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師 曾維銓

  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後1個月內因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徵。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經常伴有智力、視聽覺、進食、吞嚥、言語、行為等多種障礙,會嚴重影響兒童的一生。有些腦癱患兒的家長在孩子進行長期治療後或是進入治療誤區、或是失去治療信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小兒腦癱雖然治療有難度,但並非不可治療,家長與患兒一定要學會正視疾病,才能取得最康復效果:

  1、正視問題,面對現實,堅持科學治療;

  2、家長對患兒要有耐心、愛心及康復信心;3、家長對患兒不過分保護、不憐憫、不放棄、不恐嚇、不溺愛、儘可能讓其上學接受教育,儘量不與其他孩子相比,鼓勵參加遊戲和活動,儘可能讓孩子多出去。

  其實,臨床研究早已證實,腦癱患兒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如果超過6歲,治療效果就相對不佳。以下幾種通俗易學且又有可靠效果的方法可以幫助家長用來觀察並判斷孩子有無小兒腦癱的徵兆:

  1、睡眠時間過長或不睡覺。

  2、哭時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3、吞嚥不好。

  4、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5、撒尿時把不開雙腿。

  6、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

  7、眼神與父母沒有交流,並且經常驚厥。

  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現象一定要注意了,儘快到正規醫院或專科去檢查,確診後就要及時治療,且必須要堅持手術與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對於腦癱患者來說,除了在適當的年齡階段(2.5歲至6歲)接受手術治療之外,術後也應配合相應的矯形手術(即針對患兒剪刀步、足內翻等畸形進行矯正性的治療)及康復訓練,這樣方能保證最滿意的效果。

  對於單純性腦癱患兒可以採取物理療法進行治療,如按摩、被動運動、自動介助運動、自動運動、抵抗運動、條件下運動、混合性運動、合併性運動、休息、鬆弛、弛緩肢體運動、平衡運動、互動運動、伸手運動等手法,以幫助他們肢體運動,刺激神經末梢和受損的腦細胞。另外,我還想跟廣大患兒家長說一句,腦癱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光靠康復師及醫生是遠遠不夠的,家長的幫助在腦癱患兒的康復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認知功能差的患兒一定要指導家長配合訓練人員在業餘時間對患兒進行教育和訓練,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