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治醫師 韓偉傑

  早期康復治療(0~4周):

  術後0~1周臨床給予抗痙攣、抗血凝、抗炎症治療,保證再植肢(指)體成活。此時康復不介入。

  術後2~4周康復目的是配合臨床預防感染,促進血液迴圈,維持修復血管暢通和加速修復組織的傷口癒合。如超短波電療法:有促進深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迴圈、防止小靜脈血栓形成和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可加速水腫消退、控制感染。但對骨折斷端用細鋼針固定者,超短波劑量應嚴格控制在無熱量範圍,以免因金屬過熱而發生燒傷。

  紫外線照射:

  當術後傷口感染有滲出液時,可用紫外線區域性照射。紫外線有殺菌作用,可控制表淺部位的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紅外線照射:

  可使表淺血管擴張,促進滲出液吸收,保持創面乾燥。病人肢體感覺喪失,注意防止燙傷。

  運動療法:

  對未加制動的關節,由治療師幫助做輕微的伸屈運動,囑咐病人對肩和肘關節作主動活動練習,以免因長期制動而影響其它關節的活動範圍。

  教育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教育病人再植肢(指)體應保暖,以免受涼引起血管痙攣;不能食用含有咖啡因液體,以免血管收縮;不能吸菸,因為煙中的尼古丁會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危及再植肢體的血液供應;抬高傷肢,保持於心髒平面,減少水腫的發生。

  中期康復治療(5~8周):

  解除手的制動後開始中期康復,目的控制水腫、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腱粘連。主動運動:練習手指的伸、屈和鉤指、握拳等動作。動作要輕柔,以免拉傷修復的組織,治療師應正確指導病人進行練習。教會病人傷肢感覺喪失後的代償技術,用視覺來代償面板感覺的喪失。後期康復治療(9~12周)此時骨折已癒合,肌肉、神經和血管癒合已牢固。可用被動活動和抗阻力運動。重點是繼續減輕水腫,瘢痕處理,主動關節活動度練習,功能活動訓練(如:日常生活活動),感覺再訓練等。

  理療常用的有超聲波治療、音訊治療,可使瘢痕軟化。進行關節主動、被動運動前,採用區域性蠟療,可軟化僵硬的瘢痕和關節,有利於傷手的功能鍛鍊。

  關節活動度練習主動運動:

  主動作關節各方向運動。動作應平穩緩和,達到最大幅度時再適度用力,使關節區域感到緊張或輕度痠痛感。被動運動:進行被動牽伸活動:此法牽伸力較強,但手法應輕柔,以引起關節有緊張感或痠痛感覺為度。切忌使用暴力或引起明顯疼痛,以免引起新的創傷。夾板:有靜力型和動力型夾板兩種。使用夾板目的是:矯正和預防畸形;改善功能。

  肌力和耐力練習可採用從輕至重的分級抗阻訓練。促進肌力恢復的原則是使肌肉盡最大能力收縮,以引起適度疲勞,然後適當休息,使肌肉在恢復及隨後的超量恢復中恢復及發展其形態和功能。

  作業治療在關節活動度和肌力有一定恢復時,可及時開始各種日常生活活動和功能性活動練習。12前臂缺血性肌攣縮的康復治療根據康復治療和預後的不同,我們將缺血性肌攣縮分為三型:輕型:指深(或)淺屈肌攣縮、不能同時伸腕伸指、僅腕屈曲時,能夠主動或被動伸指;或者屈指位時,能夠主動或被動伸腕,一般無面板感覺障礙,預後較好。中型:指深、淺屈肌、拇長屈肌,腕屈肌、旋前肌攣縮,或者有手內在肌攣縮,伴有正中神經感覺分佈區的面板感覺障礙。重型:前臂屈肌、伸肌和手內在肌攣縮,運動和感覺喪失,一般預後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