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醫師 曹青

  1、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有哪些異同?

  (1)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是由病毒引起。乙肝病毒是一種叫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而丙肝病毒是核糖核酸(RNA)病毒。這兩種病毒引起肝臟的病理變化極其相似。

  (2)兩種肝炎的潛伏期不一樣。乙型肝炎發病前的潛伏期是6周到6個月,平均3個月發病;丙型肝炎5-12周,最短2周,最長30周發病。

  (3)兩種肝炎的傳播途徑相似。都是經過輸血、血製品及不潔注射引起,密切的生活接觸也能傳播。乙型肝炎另一個傳播途徑為母嬰傳播。如果母親血液檢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都是陽性,其分娩的嬰兒若未進行乙肝疫苗預防注射,則日後有85%-95%成為乙肝病毒感染者。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問題尚無定論,其可能性也存在,但遠不如乙型肝炎嚴重。

  (4)乙型肝炎廣泛分佈於全球。據調查,我國感染過乙肝病毒者為58%,推算有6-7億人受過感染。丙型肝炎尚無統計,但已知在散發性慢性肝炎中乙型肝炎佔70%-80%,丙型肝炎佔10%左右。經輸血後得的肝炎中,以丙型肝炎為主,可達60%-90%。

  (5)乙肝和丙肝病毒都有無症狀病毒攜帶者。現已知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約為人口的10%(全世界約有3億,我國卻有1.2億),這些人中約有1/4在日後會發展成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6)乙型肝炎與丙型肝炎症狀表現相似,大多起病隱匿,消化道症狀不明顯,多無黃疸,症狀不典型,有的病人在體檢時才發現。部分急性起病,有消化道症狀、黃疸等表現。

  (7)兩型肝炎經化驗都能檢出相應的抗原、抗體,用於做病原學診斷依據。丙型肝炎能檢出抗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和抗原(HCV-RNA)。乙型肝炎的相應抗原、抗體較複雜,化驗乙型肝炎“兩對半”是最常用的檢測方法,一對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體(抗-HBs);一對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抗體(抗-Hbe);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抗-HBc)。

  (8)兩種病毒引起的肝炎都易轉為慢性過程,約20%最終發展為肝硬化,尚有部分演變為肝癌。丙型肝炎轉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癌變率高於乙型肝炎。

  (9)有關預防,乙型肝炎傳染已有可靠的疫苗,目前有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已廣泛應用;另外還有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的傳播中,母嬰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目前採用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對阻斷母嬰傳播起重要作用,新生兒按規定注射疫苗,可使90%以上嬰兒免受乙肝病毒感染,這種保護作用可持續8-9年;而丙型肝炎尚無疫苗。

  (10)目前對兩型肝炎在治療上無多大區別,都是採用抗病毒治療。目前國內外多數學者認為選用干擾素治療,對丙型肝炎的療效優於乙型肝炎,但療程長、藥價昂貴,宜酌情選用。

  2、肝炎病人的飲食要注意哪些問題?

  常言道:有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包括合理的營養調配。特別是對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良好的飲食能促進肝病的恢復。

  急性肝炎病人發病初期,肝細胞腫脹、壞死,肝功能惡化,黃疸升高,肝臟的分解、合成及解毒功能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此時病人感噁心、厭油、腹脹、疲乏無力、尿黃如茶。合理的調節飲食營養,保障病人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每天每公斤體重1.0-1.5克優質蛋白質(供給不足,肝臟要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如雞蛋、魚、奶、瘦肉等,使機體有效的合成清(白)蛋白,修復壞死的肝細胞。但蛋白質食物不宜太多,以免增加肝臟負擔,其次適當供給脂肪,每天50-70克,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適當限制。

  急性肝炎一般要住醫院,這期間的飲食應視病程不同而調配。發病前10天,尤其黃疸高的病人,食慾極差,在保證營養供給的基礎上,應給清淡飲食,切忌油膩。因此時肝細胞破壞,分泌膽汁功能減低,不利於脂肪的消化、吸收,宜喝牛奶、蒸雞蛋羹,吃一些新鮮蔬菜,以促進食慾。

