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李華偉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最佳選擇是深海魚類,其次肉、蛋中含的鐵質也很容易被吸收利用。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因而家長可以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與魚、肉、蛋類搭配給兒童食用。處在新增輔食階段的嬰兒,如果食用果汁調和的蛋黃,補鐵效果會非常好。

  補鈣與維生素的幾個小招數:

  烹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於鈣的溶出。燒菜時'加入乳酪或豆腐'後者鈣的含量很高。 避免讓寶寶被動吸菸。

  丟失鈣的陋習:

  1、牛奶過度加熱,破壞了其中的酵素,妨礙鈣的吸收。

  2、在吃肉的同時喝牛奶,過多的動物性蛋白會使尿中鈣質的排洩增加。

  3、貪吃快餐食品。可樂類的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通常會新增磷酸鹽,而過量的磷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4、飲食太鹹。過量攝取納鹽會使鈣通過尿液流失。因此吃輔食的寶寶一天餵食1~2次稍鹹的食物即可。

  5、骨頭湯裡放菠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一旦蔬菜中的草酸與鈣合成草酸鈣,鈣即很難被吸收。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髮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慾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癥,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症”:長著一張大嘴、上脣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後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麼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奈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後,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複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隻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對幼兒補鈣而言,更重要的是調整飲食結構,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海帶、蝦米、豆類、紫菜等,並避免同食或少食經水焯後的含植酸、草酸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空心菜、竹筍等。

  松子毛豆炒幹丁製作方法:

  原料:

  松子200克,香乾4片,毛豆50克,薑末適量,色拉油25克,枸杞子10克,精鹽、糖、味精、麻油、高湯適量。

  製作:

  1、將松子入鍋上火炒香備用。

  2、毛豆用滾水燙熟後再經冷水沖洗,瀝水備用。

  原料:水發腐竹200克,水發海帶200克,熟豬瘦肉100克,胡蘿蔔25克,黃瓜40克,麻油15克,熟豆油25克,醬油、醋、鹽、味精、蒜瓣、芝麻醬、香蔥各適量。

  油菜海米豆腐羹:

  原料:

  豆腐750克,油菜125克,海米30克,植物油75克,麻油10克,味精7.5克,鹽8克,水澱粉20克,蔥花10克。

  製作:

  1、豆腐切成1.5釐米見方的丁,海米用開水泡發後切成碎沫,油菜摘洗乾淨切碎。

  2、將油放入鍋內,熱後下入蔥花熗鍋,投入豆腐、海米末,翻炒幾下再放油菜,炒透後加入鹽,勾芡,最後放入味精和麻油即成。

  0歲──半歲的兒童每天鈣的適宜攝入量為 300毫克 ,如果嬰兒缺鈣會出現夜啼、夜驚、煩躁等現象。正常情況下 ,嬰兒可以通過母乳獲得鈣成分。專家建議 :哺乳期間母親多吃含鈣食品和補鈣沖劑 ,以保證供給嬰兒足夠的鈣 ,母乳補鈣是一條科學的途徑。當然這是一般情況 ,如果某些嬰兒出生後 ,經醫生診斷屬“缺鈣”型別 ,可以在母乳外吃一些補鈣食品 ,此時需根據醫生建議。報道中說 ,這位母親讓嬰兒每天吃 10顆維生素 D 2,據醫院介紹 ,這麼大的孩子對於該藥的正常服用量為每 1 5天一粒。如過量食用 ,可能導致維生素中毒、厭食、噁心、嘔吐等症狀。需不需要給嬰幼兒補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醫生有不同的要求。由於我國北方地區陽光照射強度較弱,營養結構不夠全面,所以醫生一般建議在兩歲之前給孩子補充一定量的鈣質。兩歲大的寶寶已經開始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可以從中吸收各種營養,其中也包括鈣。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到130毫克的鈣,每日喝50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如果孩子不喜歡喝牛奶,喝一定量的酸奶、豆漿,吃豆製品可以起到一些輔助的作用。

