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副主任醫師 李欣

  目的

  研究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診斷價值。

  方法

  選取該院254例經過病理科明確診斷為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為研究物件,並將宮腔鏡檢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較,以評價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診斷價值,同時分析子宮異常出血的常見原因。結果宮腔鏡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在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子宮頸息肉、節育器移位、子宮畸形、子宮內膜結核的診斷符合率為100.00%,在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絕經後出血、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方面的符合率分別為92.86%、83.33%、84.21%、81.25%、50.00%。宮腔鏡診斷結果總符合率為91.34%。該次研究254例患者常見出血原因為內膜息肉16.93%(43/254),子宮內膜炎11.02%(28/254)、黏膜下肌瘤10.24%(26/254)、子宮內膜癌8.27%(21/254),子宮內膜增殖症7.09%(18/254),置環異常7.09%(18/254)、宮內殘留15.75%(40/254)、剩下患者由節育器斷裂、移位、宮內清理不徹底等原因導致。

  結論

  子宮異常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內膜息肉、內膜增殖症、子宮內膜癌、黏膜下肌瘤,宮腔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隨著宮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其在婦科臨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宮腔鏡作為內鏡外科的重要分支,在子宮內病變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子宮異常出血是婦科臨床常見疾病,致病因素較為複雜,主要誘因為子宮內膜疾病,例如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癌等,同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因為內分泌失調、節育器錯位從而導致出血。子宮異常出血臨床表現多樣化,部分患者病理特徵明顯故診斷難度較低,但部分患者依靠婦科超聲、盆腔核磁等常規檢查仍無法明確診斷。診刮術前若無法明確病因,則可將其歸類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但臨床診斷與刮宮病理診斷仍可能存在差異[1]。而藉助宮腔鏡不僅能夠了解宮腔鏡內病變外觀及部位,還可直視完成取材,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2]。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子宮肌瘤導致的子宮異常出血,宮腔鏡電切手術切除病灶取代子宮切除手術可緩解手術痛苦以及高額的手術費用。該次研究圍繞2011年2月―2014年1月期間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診斷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254例閉病理科確診為子宮異常出血患者為研究物件,年齡22~85歲,平均(54.37±5.10)歲。臨床表現包括子宮異常出血、月經量過多等,嚴重可出現繼發性閉經。術前患者均接受常規B超檢查,宮內佔位病變142例,子宮內膜增厚70例,未見異常42例,排除內科疾病導致出血、血液系統疾病、急性生殖器感染、宮腔鏡檢查禁忌等患者。月經乾淨3~7d,無同房史,利用陰道消炎栓清理陰道,流血患者給予止血治療,緩解陰道流血癥狀後進行宮腔鏡檢查,宮頸口較緊患者將米索前列醇片放入陰道口。將上述患者分為絕經後出血組(107例)、月經不規律組(85例)、妊娠相關組(62例)。

  1.2方法

  電子宮腔鏡為德國諾道夫公司製造,5%葡萄糖注射液為膨宮介質,壓力10~20kPa,月經乾淨後3~7d開始宮腔鏡檢查,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通過宮頸鉗夾持宮頸,以探針瞭解宮頸深度與宮頸方向。將灌流管內氣體排空後,將膨宮液注入宮腔內,後將宮腔鏡緩慢插入,將宮腔鏡內血液沖洗乾淨,對液體流量進行調整,使宮腔內壓力滿足標準,擴充套件宮腔後可觀測到宮頸管與宮腔,將可疑處抽取活組織標本送檢,後行診刮術,將刮出標本送至病理科檢查,平均手術時間約為15min,部分患者可直接依靠宮腔鏡引導進行治療。

