科室: 燒傷整形科 主任醫師 盧長虹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治療手段的進步,修復創面、挽救生命已不再是燒傷治療的惟一目標,預防和減輕畸形、恢復功能、改善外觀、幫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燒傷康復的理念和技術正逐漸為眾多燒傷治療單位所接納。

  為規範燒傷外科專業康復治療的形式和內容,經借鑑國外燒傷康復治療經驗,並基於對全國39家燒傷治療單位開展康復治療情況的調查結,以歐美燒傷康復治療指南為藍本,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燒傷科醫師分會初步擬定適合我國當前醫療環境的燒傷康復治療指南。希望依次為起點,通過臨床實踐,不斷對該指南進行修訂和完善,逐步形成適合國內醫療模式的燒傷康復治療指導規範,讓燒傷患者從中受益。

  1、燒傷康復治療的目標

  近期目標:維持並逐步增加未受傷及受傷部位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ROM),減輕水腫、疼痛,改善肌力、耐力,預防攣縮,減少瘢痕增生。

  長期目標:改善關節肌肉力量以及ROM,提高運動能力、靈活性、協調性,逐步恢復身體轉移、行走能力。

  可參照的離院標準:能獨立完成站立、行走、就餐、如廁等日常生活活動,實現基本自理。

  終極目標:實現燒傷患者良好的家庭和社會迴歸。通過康復治療,使患者儘可能迴歸到傷前的生活狀態:(1)擁有獨立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actives of dailyliving,ADL)和相應的學習、工作能力;(2)更好的外觀;(3)良好的創傷後心理適應。

  2、燒傷康復治療關注的問題

  (1)因制動造成的肌肉萎縮以及肌力、耐力、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的下降;(2)因制動所致關節周圍纖維組織沉澱、增生引起的軟組織粘連、關節ROM下降;(3)因瘢痕增生或制動後瘢痕、肌腱、肌肉等軟組織攣縮造成的關節僵硬、畸形;(4)因制動造成的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與壓瘡風險的增加;(5)燒傷創面、感染創面、肢體腫脹的輔助治療;(6)因燒傷造成的面板色素異常、瘢痕增生所致外形改變;(7)燒傷後伴隨的軀體不適如感覺異常、疼痛、瘙癢、睡眠障礙等的輔助治療;(8)燒傷後臟器功能障礙;(9)燒傷後治療結局的追蹤與隨訪;(10)因關節ROM下降或肢體殘障造成的ADL、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下降;(11)因燒傷造成的社會、心理問題,包括工作、學習、交往、家庭等方面。

  3、燒傷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

  (1)燒傷後康復知識的宣傳教育;(2)燒傷後康復評定;(3)燒傷後正確的體位擺放;(4)提高患者肌力、耐力、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心肺功能,預防深靜脈血栓、壓瘡的運動治療;(5)維持和擴大關節ROM的主、被動運動治療;(6)提高患者ADL的作業治療、職業指導及培訓;(7)預防、糾正關節畸形以及維持關節功能矯形器的應用;(8)促進創面癒合、輔助感染控制的物理因子治療;(9)針對瘢痕增生攣縮、肢體腫脹、急慢性炎症、疼痛、瘙癢等問題的物理因子治療;(10)燒傷後瘢痕與創面癒合的綜合治療,包括壓力治療、瘢痕按摩、瘢痕牽伸、瘢痕內藥物注射、面板護理(針對色素不均、色素沉著、充血等)、鐳射治療、掩飾性化妝技術;(11)燒傷後軀體不適症狀如疼痛、瘙癢、睡眠障礙的藥物治療;(12)燒傷後心理評估、心理諮詢及治療;(13)燒傷後機體代謝紊亂的監測與治療;(14)燒傷後臟器功能異常的監測與治療。

  4、燒傷康復治療團隊的組成及有關職責

  (1)人員組成

  燒傷患者的良好康復治療依靠的是團隊力量,任何人都無法單獨達成這一目標,提倡在各燒傷治療單位逐漸建立多學科合作的團隊治療模式,以達成“使燒傷患者最大限度恢復傷前外形與功能”為共同目標,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患者的治療。除常規臨床治療所需的燒傷科醫師、護士外,這個團隊還應包括康復治療師或經過康復培訓的專職治療人員、康復護士,另可增設燒傷科康復醫師、心理醫師或心理治療師、營養師、創面處理專業人員、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

