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付子乾

  (一)前列腺癌治癒性治療後的隨訪

  前列腺癌的治癒性治療(curative treatment)指根治性的前列腺切除術和放射治療,包括外照射或近距離照射治療,或者這些治療方法的聯合應用。

  1、治癒性治療後隨訪的指標:

  (1)、血清PSA水平的變化:監測血清PSA水平的變化是前列腺癌隨訪的基本內容。

  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PSA的監測:成功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三週後應該不能檢測到PSA。PSA持續升高說明體內有產生PSA的組織,也即殘留的前列腺癌病灶。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連續兩次血清PSA水平超過0.2ng/ml提示前列腺癌生化復發[212-214]。

  因為PSA存在清除期,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第一次PSA檢查應該在術後6周至3個月之間,發現PSA升高時應該再次檢查以排除實驗室檢查的誤差,0.2~0.4 ng/ml之間的某個數值可能是最合適的生化復發標準,選擇較低的數值可以提高發現臨床復發的敏感度,但是較高的數值可以提高特異度。如將連續2次血清PSA水平≥0.4ng/ml定義為生化復發,這個標準與臨床進展的相關性最好。

  2、放射治療後PSA的監測:放療後腺體仍然存在,PSA水平下降緩慢[215]。放療後PSA最低值是生化治癒的標誌,也是一個重要的預後判斷因素。總的來說這個值越低治癒率越高,一般認為在3-5年之內PSA水平最低值達到1ng/m1者的預後較好,放療後10年生存者中80%的PSA水平低於lng/ml[216-218]。不論是否同時應用了內分泌治療,放療後PSA水平升高超過PSA最低值2 ng/mL或2ng/mL以上時被認為有生化復發,生化復發的時間就是出現這種情況的時間。與舊的放療後生化復發標準相比,這個標準對於臨床復發的預測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而且是遠隔轉移、病因特異性死亡率和總體死亡率的良好預測指標[219-221]。

  以前的放療後生化復發標準需要追溯生化復發時間,造成Kaplan-Meier曲線出現早期下降和後期變平的偽象,而且它和臨床預後沒有密切聯絡。由於在雄激素分泌恢復後有PSA水平的自然升高,以前的標準會造成在這些病人中假性生化復發的增多,也不能解釋放療病人中常見的PSA反跳現象[9-11]。生化復發只是一個定義,並不意味著需要開始補救性治療,輔助性或補救性治療的應用應該根據病人的總體風險因素個體化,需要根據治療的益處和風險綜合判斷。

  研究提示PSA動力學可能是重要的預後判斷指標。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和放射治療後PSA倍增時間(PSA doublingtime,PSADT)短於3個月與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關係密切,對於這樣的病人可以考慮進行補救性內分泌治療。對於內照射的病人,PSA倍增時間短於12個月的病人可能需要積極的補救性治療[223]。

  (2)、直腸指檢(DRE):DRE被用於判斷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區域性復發,在治癒性治療後如果前列腺區有新出現的結節時應該懷疑區域性復發。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和根治性放射治療後不必進行常規DRE,只需規律檢測血清PSA判斷有無復發。如血清PSA升高需要進一步檢查,包括DRE。Gleason評分8~10分的腫瘤有時不分泌PSA,這樣的病人應該常規進行DRE,另外,對於不分泌PSA的腫瘤病人也應該進行DRE。

  (3)、經直腸超聲和活檢:檢查的目的是發現區域性復發的組織學證據,前列腺活檢不作為常規的隨訪手段。放射治療後,如果不考慮補救性前列腺切除術和其他治療方法時不推薦進行前列腺活檢。如需活檢,應該在放射治療18個月以後進行[226]。生化復發者前列腺活檢陽性率為54%,DRE異常者前列腺活檢陽性率為78%[227-229]。根治術後如果PSA大於0.5ng/m1、DRE發現區域性結節或經直腸超聲檢查發現區域性低迴聲病變時建議進行前列腺窩活檢[229]。

  (4)、骨掃描與腹部CT/MRI及PET/CT掃描:生化復發並不意味著區域性復發,一些病人可能存在遠隔轉移,為進一步進行挽救性區域性治療,需要敏感的影像學方法檢測區域性和遠隔病灶。活檢陰性不能排除區域性復發,陽性活檢也不能排除轉移,活檢的意義仍不能確定[20]。這些檢查的目的是發現前列腺癌的轉移灶,對於沒有症狀和無生化復發證據的病人不推薦作為常規的隨訪手段。MRI和PET/CT掃描在前列腺癌復發病灶的檢測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230-233]。MRI,尤其是動態增強MRI,在PSA < 2 ng/ml的病人中能夠早期發現區域性復發病灶,有助於選擇前列腺活檢的病人並提高敏感度、縮小放療的範圍,提高治療的耐受性。PET/CT掃描能夠發現區域性和遠隔轉移,11C-膽鹼PET/CT掃描敏感度最好。有骨骼症狀的病人可以進行骨掃描檢查,不必考慮血清PSA水平。骨掃描可以用於PSA水平大於20ng/m1、PSADT小於6個月或PSA速率大於0.5ng/m1/月者[234-235]。