  2、結果

  2.1宮腔鏡檢查與病理學檢查結果符合度比較

  [摘要]目的研究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該院254例經過病理科明確診斷為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為研究物件,並將宮腔鏡檢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較,以評價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診斷價值,同時分析子宮異常出血的常見原因。結果宮腔鏡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在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子宮頸息肉、節育器移位、子宮畸形、子宮內膜結核的診斷符合率為100.00%,在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絕經後出血、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方面的符合率分別為92.86%、83.33%、84.21%、81.25%、50.00%。宮腔鏡診斷結果總符合率為91.34%。該次研究254例患者常見出血原因為內膜息肉16.93%(43/254),子宮內膜炎11.02%(28/254)、黏膜下肌瘤10.24%(26/254)、子宮內膜癌8.27%(21/254),子宮內膜增殖症7.09%(18/254),置環異常7.09%(18/254)、宮內殘留15.75%(40/254)、剩下患者由節育器斷裂、移位、宮內清理不徹底等原因導致。結論子宮異常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內膜息肉、內膜增殖症、子宮內膜癌、黏膜下肌瘤,宮腔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3、討論

  子宮異常出血指月經持續期過長、過量或同時滿足以上兩種情況,非月經和月經間期出血,絕經後出血(絕經期時末次正常月經高於6個月的出血狀況),主要包括月經過多、月經間隔太短、月經後期間隔太長、月經經血量減少、子宮不定期出血、停經後出血。絕經婦女子宮出血需排除婦科惡性疾病,臨床最常見絕經後出血良性疾病為萎縮性陰道炎,萎縮性子宮內膜,內膜息肉和內膜過度增生,萎縮性子宮內膜導致的出血機制尚不明確,內膜息肉接受診斷性刮宮後可不需治療,但需觀察復發情況,內膜過度增生需應用孕激素治療或採取子宮切除術[3]。

  目前臨床檢查子宮異常出血的方式主要有刮宮、B超、宮腔鏡檢查等,診斷性刮宮主要依據操作醫師的技術與經驗,客觀性不足,容易發生漏診,特別是質地柔軟、區域性病灶更易發生漏診。B超檢查便於操作,但缺乏特異性[4]。相比之下宮腔鏡具有先進性,能夠直接觀察宮腔和內膜病變,掌握病變處的數量、性質、部位等相關資訊,從而做出全面準確的診斷。減少不明原因子宮出血導致的子宮切除,防止盲目治療。宮腔鏡內視野較為清晰,對不同的宮內病變有對應的宮腔鏡下影象,因此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準確性。有研究顯示其對宮腔內微小病變的靈敏度可高達98%,該次研究診斷符合率為91.34%[5],稍低於上述研究結果,考慮可能因樣本量有限,但基本相符。有研究顯示,年齡較大的患者更易發生子宮異常出血[6],考慮可能因內診、影像血診斷、組織學檢查漏診,同時單純刮宮檢查僅能對宮腔內70%~80%的部位進行檢查[7],仍可能漏診,而宮腔鏡可實現直視宮腔,並可同時進行活檢,因此其診斷優勢更為顯著。

  宮腔鏡能夠對宮腔內病變進行選擇性活檢與診斷,宮腔鏡下所見和宮腔鏡下選擇性活檢病理學檢查符合率可達到87%,高於單純診斷性刮宮手術方式[8]。尤其適用於絕經後子宮異常出血患者。多項研究顯示宮腔鏡檢查與病理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9-10]。當超聲影象顯示異常無法確定宮內病變時,或超聲影象顯示正常但患者仍有臨床症狀時應該採取鏡下活檢,從而準確掌握病理情況。

  絕經後子宮異常出血主要因陰道炎、內膜息肉、內膜炎等炎性病變以及惡性腫瘤所導致,而女性患者絕經時間越長,其生殖器萎縮程度就越嚴重,獲取IUD難度更大,且更容易發生感染。因此取環困難患者應避免反覆操作,在超聲引導下取環。月經不規律者在藥流不斷作用下,患者在流產後未按時超聲複查,導致子宮內殘留物無法及時排處[11]。總的來說,年齡大、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內膜增生均是子宮異常出血的重要因素,需引起臨床重視。

  另外,儘管宮腔鏡特異性高於陰道B超,且具備眾多優勢,但仍存在一定侷限性,即無法對子宮腔外的病變進行觀察,對此仍需藉助X線子宮、陰道B超和腹腔鏡等輔助診斷方式,以聯合診斷方式避免漏診、誤診的發生。

  綜上,子宮異常出血原因眾多,臨床對高危患者應做好全面檢查,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特異性,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