  提倡各燒傷治療單位配置經過康復培訓的專職治療人員開展康復治療,優選具有康復治療專業背景的康復治療師擔任。在人員編制充足的情況下,康復治療師還可以細分為運動治療師、作業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OT)、職業康復治療師、社會康復治療師、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PT)、義肢矯形器製作師等;而在人員編制不足的情況下,燒傷科醫師、護士經過康復理念及知識技能的學習後可以承擔燒傷科康復醫師、康復護士的職責。

  (2)成員職責

  燒傷科醫師:負責燒傷患者的危重搶救、內科治療、創面日常處理及手術治療,是燒傷創面治療階段總體治療方案的制訂者和實施指導者,此階段康復治療的開展應徵得其同意。

  燒傷科康復醫師:燒傷科康復醫師首選具有燒傷外科治療經驗、熟悉創面處理及瘢痕增生規律、經過康復治療培訓的臨床醫師擔任。在患者創面治療階段,應從康復角度提出治療方案,並與燒傷科醫師討論確認。在患者創面修復基本完成後,負責患者總體康復計劃的制訂與實施指導、患者全身情況的監察與對症處理、殘餘創面處理,具有手術能力者還可行後期創面修復、瘢痕整形手術,以更好促進患者功能及外觀的康復。

  專職康復治療人員:專職康復治療人員遵照燒傷科醫師和康復醫師的醫囑負責患者康復治療的具體實施,負責對接診患者的功能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出具評估報告,根據評估內容制訂具體康復治療目標及具體實施方案,並定期進行再評估、修訂康復治療目標及方案,參與臨床的交班、查房與病例討論,適時向燒傷科醫師、康復醫師彙報患者康復治療進展並提出治療建議。在科室無固定人員編制時,可有康復理療科派專業人員參與治療。專職康復治療人員由康復治療師或經過康復培訓的專職治療人員擔任,現列舉康復治療師分類中PT與OT的職責。

  PT的職責:主要實施與指導燒傷患者的體位擺放,進行關節ROM訓練以及肌力、耐力、平衡能力、協調能力訓練,進行呼吸功能訓練,進行肢體活動、身體轉移、行走和步態訓練,進行物理因子治療等,以達到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活動能力、增強社會參與的適應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OT的職責:通過設計燒傷患者主動參與的活動來維持和改善關節ROM,增強力量、耐力,改善肢體活動的靈活性、協調性,輔助使用矯形器、瘢痕治療手段等,以恢復患者ADL為中心,促進患者的家庭社會參與及迴歸。

  康復護士:康復護士主要配合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的工作,對患者進行康復知識的宣傳教育,指導患者體位擺放、ADL能力鍛鍊,督促患者按時完成康復治療,指導和督促使用壓力衣、矯形器,瞭解患者心理變化,遇到問題及時與燒傷科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溝通交流,是患者及其家屬、康復治療團隊之間不可缺少的紐帶。

  心理醫師或心理治療師:負責對患者傷後心理狀態進行評測,並根據評測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或心理諮詢等治療干預,幫助患者克服傷後焦慮、抑鬱、悲觀等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重返社會建立良好的心理適應。

  5、燒傷後康復評定

  康復評定是對患者的功能狀況及有關資料進行綜合收集、量化、分析、比較,並形成障礙診斷學的過程。針對器官系統功能、ADL、工作及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幾個方面,通常採用體格檢查、儀器檢測、臨床觀察、問卷調查等手段對患者的功能狀況及潛在能力進行分析判斷。

  目前對燒傷患者尚無標準的康復評定指標和方法,應用較廣泛的評定指標及方法如下:(1)採用角度尺測量關節ROM。(2)徒手肌力檢查及採用握力計評定肌肉力量。(3)採用Barthel指數、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評定ADL。(4)採用溫哥華瘢痕量表評定瘢痕。(5)採用神經-肌電圖進行神經肌肉的電生理檢測。(6)採用運動試驗及肺功能測定評定心肺功能。(7)心理和精神障礙的評定。

  6、各階段的燒傷康復治療

  雖然臨床上將燒傷患者的治療過程分為休克期、感染期和創面修復期,但實際上除休克期由較明確的“傷後48h或傷後72h”概念外,這3個病理生理過程在時間上相互重疊、在過程中相互影響,難以截然分開。

