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主管技師 馬曉磊


           

  膝關節區域骨折後的康復治療膝關節區域的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骨折,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等,這些骨折經常損傷關節面,造成關節內外粘連,損害關節的活動度,因此,膝關節區域骨折後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患者骨折的不同時期,進行鍼對性的康復治療:

  1、患者在骨科臨床處理後,抬高患肢,膝關節固定在功能位。1周左右,患者開始在床上進行患者踝、趾主動運動練習與股四頭肌等長性收縮。

  2、第2周至第3周,在外固定膝關節的情況下,可行髖屈伸練習。在已作牢固內固定的患者,可行CPM治療,防止關節攣縮粘連,並有助於關節面的修復。同時,對已拆線的患者,對患部可行蠟療等理療。

  3、第4至第6周,可去除外固定,行患側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膝關節屈伸肌群的抗阻力練習,膝關節不負重的站立和行走練習。

  4、第7至12周,開始在平行槓、步行器、雙柺、單拐支援下,逐步行患肢部分負重、充分負重的站立和步行練習,同時進行膝關節的主動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練習、關節功能牽引,股四頭肌抗阻力練習等。

  5、每項治療每日兩次,每次30~60分鐘。結果67例患者在傷後3月進行康復評定,其中42例患者的膝關節功能主動屈曲120°以上,主動伸0°,被動屈曲135°~160°,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5例患者出現行走或下蹲時膝關節疼痛,膝關節功能恢復好。17例患者膝關節主動屈曲90°~120°,主動伸0°,被動屈曲95°~145°,行走功能基本正常,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其中15例患者繼續進行康復治療1~2月後,膝關節功能恢復好。8例患者膝關節主動屈曲45°~85°,被動屈曲60°~110°,膝關節功能受限。共10例患者在骨科接受關節鬆解術治療。

  討論膝關節區域的骨折,極易損傷關節面,造成膝關節的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循序漸進的運動練習,持之以恆的功能鍛鍊,可以預防和減輕膝關節功能障礙。骨折後康復的早期介入是必要和有效的,早期的康復治療對預防功能障礙有重要意義。患肢抬高有助於消腫,患肢功能位的固定防止關節畸形攣縮;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有利於膝關節四周的血液循壞和淋巴迴流,促進血腫與滲出物的吸收,腫脹的消退;骨折區的應力刺激可促使骨痂生長。CPM是運用專門器械對關節進行持續的關節被動運動,運動範圍從小到大,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日遞增10°左右。CPM能有效的防止關節攣縮和瘢痕粘連,促進骨折癒合。運用於骨折後康復的理療較多,包括熱療: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利於消腫及組織恢復,如蠟療,其熱作用較持久,同時蠟冷卻時產生的機械收縮對組織產生壓迫作用,有助於腫脹消退,軟化瘢痕;中頻脈衝電治療可以防止肌萎縮;低頻脈衝電磁場對促進骨折的癒合有一定作用。經皮神經電刺激可以治療疼痛等。在治療中,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方法。膝關節區域骨折的預後與損傷的程度、康復介入的時間、有無骨質疏鬆、患者練習的積極性等有關。脛骨平臺的骨折常為塌陷性,致使關節穩定性下降,復位後易再次壓縮塌陷,且脛骨平臺為鬆質骨,故患肢的負重不宜過早,應在骨折癒合較堅固時才能開始。而髕骨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患者,不存在骨折癒合問題,可將康復程序提前。康復介入越早,膝關節發生攣縮僵硬的越少,對後期康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骨折伴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存在骨癒合延遲或不癒合,導致康復程序緩慢,影響膝關節的功能恢復。患者練習的積極性與參與,也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患者及家屬的良好配合,積極主動地進行關節的主動練習,有助於關節的功能和肌力的恢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