  維生素是一種營養素,它雖不供給能量,需要量又極少,但卻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維生素缺乏會影響生長髮育;過量則會引起中毒。一般情況下維生素來源於食物,比如維生素A、B、C 、葉酸等;只有維生素D和煙酸可在體內合成。可合成又受一些條件制約,以至於合成量不足仍需適當補充。新生兒體內的維生素是出生前媽媽幫他貯備好的,一般情況下,前兩個月不需要額外補充。

  這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不到兩個月就出現維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補充複合維生素,給嬰兒的貯備不足。

  2、孩子早產,該貯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鐵)還來不及貯備充足。

  3、孩子出生後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維生素供給不足,原有貯備很快消耗殆盡,不及時補充維生素必然會缺乏。所以,在補不補維生素和補多少的問題上也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新生兒期孩子很少晒太陽,而能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的先決條件是面板要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的發生。這就是孩子出生兩週後(15天)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的理由。

  較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母親在孕期注意補充鈣,孕後期沒有腿抽筋等缺鈣的表現,哺乳期注意膳食平衡,那麼在前4~6個月純母乳餵養階段就不用給孩子補鈣。因為母乳中的鈣和磷比例恰當,鈣吸收率高,額外新增鈣劑有可能干擾孩子自身鈣代謝過程。而關於維生素D的補充問題我們還不好說完全不補。一方面我們用的是A+D製劑,這裡還有補充維生素A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否補維生素D要看孩子戶外活動和晒太陽的多少。夏、秋季每日能晒太陽(並非暴晒,指在樹陰下活動)兩小時者,不必補充維生素D;到冬季再補充,完全來得及。當然已患佝僂病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我的寶寶有沒有缺鈣?

  嬰幼兒的身體缺鈣時,首先表現在顱骨軟,囟門大,壓頭顱骨有乒乓球感。以後,胸部骨骼外形異常,如胸骨突起像雞胸,兩肋下緣外翻。如果下肢骨軟,站立負重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變化外,早期表現夜間出汗多,枕部禿髮形成枕禿,睡眠不安穩和容易發驚等。以上表現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顧名思義,這種病是維生素D攝取不足引起的。維生素D有促進鈣和磷自小腸吸收,使鈣從血中沉著到生長快速的骨骼內,使骨質變硬。所以,嬰幼兒缺鈣,是維生素D不足引起的。缺鈣是果,而維生素D不足才是缺鈣的因。

  補充微量元素注意事項: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補充;無臨床症狀時,最好的辦法還是以食補為好;注意飲食搭配,避免微量元素間相互影響;大量食入纖維質食物會影響銅、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穀物、豆類和堅果中含有植酸,可與很多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影響人體對微量元素的吸收;食用高纖維、高植酸食物時,適當食入動物蛋白,可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度;過量鐵的攝入可降低鋅的吸收;攝入過量鋅會影響鐵的代謝,也會使血清中銅的含量降低;人類食資於土,飲資於水,根據地區特點食物中新增合理的微量元素很有必要。

  寶寶在平時的飲食中可多吃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大豆及豆製品、核桃、芝麻、蘑菇、淡菜、雞肉等,或單獨補充蛋白質。寶寶的輔食分幾類:糧食組、蔬菜組、水果組、動物性食品組、奶及奶製品和豆奶及大豆製品組。而蛋白質的來源有兩大類:一是動物蛋白質,如各種奶類、魚肉、蝦、肝臟、蛋類、瘦的豬肉、牛肉;另一類是植物蛋白質,多種豆類及其製品(尤其黃豆)。動物性食物如瘦肉類,像豬、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雞、鴨、魚、蝦、蟹等,像雞蛋、鴨蛋等;乳類,像牛奶、羊奶等。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像黃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漿等;穀類,像米、面、玉米等;乾果類,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八個月的寶寶應新增、米粉、稀飯、爛麵條及爛餛飩,各種新鮮蔬菜泥(胡蘿蔔、青菜、冬瓜等均可),各種新鮮水果泥(橙子、蘋果、西瓜等),各種肉沫、魚泥、豬肝泥,奶粉及豆漿、豆腐等均可新增。給寶寶新增輔食要合理搭配營養,不讓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鮮牛奶中鈣的含量雖然較高,但是鈣磷比例不合適,磷的含量高,影響鈣的吸收。尤其是鐵的含量低,並且磷的含量高,也會影響鐵的吸收。另外,鮮牛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與鈣形成皂化塊,引起大便乾燥。所以建議寶寶以吃母乳或是配方奶粉為宜。一般一歲後可少量食用鮮牛奶。