  一個需要普及推廣的理念是:燒傷康復治療不是等待患者創面癒合之後再開始的後期補充治療,此時可能已經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治療效果得不到保障,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難以提高,甚至對康復治療產生牴觸情緒。燒傷康復治療應從患者受傷後就開始並貫穿治療全程,需要持續數月至數年。

  建議將燒傷治療過程劃分為兩大階段――創面治療階段和康復治療階段,採用“全程介入、分段治療”的模式組織康復治療。該模式是指康復治療手段需全程介入燒傷治療過程,但在不同階段,治療的主導者不同。在創面治療階段燒傷科醫師主導各種治療手段的決策;患者創面基本癒合即進入康復治療階段,此時患者的康復治療應由燒傷科康復醫師統籌安排。

  根據患者生命體徵變化結合創面癒合情況,兩大階段又可細分。創面治療階段由於患者常存在危及生命的情況,故可分為重症期(生命體徵不平穩)和穩定期(生命體徵相對平穩),由於危及生命的情況可能反覆出現,故2個時期可能出現交替。康復治療階段又可分為創面覆蓋完成、離院前康復治療及離院後康復治療2個時期。

  重症期康復治療

  此時患者存在可能危及生命的情況,生命體徵不穩定,康復治療應選擇對患者擾動最小的手段。該階段康復治療主要包括:(1)通過體位擺放改善肢體、頭面部腫脹;(2)維持關節ROM;(3)使用矯形器和體位擺放保持關節在抗攣縮位或功能位;(4)與患者和家屬長期保持聯絡,保證治療的依從性並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

  如果肢體制動時間較長,會導致關節囊攣縮和跨關節的肌腱肌肉短縮。下列治療可預防和延緩其發展:(1)未受傷關節與受傷關節行被動關節ROM訓練,每天至少2次;治療過程中康復治療師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心率、血壓、呼吸)的變化,治療持續時間、活動幅度、訓練強度應個體化,以不引起生命體徵明顯變化為前提。(2)康復治療如能在換藥、清潔傷口的同時進行,可減少患者疼痛。(3)恰當的抗攣縮體位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肌腱、側副韌帶、關節囊的攣縮,需通過被動關節ROM訓練、體位擺放和使用矯形器來共同實現(表1)。

  穩定期康復治療

  此時患者生命體徵相對平穩,可嘗試逐漸增加治療時間、運動幅度和強度,鼓勵例患者開始嘗試力所能及的主動運動。該階段康復內容如下:(1)繼續被動關節ROM訓練;(2)增加主動關節ROM及肌力訓練;(3)採取各種措施減輕肢體水腫;(4)開始進行力所能及的ADL訓練;(5)儘早開始抗瘢痕治療;(6)開始為工作、入學、娛樂做準備。

  表1  燒傷後各部位常見攣縮及對抗策略

  燒傷部位

  常見攣縮

  矯形器應用與體位擺放策略

  頸部

  屈曲

  每日運動,後伸位矯形器,頸部置於輕度後伸體位

  肩關節

  內收

  每日運動,腋下使用外展矯形器

  肘部

  屈曲或伸展

  每日運動,交替使用屈曲和伸展矯形器

  腕部

  屈曲或背伸

  每日運動,功能位矯形器(背伸20°)

  掌指關節

  過伸

  每日運動,功能位矯形器(掌指關節屈曲70~90°,指間關節伸直

  指間關節

  屈曲

  同掌指關節過伸位抗攣縮處理

  髖關節

  屈曲

  每日運動,伸展位使用矯形器,可耐受情況下俯臥位

  膝關節

  屈曲

  每日運動,膝關節矯形器

  踝關節

  跖曲

  每日運動,中立位矯形器

  趾跖關節

  背伸

  每日運動,功能位矯形器

  口脣周圍

  小口畸形

  每日運動,口脣擴張器及矯形器

  鼻孔

  鼻孔狹窄

  鼻孔擴張管及矯形器

  創面覆蓋完成、離院前康復治療

  此時患者創面基本癒合,身體狀況明顯好轉,改善軀體功能的意願強烈,有能力承受一定強度的康復治療。此期應將焦點放在ADL訓練上,提高身體綜合素質,考慮迴歸工作、入學、娛樂等問題,同時由於瘢痕問題開始變得突出,瘢痕的綜合治療也是此期的重要任務。該階段康復內容如下:(1)抗阻的關節ROM訓練、等長肌力訓練、主動力量訓練、步態訓練;(2)ADL訓練;(3)對抗瘢痕增生與攣縮的綜合治療;(4)對於兒童,應使用適合其發育水平的玩具和遊戲輔助康復治療的開展。

