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李健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UC病變僅累及結腸(大腸),而CD病變可累及胃腸道各部位,以末段迴腸及其鄰近結腸為主。

  一、易感人群

  IBD的病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有4個主要因素可能起作用:基因遺傳、環境因素、腸道菌群以及腸道異常免疫反應。診斷為IBD的人群年齡主要在15-30歲之間。

  二、主要症狀

  臨床上IBD患者的症狀輕重不一,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血便、發熱、乏力及體重下降。而由於胃腸道外的系統炎症受累,IBD患者可有關節痛或關節炎、視力或眼部疾患、皮疹以及肝臟疾病等表現。

  症狀通常表現為慢性化平穩發展,但也會突然惡化加重,演變為暴發型,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導致嚴重感染、出血或腸穿孔,甚至有生命威脅。

  三、診斷要點

  1、應結合患者的病史,影像學檢查包括CT、X片,以及胃腸道內鏡等綜合評估患者。

  2、須強調的是,要通過糞便及血常規檢查排除因常見感染引起的腹瀉。

  3、血常規檢查中可見異常包括:貧血、炎症指標上升、電解質紊亂(腹瀉引起)、白蛋白降低(炎症及營養物質吸收障礙引起)和維生素缺乏(CD患者常見,由於營養吸收障礙)。

  4、內鏡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手段,包括胃鏡及結腸鏡,取決於患者可能的病變部位。對可疑部位取組織活檢行病理學檢查,往往能得到確診。

  四、治療方案

  1、於IBD患者採取分級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來定治療方案。對輕度患者進行抗炎治療,口服或灌腸或應用栓劑即可。較嚴重的患者則須應用免疫調節劑或免疫抑制劑,可以口服、皮下注射或靜脈輸注。而對於嚴重暴發型患者,須應用激素以壓制。

  2、若內科保守治療無效,則考慮對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3、另外,須引起重視的是,IBD患者若病變累及結腸,其轉變為結腸癌的風險則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對這些患者進行長期結腸鏡監測。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