  多吃新鮮水果,尤其是西瓜,以補充維生素,不要吃罐頭水果,因為罐頭是高壓高溫滅菌,大部分維生素已被破壞,而且加有防腐劑。此時菜餚以煮、蒸為宜,儘量少吃炒菜,因為炒菜油膩不易消化。病人的食量以不感到飢餓為度,尤其是晚餐切不可過理,以免消化不良引起腹脹。

  約2周後,黃疸逐漸消退,噁心好轉,厭油減輕,部分病人鞏膜仍黃,但食慾大增,有的夜間尚需加餐。這時應適當增加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及脂肪,以彌補患病初期攝入不中,但也不應過飽,以防加重肝臟負擔,不利疾病的康復。待病情將愈時,病人常述說吃不下飯,這是因住院時間長、飲食單調、長期不活動、消耗減少的緣故。此時囑病人散散步,增加食物品種,以促進食慾。急性肝炎病人的飲食規律是從不想吃到想吃,從少吃到多吃,逐漸恢復正常,對疾病康復十分重要。

  慢性肝炎的飲食調配,與急性肝炎及肝硬化有許多相似處。慢性肝炎病情穩定期飲食正常,適當增加蛋白質及含豐富維生素的水果、蔬菜類。若慢性肝炎病情活動,出現噁心、厭油、尿黃,肝功能有明顯改變時,應按急性肝炎病人調節飲食。重的慢性肝炎病人,飲食要求參照肝硬化病人調節,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以保障肝臟有足夠的原料來製造血清清(白蛋白)。

  3、慢性肝炎隨訪複查有哪幾項內容?

  慢性肝炎可以向痊癒轉化,也可以發展為肝硬化或癌變。因此,對慢性肝炎病人定期隨訪十分必要。首先觀察症狀變化,是否有消化道症狀加重,是否尿黃、鼻出血、肝脾腫大、下肢浮腫、腹水及出血現象等。另外,隨訪最重要是做相關的化驗:

  ①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總數是否減少。

  ②肝功能檢查,轉氨酶是否升高。

  ③血清清(白)蛋白檢查是否有下降趨勢,若低於34克/升,提示已有肝硬化傾向。

  ④肝炎病毒學方面檢查,如檢測HBV-M、HBV-DNA及HCV-RNA。

  ⑤甲胎蛋白是否升高,是否伴隨肝功能好轉逐漸下降,若持續升高超過400微克/升,應警惕肝癌可能。

  ⑥做B超檢檢視其肝臟超聲變化及肝臟的大小,門靜脈是否增寬及脾腫大程度,有否癌變。若B超難以作結論可做CT檢查。

  最後,尚應定期做纖維內鏡檢查,以瞭解食管及胃部變化。因為慢性肝炎患者肝臟纖維化使門靜脈壓升高,導致胃黏膜淤血缺氧,加上肝功能障礙,體內毒性物質不能完全被肝臟清除;同時加上內分泌紊亂及膽汁反流等,可導致胃黏膜損害。

  主要有: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球部潰瘍及炎症等,通過纖維胃鏡可以觀察食管靜脈有否曲張及程度,瞭解胃部的變化。對慢性肝炎隨診的間隔時間沒有一個固定的要求,一般以3-4個月為宜。若隨診病情好轉,可以延長隨診時間;若病情惡化,應隨時去醫院看病,以期早期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

  4、大三陽、小三陽的演變說明什麼?

  幼兒感染乙肝病毒後,病毒在肝細胞中複製繁殖,血清中則可檢出與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的各種抗原抗體,常規可檢出的為:

  ①表面抗原(HbsAg)、

  ②表面抗體(HbsAb)、

  ③e抗原(HbeAg)、

  ④e抗體(HbeAb)、

  ⑤抗核抗體(HbeAb)。

  以上抗原抗體的檢測醫學上稱為HBV-M檢查(俗稱兩對半檢查,是檢查有無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指標。其中①③⑤項陽性,俗稱大三陽;①④⑤項陽性,俗稱小三陽。

