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魏志賢

  原發性(特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在臨床上未發現有神經系統體徵,有關檢查又未發現與發病有關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者。其發病機制可能是一種致傷因素,使感覺根、半月神經節和臨近的運動支發生脫鞘改變。經臨床證明,部分所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實際上還是能找到病因的,如在手術中發現供應神經的血管發生硬化、異位血管的壓迫,以及神經通過骨膜炎所致狹窄的骨孔等,可引起對神經根的壓迫。

  一、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有以下幾種學說:

  ⑴ 區域性刺激學說

  三叉神經所支配的組織器官發生了炎症性病灶,如副鼻竇炎、牙源性炎症等,或外傷性病灶,形成長期慢性刺激,可使神經發炎、纖維化,半月神經節中毒,進一步使分佈在三叉神經根上的滋養血管,發生功能障礙、痙攣,最後發生繼發性缺血,導致感覺根脫髓鞘病變,而引起三叉神經痛。

  ( 2 )壓迫學說

  三叉神經系統感覺根的某一處,受到各種原因的壓迫或牽拉所致三叉神經痛。

  ① 血管性壓迫學說:

  機械性壓迫三叉神經,即腦底動脈和小腦上動脈對三叉神經根的壓迫,是引起疼痛的一重要原因,也是最常見的原因,因此常採用了血管減壓的手術方法治療該病。

  ② 骨性壓迫學說 :

  此類壓迫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其壓迫的主要原因是因巖骨膠抬高,骨孔狹窄和巖上竇變異等原因而至三叉神經痛。巖骨角的抬高多為先天性,一般右側多與左側。骨孔狹窄也多為先天性的,而後天性引起的骨孔狹窄,多為顱腦損傷顱底骨折所致。其三叉神經疼痛的範圍與狹窄的骨孔是一致的,如卵圓孔狹窄,疼痛發生在下頜分佈區域內。骨質增生及骨膜炎症引起的增生,均可使骨孔狹窄。此種情況多為後天性,且多為老年患者。

  ( 3 )牙合系統紊亂學說牙合系統功能紊亂,可致三叉神經痛。早在 30年代,口腔科醫生就在臨床中發現,三叉神經痛的好發部位多在上頜支和下頜支,此類患者常常伴有牙合系統的紊亂。如牙尖早接觸,嚴重鎖合,深覆合,多數後牙缺失以及合面過度磨耗所致垂直距離過低等。以上這些牙合關係的紊亂,可使關節周圍的肌群痙攣、肌功能障礙。此種情況形成一種小量的異常衝動,並不斷向中樞傳遞,使中樞失去了動態平衡,而發生功能紊亂。

  ( 4 )缺血學說

  在 40年代末就有人注意到,曾使用血管擴張藥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並取得一定療效。說明擴張血管後,三叉神經根缺血可得到部分解除,除去了三叉神經的缺血性的刺激,終止了疼痛的發作。以後有人經調查發現,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患者的三叉神經痛發病率高,三叉神經痛的發病與年齡成正比,是因為年齡越大,越容易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之故。近幾年大多數學者研究認為,缺血不能單獨作為一種病因,但可作為一種輔助因素。三叉神經系統缺血,使該系統區域性營養不良,從而降低了神經活力和區域性的抵抗力;再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三叉神經可出現疼痛。

  ( 5 )中樞病因學說

  三叉神經系統中樞部的腦核心團、丘腦及大腦機能障礙併發生器質性病變,而導致三叉神經痛。有人發現,皰疹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沿三叉神經系統任何通路(主要是通過嗅神經和三叉神經)侵入顱內,並潛伏在三叉神經節與脊神經節內,當侵襲支配三叉神經的大腦皮層時,可引起三叉神經疼痛發作。

  ( 6 )變態反應學說

  有人認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因神經生理性和化學性的機能紊亂所致。這種變態反應的原理至今不清,可能是因為過敏體質的患者,由於胃酸缺乏而導致蛋白質消化異常,組胺樣物質大量吸收入血,隨血迴圈達三叉神經根部及半月神經節,引起該部組織水腫,壓迫和刺激三叉神經而引起疼痛發作。

  ( 7 )家族遺傳學說

  有人報道,一個家庭中有多人患三叉神經痛,故認為此症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二、臨床表現:

  1、從發病年齡來看青年至老年人均有發生,但以 40 歲以上者發病率最高。性別似無差異。性別上女性略多於男性,其比例為3:2、

  2、本病發作表現為在三叉神經分佈區突然發生如刀割、燒灼、針刺或電灼般的劇烈疼痛。每次發作持續數十秒至 1―2 分鐘左右,嚴重者可在數分鐘內反覆發作,輕者一日發作 1-2 次或數日發作一次。

  3、在發作時患者為減輕疼痛,常用手掌按撫患側面部,久之可致該側面部面板粗糙,眉毛脫落,有的病人在發作時以手捂面,同時不斷地作咀嚼動作,以期減輕疼痛。此痛苦面容一見難忘。

  4、在間隙期常可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找到觸發點,也稱為起始點或板機點。如患側眉毛、鼻翼、上下脣、口角、門齒、犬齒或頰等部位,稍加觸動即可引發劇痛。甚者在講話、刷牙、洗臉、打哈欠、進食、喝水時即可誘發,致使患者不敢講話、不敢洗臉、不敢刷牙,進餐也只能慢慢地從健側口角送入食物,緩慢咀嚼,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5、無陽性體徵。系統的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徵。

  三、診斷標準:

  1、突發性的面部或額部疼痛發作,每次持續時間數秒至2分鐘。

  2、疼痛至少具有下列特點的4個:疼痛固定在三叉神經一支或多支分佈區內;疼痛的性質為突發、劇烈、尖銳、淺表性刺痛,或灼痛;疼痛的強度為極度的痛;突發的疼痛起始於觸發區,或由某種誘發活動,如吃飯、談話、洗臉、刷牙等引發;發作間期無疼痛。

  四、治療:

  1、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首選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Penfield等認為它是一種周圍性癲癇樣放電。可用卡馬西平、苯託英鈉和氯硝安定等。早期、輕微的三叉神經痛可通過藥物得到有效緩解。但長期的、疼痛劇烈的患者靠藥物難以獲得有效的控制,並且藥物的副作用大,需長期服用。

  2、封閉治療。將無水酒精或其它化學藥物直接注入到三叉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內,使之發生凝固性壞死,以阻斷神經對痛的傳導功能,從而獲得止痛效果。該方法收效迅速,但較容易復發。

  3、伽馬刀治療。以伽馬射線聚焦在三叉神經根部給予一定時間、一定劑量照射,使神經變性壞死,阻斷傳導而止痛。此方法無任何痛苦,風險小,但醫療費昂貴。另外,早期效果不確切,常在半年後才逐漸顯效。

  4、手術治療。微血管減壓術是通過開顱手術將壓迫三叉神經的腦血管與三叉神經分離,並使用各種材料隔離血管和神經,從而解除三叉神經痛。

  5、射頻熱凝技術治療。引用了國外調溫射頻先進儀器,在 CT 或 DSA監測下穿刺,針尖不損傷其它神經,保證了病人的安全。在淺靜脈麻醉下,針尖直達病灶,作用於三叉神經根部,使病變神經不再傳遞疼痛。患者在治療全過程不痛,治療後只感覺很輕的或完全沒有面板粘膜的麻木,疼痛消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