  離院後康復治療

  一般來說,傷後1~2年是患者最艱難的時期,雖然已傷愈出院,仍需長期接受治療和隨訪觀察。該階段的康復內容如下:(1)有條件的單位應開展燒傷患者的門診康復治療;(2)進一步加強關節ROM及力量訓練,改善身體素質;(3)加強瘢痕處理;(4)為患者建立隨訪檔案,制定隨訪計劃並實施;(5)定期評估軀體功能狀態及存在問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6)適時考慮重建手術及術後治療。

  7、燒傷康復治療的手段與實施

  康復治療手段中並無截然限定只能用於某個時期的治療方法,燒傷科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的職責是在充分評估患者病情與功能狀態的前提下,選擇適合患者當時病情的康復治療手段並進行組合。

  (1)體位擺放

  燒傷後由於創面及疼痛的存在,患者往往採取個人感覺舒適的體位並保持不動。應牢記“舒適的體位往往也是肢體攣縮的體位”這一理念並告知患者,幫助他們採取正確的體位擺放,以對抗可能出現的肢體攣縮和功能障礙。

  持續良好的體位擺放是燒傷患者走向康復的第1步,是預防關節攣縮的第1道防線。提倡“體位擺放從受傷後開始並貫穿治療始終”,同時體位擺放還應配合肢體運動,否則長時間固定體位也會造成關節ROM減少與攣縮。

  體位擺放的實施應因地制宜,可利用棉墊、枕頭、床頭、泡沫墊、矯形器、約束帶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輔助器具來幫助維持體位。應用舉例:(1)口脣周圍深度燒傷患者在創面治療過程中就可開始應用小口擴張器或矯形器,預防小口畸形的發生。(2)上肢及胸壁燒傷患者應充分外展上肢(肩關節外展90°),預防上臂與腋部及側胸壁創面粘連和瘢痕攣縮,同時上肢水平內收15~20°,防止過度牽拉臂叢神經造成神經損傷。(3)頸前燒傷,採取去枕頭後仰位,可在肩下墊1個長枕頭使頸部充分後伸。頸後燒傷要調整好枕頭,使頸略前屈防止頸後攣縮,頸兩側燒傷要保持頸部中立位。(4)肘部屈側燒傷,肘關節應置於伸直位;肘部伸側燒傷,一般保持肘關節屈曲70~90°;肘部環形燒傷,以伸直位為主,並採取伸直位、屈曲位交替的擺放策略。前臂保持中立位或旋後位,仰臥位時掌心向上。(5)手被燒傷,腕關節保持掌屈位;手掌或全腕燒傷,腕部以背伸為主。全手燒傷應保持手功能位或抗攣縮位:拇指外展對掌位、腕關節微背伸、掌指關節自然屈曲50~70°、指間關節伸直,各指間放置紗布卷防止指蹼粘連,必要時可採取矯形器固定。(6)臀、會陰部燒傷應保持髖伸直位,雙下肢充分外展。(7)膝關節伸側燒傷,應保持伸直位,必要時用矯形器固定。(8)踝部燒傷時宜保持中立位,踝關節背屈90°,患者的腳蹬床尾放置的海綿墊或矯形器,防止跟腱攣縮形成足下垂(踝關節跖屈畸形)。

  (2)運動治療的開展

  運動療法是物理療法的核心,省級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治療手段,運動療法不是患者完全被動接受治療,最終需要過渡到患者主動運動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運動治療不需要特殊、複雜、價格昂貴的器械,需要的是具有豐富知識、嫻熟技術、關愛患者的康復治療師。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開展治療,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運動損傷、確保運動效果。

  傳統的運動療法包括:(1)維持關節ROM的運動療法;(2)增強肌力的運動療法;(3)增強肌肉耐力的運動療法;(4)增強肌肉協調性的運動療法;(5)恢復平衡功能的運動療法;(6)恢復步行功能的運動療法;(7)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療法。這些需要康復治療師根據患者關節ROM、肌力、耐力等情況,通過被動運動、主動-輔助運動、主動運動、抗阻運動、牽引運動等方式開展治療。