  幼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前數年至十餘年間,病毒和機體“和平共處”,血清中表現為大三陽,因此大三陽也反映了機體中病毒在不斷複製繁殖,而屆時肝臟的損害通常較輕,有相當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長期或終身和機體“和平共處”,如此我們稱為“病毒攜帶者”,即機體長期攜帶了乙肝病毒,而肝臟損害較輕,可以生活到60-70歲以上,沒有明顯症狀,並不一定因肝臟疾病病故,他們主要起著傳染源的作用。

  而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歲,由於機體免疫系統的成熟,能識別受感染的肝細胞而出現清除這些受感染肝細胞的反應,自然這是機體自身的一種保護反應,其結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時被感染的肝細胞也遭到破壞,此反覆的清除、破壞過程,也就是機體自身的自限性愈復(自愈)過程。

  若干年後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體出現,e抗原相繼消失,也就是從大三陽轉成了小三陽。由此可見,從大三陽轉成小三陽的過程,對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變異株感染除外)來說象徵著病毒被基本清除,或者說基本自愈,將來不會再有肝炎活動,若被感染者在25-30歲前完成了此過程,則將來基本不會發生肝硬化、肝癌了。

  遺憾的是,仍有相當比例(約2/3)的被感染者,其自身的清除反應,不能完全清除肝內潛伏的病毒,在若干周、月、年後,病毒的複製、清除、肝臟的修復周而復始地進行,因此小三陽又轉為大三陽,大三陽又轉為小三陽,甚至始終是強強、弱弱的大三陽而病毒未得清除,這部分被感染者的未來,則是肝臟不同程度的纖維化,部分病人40歲左右已發展為肝硬化,甚至出現了腹水或癌變,此時儘管轉成了小三陽,也僅僅表示病毒被大多清除但肝臟損害已相當嚴重了。

  部分病人肝硬化後肝炎還在活動,說明清除反應仍在進行,肝臟的損害還在發展,機體自身清除病毒的保護反應,給自身肝臟組織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不可逆的損害,最終可使人生終於肝臟的病損,真是不可思議而傷心的結果。

  由此可見,大三陽轉為小三陽若在25-30歲以前完成,對機體來說是完成了清除病毒的過程,肝臟的損害也較輕;如果大三陽轉來轉去,或持續大三陽,而清除反應(肝炎持續活動,轉氨酶反覆升高)持續進行,則40歲前後,對大多數慢性乙肝病人來說,即使轉成了小三陽,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如果終身持續為大三陽,沒有明顯的肝炎活動(肝功能始終正常),也許還能生活到60-70歲呢,可見大三陽不一定都要轉為小三陽。大三陽轉為小三陽是機體清除病毒的表現,但帶來的肝臟損害不可輕視。因此,是轉為佳還是不轉為佳,該轉不該轉以上的道理就明白了。我們多年的經驗是,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必啟用干擾素,更不必去選擇那些不成熟的、無科學依據的轉陽治療。

  5、青年人感染了乙肝病毒為何不要憂傷?

  乙肝病毒感染後大多在青年時由於機體清除病毒,肝細胞受到機體免疫清除而破壞,自然病毒減少了,但肝細胞受了損害,故血清中谷丙轉氨酶(即GPT)或ALT會明顯升高,如此又給青年人帶來了麻煩,首先是升學的問題,學校發現學生ALT升高即令他退學;工作單位見青年ALT升高則“敬而遠之”,如此真使不少人萬分憂傷,這樣對嗎?

  這是對ALT升高認識的一種錯誤,通常大多數的人包括不少醫務人員都把ALT升高和肝炎的傳染性混在一起了,認為ALT升高的人即有傳染性,不能一起學習、一起工作,這從當今的認識來看顯然是不正確的。首先很多原因都可引起血清中ALT升高,即使是慢性乙肝引起的ALT升高,血清中病毒將減少而不是增加,因此將ALT升高認為是傳染性的標誌顯然錯了。

  我們現在更清楚機體這種清除病毒的反應可以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是機體清除病毒肝炎自愈的過程,難道要停學幾十年嗎?我們認為這太不公正了。也有人認為慢性乙肝患者是大三陽有傳染性,所以不能一起學習、工作,那也是不正確。前面我們已經談了,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傳染;成人間感染後大多為隱性感染,或少數表現為急性感染,不會成為慢性感染。因此,沒有理由不讓青年參加學習和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