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醒起床,人生百態。有的睡眼惺忪,似醒非醒,就在懵懵懂懂中直奔衛生間;有的被急遽的鬧鐘聲驚醒,騰地躍起,心急火燎地更衣洗漱;有的則慵懶無比,拖拖拉拉遲遲不肯下床,可誰會想到,凡此種種起床瞬間數分鐘的某些姿態、節奏與方式,競潛伏著令人不寒而傈的“殺機”,尤其是中老年人。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教授從內科學角度,科學地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昨天還好好的,第二天就突然死了的怪現象。原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患者起床上廁所太快了,小小一個起床快節奏動作,導致了災難性後果:或因體位性低血壓、腦缺血而眩暈跌倒,致顱骨骨折、心跳驟停;或因前列腺肥大、便祕,大小便太使勁,而致昏厥或腦血管意外,甚至猝死,連搶救也來不及。所幸的是.我們的醫學專家對此已有對策,開出了晨起注意“三個半分鐘”的良方:早晨醒後在床上平躺半分鐘;半起身在床坐半分鐘;起身在床沿垂腿呆半分鐘,然後再起身活動。專家指出,這“三個半分鐘”,可大大減少因腦缺血、心肌梗死或腦中風而猝死的機率,足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現在,我們從外科學,特別是骨科學的角度看“三個半分鐘”,其原則同樣適用於頸肩腰腿痛患者,此類患者早晨起床時更要悠著點,不僅要遵守“三個半分鐘”的規矩,還要注意一些其他相關問題。
通常情況下,頸椎病患者經一夜休息,頸椎間隙及頸肌均較鬆弛,若起床時猛抬頭,勉強支起沉重的頭顱時,會使頸肌突然收縮,頸椎間隙壓力驟升,會傷及頸肌或增加椎間盤壓力,導致頸神經根受壓,會加重病情。尤其是落枕患者,因左右頸肌不對稱,起床動作更應輕柔,不可在仰臥位猛然屈頸抬頭,並瞬間起立,這會加劇頸部疼痛,甚至進一步損傷頸椎或頸肌。因此,正確的起床姿勢應為:先改體位為側臥位,以一側上肢支起身軀,同時頭頸肌肉緩緩繃緊,穩定頭顱,再起身立起,慢慢伸直頭頸。如頸部本來就很痛,或剛落枕,則晨起時應改俯臥位,依仗頸後肌的強力收縮抬起頭顱,可減輕頸椎負荷及頸椎間盤壓力,然後慢慢起立,可保無虞。
為確保安全,起床前最好做熱身活動。醒後平躺,先伸展胳膊,向前伸屈肩肘關節,並外展上肢幾十下;起坐床上或床沿後,再後伸、上舉胳膊數十下,同時擴擴胸,使僵硬、粘連或稍有疼痛的肩、肘關節鬆解、活動開。這樣,在利用上肢支起沉重的身軀時,不致因力不從心而造成肩、肘疼痛與新的損傷。當然,下肢也可配合進行相應的熱身活動。
若是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更不可生硬、強行地轉身,匆促下床。否則,會使腰椎、腰肌在由靜到動、由臥至立轉換的瞬間失去平衡,極易加重或造成腰部損傷。為此,要求這類患者在醒後,於仰臥位先做30下腹式呼吸,再雙手抱頭託頸30下,然後雙髖、雙膝關節伸、屈30下。改平臥位,雙手叉腰,再使腰部扭轉30下。最後改體位為側臥位,掉轉身姿,使下肢移向床沿方向,反手支撐床面,立起身軀,穩定1分鐘,然後再活動幾下腰部與四肢,可進行上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了。總之,應避免單憑腹肌強烈收縮的力量,直接從仰臥位一躍而起,而主要藉助四肢,特別是手足的力量,使全身均衡、協調、平和、自然地下床,確保安全。專家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更適合在俯臥位下床。
上述悠然下床的動作,均應爭取在“三個半分鐘”內完成,不能完成者可適當延長一點時間。
總之,頸肩腰腿痛患者起床要悠著點,做到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安全第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