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主任醫師 楊明

  冠心病,中醫稱之為“胸痺”,由於本病表現為本虛標實,有著複雜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而中醫藥治療從整體出發,具有綜合作用的優勢,因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何謂“胸痺”?即由於正氣不足、痰濁、瘀血、氣滯寒凝而引起心脈痺阻不暢,臨床以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楊明

  辨證分型:

  1、塞凝心脈

  症狀:卒然心痛如絞,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

  心慢氣短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多因氣候驟冷或遇風寒而發病或加重,苔薄白,脈沉細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痺通陽;

  方藥:當歸四逆散

  中成藥:蘇合香丸,冠心蘇合香丸等,(組成:蘇合香、冰片、硃砂、木香、檀香等)

  參附針:人蔘、附子

  苦蝶子注射液:(苦蝶子為苦賣菜幼苗,味苦寒,生長於東北。功能:活血通絡,解毒排膿,止痛。)

  參桂膠囊、心腦舒通膠囊等。

  2、氣滯心胸

  症狀:心胸滿悶,隱痛陣發,痛無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或兼有脘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

  治法:疏調氣機和血舒脈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本型根據病情選用:木香、沉香、降香、檀香、元胡、砂仁、川樸、枳殼、枳實、甘鬆、香緣、川楝子等。

  中成藥:速效救心丸、冠心蘇合香丸、紅花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銀杏葉製劑(片、針、口服液)等。

  3、痰濁閉阻

  症狀:胸悶重而心痛輕,肥胖體沉,痰多氣短,遇陰雨天而易發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口粘,噁心,咯吐痰涎,苔白膩或白滑,脈滑。

  治法:通陽洩濁,豁痰開結。

  方藥:括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可酌情加桂枝,茯苓、細辛等,若痰濁鬱而化熱,用黃連溫膽湯加鬱金。若痰瘀互結,加桃紅四物湯等。本型根據病情選用:半夏、天竺黃,天南星,括蔞,竹茹,蒼朮,桔梗,萊菔子等。

  中成藥:腦心通膠囊、醒腦再造丸、冠心蘇合香丸、天麻素針等。

  4、瘀血痺阻

  症狀:心胸疼痛劇烈,如刺如絞,痛有定處,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質暗紅,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脈弦澀或結、代、促等。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瘀血痺阻重症:可加乳香、沒藥、鬱金、元胡、降香、丹蔘等。若血瘀氣滯並重,加沉香、檀香、蓽菠等,若寒凝血瘀或陽虛血雨者可加細辛、桂枝或肉桂、良姜等溫通散寒之品,或人蔘、附子等溫陽益氣之品,若伴有氣虛血瘀之象,出現乏力出汗、脈細緩或結代,當益氣活血,重用人蔘、黃芪等。

  若瘀血痺阻時,臨床上可選用三七、川芎、丹蔘、當歸、紅花、蘇木、赤芍、澤蘭、牛膝、桃仁、雞血藤、益母草、水蛭、王不留行、丹皮、山楂等,但必須根據臨床情況配伍益氣、溫陽、散寒、化痰、理氣等藥物,辨證用藥,加強祛瘀療效。

  中成藥:活血化瘀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當中,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如益氣活血:麝香保心丸,三七皁苷製劑(如血塞通、血栓通針等),諾迪康、山海丹顆粒等。

  養血活血:丹蔘製劑(顆粒、片、滴丸、針等)

  血府逐瘀丸、口服液、利腦心膠囊、疏血通針等。

  溫陽活血:參桂膠囊、苦碟子針、心腦舒通膠囊等。

  滋陰活血:脈絡寧針等。

  補腎活血:心寶丸、心元膠囊等。

  化瘀寬胸:冠心蘇合香丸、速效救心丸、銀杏葉製劑等。

  化瘀通脈:燈盞花素製劑、冠心寧針、消栓通絡膠囊、心達康膠囊、心腦靈片等。

  5、心氣不足(此為虛症)

  症狀:心胸陣陣隱痛,胸悶氣短,動則益甚,心中動悸,倦怠乏力,神疲懶言,面色白或益出汗,舌質淡紅,舌體胖且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細、緩或結代。

  治法:補養心氣,鼓動心脈

  方藥:保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若兼有心肺兩虛症者,可用養心湯。若為氣陰兩虛:生脈散和歸脾湯。

  補心氣藥常用人蔘、黨蔘、黃芪、大棗、太子參。若氣虛顯著者可少佐肉桂,可加寸冬、玉竹、黃精。

  中成藥:生脈製劑、玉丹榮心丸、補中益氣丸、刺五加製劑、補心氣口服液、參芍片、參芪膠囊、三七皁苷注射液(血栓通等。)、麝香保心丸等。

  6、心陰虧損

  症狀:心胸疼痛,時有發作,或灼痛,或隱痛,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口乾盜汗,顏面潮熱,舌紅少津,苔薄或剝,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滋陰清熱,活血養心。

  方藥:天王補心丹加減。

  若脈結代明顯:可用炙甘草湯

  若心腎陰虛明顯:可用左歸飲

  若陰虛陽亢:用羚羊鉤藤湯加珍珠母,磁石等。

  若心腎真陰欲竭:當大劑量西洋參、麥冬等。

  中成藥:天王補心丹、脈絡寧針、生脈針、滋心陰口服液,振源膠囊,玉丹榮心丸等。

  7、心陽不振

  症狀:心悸而痛,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神疲怯寒,面色蒼白,四肢欠溫或腫脹,舌質淡胖,苔白或膩,脈沉細而遲。

  治法:補益陽氣,溫振心陽

  方藥:參附湯合桂枝甘草湯

  若心腎陽虛合腎氣丸,兼有水飲上凌心肺者合用真武湯。

  心腎陽虛,虛陽欲脫,厥逆者(昏迷),用四逆湯,用人蔘溫陽益氣,回陽救逆,若大汗淋漓,脈微欲絕等亡陽證,應用參附龍牡湯,以溫陽固脫。

  中成藥:麝香保心丸、補心氣口服液、三七皁苷製劑(血塞通、血栓通)、參桂膠囊、參附針、山海丹、諾迪康等。

  結語:胸痺病位在心,病機本虛標實,其急性發作期以標實為主,緩解期多為本虛的表現,治療應辨證施治,不可執一方繩治本病,也不可執一方繩治本病的某一證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