  當患者出現以下情況:生命體徵不穩定、存在危及生命的狀況;治療部位存在明顯的紅、腫、熱、痛等急性感染表現;治療部位存在嚴重的組織壞死、血管破裂、深靜脈血栓、骨折等情況,可能因運動治療造成嚴重損傷和併發症;治療部位需制動,如植皮術後、骨折固定等;有明顯精神症狀、意識障礙等,不能配合治療時,在制訂運動治療處方和實施過程中要充分權衡利弊,以運動治療不對患者生命體徵造成明顯干擾、不擾亂臨床病理生理過程、避免運動損傷為原則,避免盲目粗暴進行。

  創面存在時開展的運動治療

  儘早開展身體主要關節(燒傷或未燒傷)的被動、主動-輔助、主動關節ROM訓練,根據患者耐受程度決定治療強度。減少絕對臥床的時間,儘可能在他人協助下保持坐位。在可耐受的前提下,爭取儘早下地行走。治療團隊中所有成員均應瞭解肢體抬高及加壓包紮可以控制肢體腫脹的發展並掌握操作要點。

  自體皮片移植術後開展的運動治療

  術後第5~7天(或按手術醫師要求)開啟敷料後即可開始適度的主、被動關節ROM訓練。如果面板移植不在關節部位,關節ROM訓練可於術後更早進行。如果不影響面板移植,運動及行走訓練可於術後早期進行。

  異體皮或異種皮移植術後開展的運動治療

  按手術醫師要求包紮或用矯形器固定5~7 d,於術後第1天可恢復主、被動關節ROM訓練。

  人工真皮移植術後開展的運動治療

  按手術醫師要求包紮或用矯形器固定。非相關肢體運動可於術後第1天開始。只要不涉及關節,移植後肢體運動可於術後5~7 d開始。移植物涉及關節部位時,運動時間由手術醫師以及康復治療師討論決定。

  整張自體皮移植術後開展的運動治療

  面板移植肢體應按手術醫師要求包紮或用矯形器固定5~7 d,關節ROM訓練可於包紮開啟後逐漸進行,以患者能承受為宜。

  供皮區開展的運動治療

  可於術後早期(有可能的情況下在術後第1天即可)開始主、被動關節ROM訓練。即使下肢有供皮區,在不影響受皮區域前提下,患者可儘早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取坐位並嘗試行走訓練。

  手術室中(麻醉狀態下)開展的運動治療

  燒傷科醫師和康復治療師可協商決定在手術室內進行關節ROM訓練及矯形器製作與使用。在手術室中也可進行關節ROM的測量與診斷。

  清醒鎮靜下開展的運動治療

  對於服用止痛藥或接受疼痛控制技術處理仍不能忍受治療的患者,可進行清醒鎮靜來輔助完成關節ROM訓練和體位擺放。根據燒傷科醫師和康復治療師的判斷,清醒鎮靜可1周內使用2~5 d。

  水中運動療法

  是指在水中進行的關節訓練,以緩解瘙癢疼痛症狀、改善患者關節ROM、提高患者心肺功能為治療目的,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各單位的具體情況選擇水中運動療法。需注意以下2點:(1)治療過程中應有康復治療師、護士或燒傷科醫師的監護;(2)處於ICU監護狀態下、生命體徵不平穩、感染期患者禁用,該類患者的具體適用時間應由燒傷科醫師決定。

  矯形器的使用

  矯形器由康復治療師製作,若科室人員編制充足,可由義肢矯形器製作師製作,主要用於維持受傷關節的功能位或抗攣縮位。矯形器的正確使用與維護由康復治療師、護士、燒傷科醫師、患者及陪護人員共同完成,矯形器的使用時間表由康復治療師制訂並貼於患者床頭,同時填寫使用部位面板或創面評價表,用於跟蹤使用矯形器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一旦出現因使用矯形器造成的面板損傷應立即報告康復治療小組。根據不同的矯形器及使用部位的面板條件,觀察時間間隔可從每小時1次到4~6小時1次不等。

  持續使用方案

  只在進行康復治療、創面換藥、面板檢查時去除矯形器,可用於如下情況:(1)面板移植後用於維持或加強包紮的效果,此時面板部位檢查因包紮會受到影響;(2)用於環形、屈曲側、跨關節深度燒傷部位體位的維持;(3)用於維持和鞏固關節ROM的改善。

  交替使用方案

  具體為10 h使用、2 h休息,可用於如下情況:(1)較表淺環形或跨關節燒傷部位體位的維持;(2)輔助異體皮移植後皮片的固定和體位的維持;(3)應儘可能多使用矯形器,但如可能由此影響或限制關節的主動運動,需有燒傷科醫師和康復治療師協商討論,充分權衡利弊。

