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顯像在骨關節系統的臨床應用優點:
1、靈敏度高
------多用於骨關節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觀察
2、全身骨顯像一次檢查可以顯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變
3、能反映各個區域性骨骼的血液供應和代謝變化
4、能顯示骨骼的形態學改變
核素顯像在骨關節系統的臨床應用缺點:
*非特異性:保定市第五醫院影像診斷科田新良
顯示骨組織結構性變化不如X線、 CT 、 MRI精細、準確
顯像劑 :
99mTc-MDP
顯像原理
通過化學吸附與羥基磷灰石晶體表面結合
與有機質結合,與未成熟的骨膠原結合較強
顯像劑在骨骼中聚集
與骨骼代謝活躍程度有關
其區域性血流狀況有關
與交感神經興奮性有關
99mTc-MDP在體內穩定,血液清除快,骨骼攝取快
2-3小時被骨攝取的百分比約50%-60%
99mTc-MDP主要由腎臟排出
3小時經尿排出30%-40%,24小時內排出50-75%
基本不經腸道排洩
99mTc-MDP給藥劑量
成人:20-30 m Ci
因不同儀器和顯像條件而異
顯像方法
動態骨顯像(Bone Dynamic Imaging)
三相骨顯像(3 Phase Bone)
四相骨顯像(4 Phase Bone)
靜態骨顯像(Bone Static Imaging)
區域性骨顯像(Regional Bone)
全身骨顯像(Whole Body Bone Scan)
斷層骨顯像(Bone Tomography)
正 常 影 像
全身骨骼呈對稱性的放射性攝取,不同部位的骨骼因其結構、代謝活性程度及血供的狀態不同,放射性分佈也不同
老年患者頸椎下段可見放射性濃聚,主要為頸椎退行性病變所引起
老年患者膝關節處放射性相對濃聚,主要是關節的退行性變化趨勢所致
在肩胛骨的下角、雙側骶髂關節、胸鎖關節和坐骨出現放射性濃聚影,可能是由於“重力”原因所致
異 常 影 像
放射性分佈異常濃聚
放射性分佈異常減低
超級骨顯像( Super Bone Scan )
閃爍顯像
適 應 症
早期診斷轉移性骨腫瘤
---可用於腫瘤分期、分級,選擇治療方案以及療效評價
原發性骨腫瘤的診斷及其病變侵犯範圍的確定
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腫瘤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診斷
診斷各種代謝性骨病及骨關節疾病
骨髓炎的診斷及其與蜂窩組織炎的鑑別
觀察移植骨的血供及存活情況
人工關節置換後的隨訪
判斷常規X 線攝片難以發現某些細小的骨折
臨床應用
早期診斷轉移性骨腫瘤;
原發性骨腫瘤;
骨創傷:
骨折的診斷
移植骨監測
骨壞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診斷
代謝性骨病:
畸形性骨炎(Paget’s 病)
骨質疏鬆症
早期診斷惡性轉移性骨腫瘤
一般在X線檢出病變前3-6個月發現異常
往往在無骨痛症狀時骨顯像即可發現異常改變
為診斷惡性腫瘤骨轉移的首選檢查方法
需密切結合其它影像學檢查
以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轉移率最高
理論上任何惡性腫瘤都有骨轉移可能
好發部位:脊椎、肋骨、骨盆骨
四肢骨遠端轉移少見
對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的選擇、療效及預後判斷有重要臨床意義
核醫學經典檢查專案
典型病例1
患者,男,67歲,前列腺癌術後半年。全身疼痛。
2001.05.25行全身骨掃描可見多處骨骼異常局灶性濃聚影,提示腫瘤多發性骨轉移。
**建議89Sr內照射治療。
典型病例2
患者,男,前列腺癌術前。2003.01.06行全身骨掃描可見顱骨、脊椎、肋骨、骨盆骨等多處局灶性放射性濃聚,雙腎顯影欠清晰。診斷意見:腫瘤多發性骨轉移。
**該患者不能接收手術治療。
典型病例3
患者,女,右肺癌術前。
全身骨掃描提示多處骨轉移。
**建議非手術治療。
典型病例4
患者,男,76歲,消瘦待查。查骨顯像可見多處異常放射性濃聚灶,懷疑惡性腫瘤骨轉移。當時未發現原發病灶,建議臨床尋找原發病灶。
**最後臨床診斷為食道癌。
原發性骨腫瘤
對原發性骨腫瘤的正確診斷必須依靠臨床、病理和影像學的結合,其中放射學的檢查,包括X線平片、CT和MRI,佔有重要的地位。
原發性骨腫瘤對骨顯像劑常有較強的攝取,在原發性骨腫瘤核素骨顯像並不是必須的檢查手段,這是因為骨顯像既不能準確的描繪腫瘤的邊緣,也不能明確軟組織侵及的範圍。
核素檢查的價值在於
早期發現病變的部位
是否有肺、軟組織轉移
是否有遠處骨轉移
病例1
患者,女,50歲。臨床病理確診為右股骨纖維母細胞性骨肉瘤。行全身骨掃描了解病變的範圍以及有無遠處轉移。全身骨顯像提示病變較侷限,無其它轉移。
骨創傷
骨折
隱匿性骨折
醫源性損傷
骨移植(bone transplantation)
運動性損傷
應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外脛夾
橫紋肌溶解症
典型病例1 隱匿性骨折
患者,男性,48歲,外傷後感左側髖部疼痛。X線攝片提示“肋骨骨折,骨盆和雙側髖部陰性”。全身骨掃描可見左側肋骨與肋軟骨連線處以及右側肋骨與胸骨連線處呈線型異常放射性濃聚影,為創傷所致。左側髖臼與股骨頸處可見異常放射性濃聚區,考慮為左側股骨頸隱匿性骨折。後經CT證實。
骨壞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幼年變形性骨軟骨炎
類固醇引起的骨壞死
鐮狀紅細胞貧血
典型病例1 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患者,男,30歲。
區域性骨顯像前後位均可見雙側股骨頭局灶性放射性缺損影,呈“圈”樣改變。
此患者X攝片提示“雙股骨頸病理性骨折”。
代謝性骨病
代謝性骨病是一組以骨代謝異常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通常與內分泌和骨的營養代謝功能障礙有關
常見的有原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腎性骨營養不良、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和Paget氏病
罕見的有維生素D過多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代謝性骨病顯像特徵
顱骨和下頜骨放射性攝取增加;
中軸骨放射性攝取增加;
肋骨軟骨連線處有明顯的放射性攝取,呈串珠樣(beading);
胸骨影明顯,呈領帶徵(tie sign);
長骨對稱性放射性攝取增加;
關節周圍組織的放射性攝取增加;
腎呈淡影或不顯影;
典型病例1
患者,男,51歲。雙腎多發性結石7年,腎功能不全2年,腰腿疼痛1月。CT和MRI提示右上縱隔腫塊,臨床懷疑惡性腫瘤骨轉移?全身骨掃描可見顱骨有較多的放射性濃聚,四肢骨影增強,雙腎顯影較淡。雙肺和胃顯影,左髖骨、左股骨、左膝關節外側區域性隆起的結節處有明顯的放射性濃聚,為典型的異位鈣化表現。手術病理診斷“甲狀旁腺腺瘤”。甲旁腺切除術後3年半行全身骨掃描,可見原雙肺、胃及皮下結節濃聚影消失,但顱骨、中軸骨及四肢骨普遍濃聚影,雙腎幾乎不顯影,右前第7肋與左前第3、6、7肋局灶性點狀濃聚影為肋骨骨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