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鄺勝利

  下面這些描述情況相符的越多,患腸易激綜合徵的可能性就越大:

  1、排便習慣不固定,時而腹瀉時而便祕。

  2、肚子疼,肚子咕嚕咕嚕亂叫,上過廁所後就不疼了,大便多在餐後、或是冰冷的食物刺激以後。

  3、腹脹氣、放屁較多。

  4、工作、學業忙碌、精神壓力大時症狀明顯。

  5、女性、年齡在20-30歲。

  6、性格比較完美主義、容易緊張。

  肚子墜脹、吃了東西就想上廁所、放屁、肚子咕嚕咕嚕氣體亂串……腸易激綜合症,有時也可以說是一種文明病,壓力越大的人,越容易犯病

  “腸易激綜合徵”,顧名思義就是:腸子很容易激動的綜合徵。腸子一激動,腹痛、腹部不適和排便習慣改變就一一找上門來。

  簡單來說腸道激動就是腸道蠕動過快或者發生痙攣,對應最常見兩大症狀腹痛和腹瀉:蠕動過快導致腹瀉、痙攣導致疼痛

  什麼是腸易激?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

  典型症狀為與排便異常相關的腹痛、腹脹。

  根據主要症狀分為:

  腹瀉主導型;便祕主導型;腹瀉便祕交替型。

  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的特點。病因複雜,目前認為與胃腸道動力紊亂、精神因素、腸道感染或特定食物有關。

  提醒:正常人在緊張時候也會有胃腸不適的感覺但只有消化系統運作改變在3個月以上並排除掉器質性病變才可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徵。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腸易激?

  IBS診斷標準以症狀學為依據,診斷建立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推薦採用目前國際公認的IBS羅馬III診斷標準:反覆發作的腹痛或不適(不適意味著感覺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出現症狀,合併以下2條或多條:

  1、排便後症狀緩解;

  2、發作時伴有排便頻率改變;

  3、發作時伴有大便性狀(外觀)改變。

  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標準。

  如何調整?

  1、調整飲食:

  詳細瞭解病人的飲食習慣及其與症狀的關係,如果是腹瀉主導型腸易激,注意避免敏感食物(如牛奶、冰涼食物、辛辣食物等,因人而異),或減少產氣食物(奶製品,大豆,扁豆等),如果是便祕主導型可以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可刺激結腸運動。

  2、心理和行為治療:

  對病人進行耐心的解釋工作,具體包括心理治療,生物反饋療法等,對於有失眠,焦慮等症狀者,可適當予以鎮靜藥。

  3、藥物治療:

  在正確診斷腸易激的前提下,如果您覺得腸易激對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擾,通過上述兩種方法還是無法緩解,可以去醫院找醫生開一些藥物幫助緩解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