  僅在夜間或休息時使用方案

  用於可自主活動但仍需在休息時維持所需體位的患者。

  矯形器使用注意事項

  (1)矯形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有無面板壓傷、創面變化,及時調整使用策略;(2)需及時調整矯形器,以適應患者關節ROM的變化。

  瘢痕的綜合治療

  創面癒合時間超過2周即有出現瘢痕增生的可能,在傷後1個月左右逐漸明顯,傷後3~6個月是瘢痕增生的高峰期,表現為癒合部位持續加重的充血發紅、發硬、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緊繃感並伴瘙癢疼痛,可出現明顯的毛細血管增生。關節部位的瘢痕增生可影響關節活動,同時也會出現瘢痕攣所導致的關節畸形。

  到目前為止,尚無任何方法科根本阻斷瘢痕的增生,綜合應用各種治療手段並長期堅持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前面提到的體位擺放、矯形器的應用、牽引和運動療法是瘢痕綜合治療中不可替代的治療手段,在對抗瘢痕攣縮、促進瘢痕軟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以下治療也能起到限制瘢痕增生幅度、縮短瘢痕增生病程和減輕伴隨症狀的作用,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綜合應用。

  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是大面積瘢痕治療的首選方案。它可以減輕和控制肢體腫脹、限制瘢痕增生的幅度和程度、促進瘢痕軟化、保護癒合面板、減輕瘙癢疼痛等。目前常用的壓力製品主要包括壓力衣、壓力墊、彈力繃帶、硬質接觸式面罩、矯形器,其中壓力衣和彈力繃帶使用最為廣泛。

  壓力治療的注意事項如下:(1)建議癒合時間在2~3周的部位應進行預防性壓力治療;癒合時間超過3周、接受面板移植部位、中厚以上斷層皮片供皮區應進行壓力治療。(2)壓力治療開始時間應儘早。對於超過2周未癒合的部位可考慮在包紮敷料外加用彈力繃帶嘗試進行壓力治療。(3)充分權衡壓力治療與創面治療之間的利弊,當壓力治療影響創面癒合時,可適當降低壓力、縮短壓力製品使用時間、增加換藥頻次或暫停壓力治療以改善創面情況,之後再逐漸恢復壓力治療。無需等待無創狀態,對於深度燒傷患者而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幾乎難以達到創面完全癒合。(4)壓力治療應逐漸開展,以減少新癒合面板出現壓力性、摩擦損傷水泡,提高患者對壓力治療的耐受程度。應由低壓力開始逐漸增加治療壓力,對於特別薄和脆弱的新癒合部位,可先從彈力繃帶的加壓開始,逐漸增加壓力過渡到壓力衣,提高患者對壓力治療的接受度和依從性。(5)壓力製品的使用要求如下:每天除洗澡、換藥、瘢痕治療等必需操作外,應持續穿戴,中間去除時間每次不超過30 min;壓力治療需長期堅持,直到瘢痕充血消退、變軟、變平、彈性改善,此過程長需要持續到傷後1~2年甚至更長時間。(6)康復治療師應監測壓力製品的彈性和壓力狀況,當彈性下降、壓力減少是應考慮調整或者更換。(7)對於形狀不規則部位的壓力治療,為保證加壓效果,應考慮在凹陷部位加用壓力墊。(8)壓力製品可配合抗瘢痕藥物、瘢痕貼一起使用。(9)對於處於生長期的兒童,應密切隨訪壓力治療過程,定期調整和更換壓力衣。不合適的壓力衣不僅不舒適,還可能影響身體發育、造成異常畸形。

  7、瘢痕按摩及藥物敷膜治療

  儘管尚無確切的機制來解釋瘢痕按摩作用原理,在臨床工作中已觀察到採用有力、緩慢的壓力進行按摩,有促進瘢痕軟化、改善關節ROM、緩解瘢痕瘙癢疼痛不適的作用。

  瘢痕按摩被廣泛推薦用於瘢痕治療,可能有如下作用:(1)燒傷瘢痕表面常幹藻,使患者感到不舒服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瘙癢、破潰等問題。按摩時塗抹一些潤膚品或油劑,瘢痕表面會變軟、延展性增加、瘙癢感減輕,從而使患者感覺舒適。(2)當瘢痕變厚隆起,其內部會有多餘的體液存留,從而降低其可塑性。通過深度有力的按摩可幫助瘢痕內液體回吸收,肢體牽伸運動時配合瘢痕按摩有助於擴大關節ROM。(3)深度、小範圍旋轉按摩可幫助瘢痕形成過程中內部膠原纖維等組織結構有序排列。(4)深度燒傷後常伴發面板感覺消退或敏感,瘢痕按摩對疼痛敏感的部位有脫敏作用,可促進感覺恢復。

