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目前我國體力勞動者中有15%-20%的人及大部分辦公白領,長時間開車的人患有此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見原因。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椎間盤突出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單純包容型膨出、纖維環撕裂型突出、脫垂、遊離,
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可因年齡、性別、患病時間及突出物的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症狀,主要是神經受壓產生症狀,常見臨床表現如下:
(1)腰痛症狀:90%以上的患者均有這種表現。其疼痛範圍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永續性的鈍痛最為常見。平臥位時疼痛可減輕,站立位及坐位時,這種疼痛可以加重。
(2)下肢放射痛症狀:可以沿著下腰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前或後外側至足跟。疼痛性質以放射性刺痛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於腰痛發生,亦可能在腰痛症狀出現後出現,這兩種情況因人而異。
(3)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減弱症狀:由於神經根的損害,導致了其支配的體感區的感覺及運動功能減弱甚至喪失。常見表現有:面板麻木、發涼、皮溫下降等等,嚴重時出現肌肉萎縮甚至肌肉癱瘓。
馬尾神經症狀症狀:這類症狀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排尿無力,排便失禁等。
治療方法基本可概括為四大類:
1、保守治療:一般是指不採用開刀或微創等侵入、介入方式治療,而是採用物理、
藥物等治療方法,只能對於極輕度的椎間盤突出症狀有一定效果。
2、開放手術:通過表皮、肌肉、筋膜等開一個十幾釐米的切口,避開神經和血管到
達病變處,手工去除腰椎間盤突出組織,解除對神經的壓迫。傳統的椎間盤摘除術有開
窗法、半椎板切除以及全椎板切除等方法。
3、微創治療: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種新治療方法,在影像裝置和內窺鏡等可視設
備的幫助下,通過微創手術器械進入到體內疝出部位,並通過消融椎間盤組織或摘除髓
核以解除對神經的壓迫,創口從幾毫米到十幾毫米。間接減壓的介入治療(臭氧、鐳射、
射頻、等離子、膠原酶、切吸等)因效果不明確而逐漸落後,而直接減壓的內鏡下摘除
術(椎間孔鏡、椎間盤鏡、楊氏鏡、腹腔鏡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手術,其中最先
進的椎間孔微創手術效果已與開窗等傳統手術相當。
各種腰突治療方法比較
保守治療:極輕度症狀 物理、藥物治療 效果不明確
介入治療:包容性、輕度的膨出和突出 間接減壓,靠自然回縮 不能徹底清除疝出和修復組織,效果不明確 如注射不準或劑量過大時有較大損傷 低 複發率高,術後疼痛時間長,且有不可預知的後遺症 不可視,操做盲目,治療無明確評價標準 短 較簡單 局麻或無需麻醉 可微創或開刀手術翻修 靠人體自然吸收,術後疼痛時間長,恢復慢
微創手術:各型突出症,馬尾綜合徵 直接減壓,摘除突出物 徹底去除壓迫原因,效果快速,明顯 創口小,基本不刺激神經,保持脊柱結構和穩定性,瘢痕很小 併發症較低,複發率低,部分裝置有神經損傷的風險 內鏡下可視,避開神經,直接摘除疝出物 局麻,病人保持清醒,可以反饋手術感覺 可開刀手術翻修 當天可出院,恢復時間短
開放手術:直接減壓,摘除突出物 徹底去除壓迫原因,效果好,明顯 創口大,要剝離肌肉和韌帶,切除椎板,破壞脊柱穩定性,干擾椎管和神經,較大瘢痕 有許多不可預知的後遺症,比
如長期疼痛和部分功能障礙 開放下可視,直接摘除疝出物 全麻,不能得到病人反饋,有
神經損傷時無法得知 再次手術非常困難 住院數天,恢復時間很長
不同微創手術技術比較
椎間孔鏡:所有型別椎間盤突出症,包括遊離,巨大,伴椎間孔狹窄以及馬尾綜合徵。 經皮側後經椎間孔入路,由外到內(Outside-In),直接在椎管內到達疝出位置進行摘除,也可以進椎間盤減壓 直接減壓,摘除疝出物 8mm 各型突出尤其對遊離脫出型,L5-S1 型效果快而明顯 最新的微創技術,2008 年後發展,正處在快速發展期 適應症廣,各型突出,經擴大後的椎間孔進入椎管,工作套管容易置入,不經過狹小的Kambin 三角區,避免了穿刺與置管過程對出行神經根和神經節的損傷。不破壞脊柱穩定性;術後不會形成瘢痕組織,造成神經粘連,後遺症和併發症極低。最微創的手術,局麻,恢復快,可門診手術,遠期療效確切,穩定。
側後路椎間盤鏡(YESS):包容性椎間盤突出或部分後縱韌帶下型椎間盤脫出,無法處理遊離脫出或巨大型和L5-S1 型。 經側後路經Kambin 安全三角區進入椎間盤,由內到外(In-Outside),行椎間盤內減壓 間接減壓,輕度包容型可直接減壓 包容型效果較好 應用時間較早,90 年代末
發展,技術相對成熟 適應證相對狹窄,難以取出脫出型和遊離型碎片,對中央椎管和側隱窩狹窄,髂嵴較高的L5-S1 突出極難處理。穿刺和置管需通過狹窄的三角區,易刺激和損傷神經,嚴重時可導致神經根功能永久損傷。開展較早,技術成熟,操做簡單
後路椎間盤鏡(MED):幾乎所有型別椎間盤突出,包括骨性狹窄及黃韌帶肥厚。極外側型和椎間孔狹窄為相對禁忌症 經後路椎板入路,咬除部分椎板及黃韌帶,類似於開窗手術 直接減壓,摘除疝出物 效果與開放手術類似,療效確切、穩定 開始於90 年代,購買醫院很多,但開展並不多 MED 切口大,出血多,要剝離肌肉和韌帶,咬除部分椎板,影響脊柱穩定性;手術會干擾椎管和神經,術後可能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後遺症,比如長期疼痛和部分功能障礙,手術留下瘢痕較大,再次補救手術將變得困難。
前路腹腔鏡:退變嚴重,脊柱不穩,需行固定和融合的病例 經腹部進入,摘除椎間盤組織,大部分行置入物融合與固定 直接減壓,融合 學術爭議大,開展早但應用少 前路腹腔鏡不干擾椎管神經,不影響後柱穩定,但技術複雜,創傷大,住院時間長,併發症發生率很高,甚至遠遠高於開放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