  2、隨訪方案:

  (1)、治癒性治療之後就是隨訪的開始,第一次隨訪主要檢查與治療相關的併發症,如有無尿失禁、腸道症狀以及性功能狀態等。可以根據腫瘤或病人的特點對隨訪方法做出相應修改,例如與高分化、侷限在包膜內或手術標本內的前列腺癌病人相比,對於低分化、區域性進展的腫瘤或手術切緣陽性的病人應該隨訪更加嚴密。

  (2)、對於無症狀的病人監測:前列腺癌有關的臨床表現、血清PSA水平的檢測或及DRE為常規隨訪方法,在治療後前2年之內隨訪應該每3個月進行一次,2年後每6個月隨訪一次,5年後每年隨訪一次。必要是縮短隨訪間隔時間。

  (二)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後的隨訪

  隨訪的目的在於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明確進一步治療的作用,以避免造成無用的檢查和超額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如果疾病進展,能夠給予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必須明確嚴格的隨訪方案。

  1、內分泌治療後隨訪專案

  (1)PSA檢查:根據治療前PSA水平和治療初期3~6個月PSA水平下降情況,判斷內分泌治療的敏感性和反應的持續時間[236]。文獻中對治療前PSA水平的預後判斷價值尚有爭議,因此不可以用於預測內分泌治療反應的持續時間[237]。

  內分泌治療後3個月和6個月的PSA水平與預後相關。治療後3個月和6個月的PSA水平越低,可能對治療反應性持續時間更長。然而患病個體不同,這個標準並沒有絕對價值[238]。

  內分泌治療的早期階段,應對患者進行有規律監測。對於無症狀患者進行規律的PSA監控可以更早發現生化復發,如PSA水平升高通常早於臨床症狀數月。然而必須強調PSA水平並非一個可靠的逃逸標記物,不可以單獨作為隨訪檢查。約15%~34%的患者發生臨床進展,其PSA水平可正常[239]。

  (2)肌酐、血紅蛋白、肝功的監測:在進展腫瘤中監測肌酐是有價值的,因為可以發現上尿路梗阻。血紅蛋白、肝功的監測也可以顯示疾病進展和內分泌治療的毒性。後者常導致治療的中斷(如非類固醇類抗雄激素藥物的肝毒性)[240]。

  鹼性磷酸酶及其骨特異性同工異構酶可以用於監測M1b期患者。同PSA相比,這些標記物有不受內分泌治療的直接影響的優點。內分泌治療可使血清鹼性磷酸酶升高,這種情況下骨特異性鹼性磷酸酶可能有幫助[241]。

  (3)骨掃描、超聲和胸片:PSA正常的無症狀患者不需要行骨掃描[242]。對內分泌治療過程中出現PSA升高,骨痛等症狀者應行骨掃描檢查。必要時行B超和胸片檢查。

  (4)血清睪酮水平監測:有文獻報道,少數患者應用LHRH類似物不能使血中睪酮降至手術趨勢水平。因此,接受藥物趨勢的患者,有必要進行定期的血液睪酮水平監測。

  (5)代謝併發症監測:去雄激素治療可以因為血中睪酮水平的顯著降低而引發一系列相應併發症,包括:潮熱、性慾減退、勃起功能障礙、男性乳房發育和骨骼礦物質密度丟失。除此之外,血中睪酮水平降低還可以引起胰島素抵抗、動脈僵硬(Arterial stiffness)、糖尿病和代謝綜合症等發生率升高。

  因此,建議對既往有心血管病史的年齡大於65歲的患者接受去雄激素治療前請心血管內科醫生給予評估;所有患者都應該在接受去雄激素治療開始、治療後每三個月進行糖尿病篩查,可疑患者應進行糖耐量試驗,必要時請內分泌科醫師會診;對所有接受去雄激素治療的患者都應該進行生活及行為方式指導,比如:飲食、鍛鍊、戒菸等。

  2、隨訪時機 推薦在內分泌治療開始後每第3個月和第六個月進行初步隨訪評估。對於M0期患者中治療反應良好者,如症狀改善,心理狀況良好,治療依從性好,PSA水平小於4ng/ml,可每6個月隨訪一次。對於M1期患者中治療反應良好者,如症狀改善,心理狀況良好,治療依從性好,PSA水平小於4ng/ml,可每3~6個月隨訪一次。疾病進展時,隨訪間期應縮短,因為此時停止抗雄激素治療對患者有益。對於內分泌治療抵抗的患者,發生疾病進展、按標準治療無反應,可行個體化隨訪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