  瘢痕按摩結束後,可配合使用具有淡化色素、軟化瘢痕、促進充血消退、保溼等功能的藥物敷膜進行癒合面板的恢復治療,每週2~3次,療效確切。

  矽酮製劑的使用

  矽酮製劑對瘢痕有保溼、促軟化的作用。部分患者外用矽酮製劑後會出現皮疹、瘙癢等情況,但去除後易消退,此時可考慮每天縮短使用時間,適應後再逐漸延長使用時間。有證據表明單純使用矽酮製劑即可起到一定的抗瘢痕作用,配合壓力製品效果更好。

  瘢痕內藥物注射治療

  對於小面積、侷限、瘙癢疼痛症狀明顯的增生性瘢痕可選擇瘢痕內藥物注射來緩解症狀、促進瘢痕軟化消退。目前常用瘢痕內注射的藥物是皮質類固醇,其中曲安奈德和複方倍他米鬆應用廣泛。雖然瘢痕內注射藥物在抑制瘢痕增生和促進瘢痕軟化消退方面有確切的療效,但尚無統一明確的標準治療方案,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需注意以下內容:(1)治療前應明確告知患者瘢痕內藥物注射的療效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2)治療過程中要記錄瘢痕的變化情況,常用評價方法為影象記錄(照相)、溫哥華瘢痕量表;(3)首選侷限、美容相關部位以及瘙癢疼痛症狀明顯的部位;(4)限制皮質類固醇的一次使用總量,調整合適的注射時間間隔;(5)治療過程中要跟蹤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及時調整用藥頻次、劑量,儘量減少對患者全身情況的影響。

  心理治療

  患者的態度和動機是影響康復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時這些心理因素甚至比燒傷給患者造成的創傷影響更為深遠。燒傷治療團隊中的每位成員都應該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並在每天與患者交流過程中關注這個問題。

  在燒傷治療的不同階段,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1)當生命體徵不平穩、處於危重階段時,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恐懼、幻覺、睡眠障礙等。這些問題可由ICU團隊和心理治療師來關注。(2)當基本度過危險期,手術和監護逐漸減少,物理治療和作業療法逐漸增多,患者逐漸瞭解損傷程度和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此時他們常表現為抑鬱,存在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比例約30%,表現為恐懼、敏感、睡眠障礙等,進行藥物治療和個體的心理諮詢可有改善。(3)在基本痊癒、出院後的1~2年,患者往往有情感上的問題,在身體受限的情況下需適應家庭、工作環境,同時還會受到PTSD的影像。許多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在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時這種情緒會進一步加重放大。這些心理康復需要在患者於心理治療師之間建立長期的治療關係,如有條件,建議參與心理的團體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是利用光、點、聲波、磁場、水、蠟、溫度、壓力等所具有的獨特物理特性,產生減輕炎症、緩解疼痛、改善肌肉癱瘓、抑制痙攣、防治瘢痕增生以及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等效果。燒傷患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物理因子治療,達到輔助炎症控制、促進創面癒合、控制腫脹、軟化瘢痕、改善肌肉軟組織狀態的療效。常用於燒傷患者的物理因子治療手段包括蠟療、水療、低頻電、中頻電、微波、短波、肢體氣壓、鐳射、紫外線、超聲、冷療等,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選用。

  8、燒傷康復治療的延伸

  由於在外觀、肢體功能、心理狀況、社會角色等方面出現較大變化,燒傷患者往往在很長時間內不能迴歸正常的家庭和社會生活,需要康復治療團隊動員包括醫療單位、患者及其家庭、患者單位、社會組織、政府機構等力量,舉辦各種幫助燒傷患者更好迴歸家庭、融入社會的活動來促進他們最大限度康復。如果條件允許,可考慮開展活動:燒傷後文體活動、燒傷後職業技能培訓、燒傷患者聯誼會、互助組織、燒傷兒童夏令營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