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林巧

  非癲癇性的發作性疾病在兒童十分常見,有時和癲癇發作很難區分,運用視訊腦電圖監測技術以後,由於可以清楚的記錄到發作表現和腦電圖變化,很多得到了明確診斷。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睡眠障礙性疾病如夢遊、夜驚、睡眠肌陣攣等不是東西發作外,還有一些疾病需要鑑別:

  1、屏氣發作:兒童在劇烈哭鬧時出現的呼吸暫停現象,多發生於6個月至1歲辦的嬰幼兒。屏氣往往是對生氣或外界刺激的強力反應,多在發怒、驚恐時出現,表現為面色青紫、呼吸暫停,嚴重的出現全身抽搐、角弓反張、意識喪失。呼吸恢復後意識即正常,發作後沒有嗜睡,腦電圖正常,從不在睡眠中發作。此病可自行緩解,一般3-5歲以後發作減輕,6歲以後基本無發作。治療以行為糾正、教育為主,不需藥物治療。

  2、抽動症:發生在兒童時期的不自主運動障礙,發病多在14歲以前,平均年齡為7歲,男性多見。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抽動的特徵性表現是非節律性的刻板、快速、反覆、短暫的一個或多個部位的肌肉或肌群收縮運動。臨床分為三種類型:短暫性抽動障礙,最常見;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徵(Tourette)。臨床表現可為簡單的面部肌肉抽動,也可為複雜的全身動作。通常頭部是首發部位,可出現皺眉、眨眼、撅嘴、搖頭、點頭、縮鼻、轉頸、聳肩、甩手、跺腳等,可伴喉中發聲,甚至重複穢語,有的還有情緒異常、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行為等。發作可因焦慮、疲勞、煩躁、興奮加重,睡眠中消失。不自主動作可受意志控制數分鐘至數小時。腦電圖有時可見非特異性異常,主要為漫波或棘波。多數抽動症患兒通過行為矯正,心理輔導可改善,不需要藥物治療。少數嚴重的可給予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配合行為治療。本病抽動動作的刻板性、非節律性、多部位等特點及可被主觀剋制,並藉助視訊腦電圖,可以與癲癇單純部分性發作、肌陣攣發作相鑑別。

  3、習慣性擦腿動作:常發生於1-3歲兒童,女性多見,指摩擦會陰部的動作,俗稱“手淫”。症狀最初可能為區域性的溼疹、炎症引起瘙癢,而後發展為習慣性動作。本病多發生於入睡前或剛睡醒尚未起床時,嬰兒期發作可表現為兩下肢交叉內收、夾緊做擦腿動作,連續有節奏;幼兒期患兒可將兩腿騎跨於某種物體上扭動身體進行摩擦。摩擦是伴面部泛紅、額部或全身微微出汗,但神志始終清楚,受到干擾可停止。隨著年齡增大,習慣性發作逐漸減少、停止。

  4、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多見於嬰兒期,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引起低鈣血癥,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反覆發作性手足搐溺、驚厥、喉痙攣等。補鈣治療效果好。臨床表現為無發作情況下突然面部抽動、兩眼上翻、四肢抽搐,伴口脣青紫、大小便失禁,多數意識不清。化驗發現總血鈣和血離子鈣降低。

  5、發作性腹痛: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腹痛。本病在兒童叫普遍,90%以上為功能性腹痛。腹痛發作持續的時間、疼痛程度不等,發作頻率不等,白天和夜間均可發生。通常疼痛位於臍周,常與急躁、緊張事件有關,可伴有戲劇性反應,如患兒捂著肚子,弓著身子,滿地打滾,可伴有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發作間期無異常表現。反覆發作性腹痛以往常被診斷為腹痛性癲癇,實際上單純的腹痛性癲癇很少見,可以通過視訊腦電圖鑑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