  因人而異,正確補鋅: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鋅的日需量為:初生―6個月嬰兒3毫克;7-12個月嬰兒5毫克;1-3歲幼兒10毫克;孕婦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嬰兒補鋅靠母乳:

  至少母乳餵養嬰兒3個月,然後再逐漸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餵養。母乳中鋅的吸收率高,可達62%。尤其是初乳含鋅量高,平均濃度為血清鋅的4─7倍。

  斷奶後輔加富鋅食品:

  如牛肉、羊肉、豬瘦肉、動物肝、花生、黃豆、胡蘿蔔、牡蠣等。據測定,動物性食物的含鋅量高於植物性食物,且動物蛋白質分解後所產生的氨基酸能促進鋅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鋅,可與植物酸和纖維素結合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吸收,吸收率僅20%左右。人工餵養的嬰兒應從4個月起,開始新增容易吸收的富鋅輔食:瘦肉末、蛋黃、魚泥、動物肝、牡蠣、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兒童補鋅靠均衡膳食:

  5歲以後的兒童,完全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鋅元素。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搭配。這樣孩子一般是不會缺鋅的。平時還應注意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響鋅的吸收。絕不可把鋅類藥物當成萬能的“營養滋補品”,長期應用。

  補鋅過多也害人:

  鋅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這是由於鋅在胃液中易轉化為氯化鋅,氯化鋅對胃有強烈的腐蝕性,可導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引起胃血管破裂出血;鋅過多損害肝臟,嚴重者會有黃疸性肝炎的表現;鋅中毒可致神經元的損傷;膠質細胞的損傷;母體鋅含量過高,可致胎兒神經管畸形;過高的血鋅會抑制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殺菌能力,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致病菌侵襲;

  攝鋅過多(每日超過45毫克)還會妨礙鐵、銅等二價離子的吸收,不僅引起貧血,還會使體內膽固醇、尿酸等增高,以及心肌彈性蛋白分子之間交聯不全,有增加罹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險;

  還有研究指出,攝鋅過多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藥物補鋅慎而又慎:

  必須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明顯缺鋅的寶寶,方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硫酸鋅糖漿或葡萄糖酸鋅等製劑。一般用藥限定時間,不可超過2―4個月,複查正常後應及時停藥。當心鋅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距甚小,使用不當,很容導致過量,誘發缺鐵、缺銅、貧血等一系列病症。

  小兒補充鋅劑宜根據年齡、缺鋅的嚴重程度而定:

  對一般嬰幼兒吸收不良或丟失性缺鋅,開始可用每日1mg/kg硫酸鋅、葡萄糖酸鋅醋酸鋅口服均可,應嚴密監測血漿鋅含量。為了有利於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至2小時。服鋅同時應增加蛋白質攝入及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使鋅缺乏改善更快。

  對不能經胃腸道補鋅嬰兒,需靜脈營養給鋅時建議:早產兒每日0.4mg/kg,3個月以下的足月產小兒每日0.2mg/kg,較大嬰兒及幼兒每日0.1mg/kg,兒童每日0.05mg/kg。應隨時檢測血漿鋅。應住院進行,不可自行盲目實施。

  (1)0-1歲補鋅食譜:

  肉蛋羹

  原料:

  豬裡脊肉、雞蛋1個

  做法:

  豬裡脊肉(1寸見方),剁成泥,1個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和雞蛋液一樣多的涼白開水,加入肉泥,放一點點鹽,一個方向攪勻,然後上鍋蒸15分鐘。出鍋後,淋上一點香油、撒上些香菜點綴。(適合6個月以上寶貝。)

  肝泥

  原料:

  雞肝適量或豬肝1塊

  做法:

  將肝放入鍋中,倒上水沒過肝,放花椒、鹽,煮至熟。每次給寶寶吃時切下一小塊,切成碎末,放入白粥或米飯中吃。(適合10個月以上寶貝。)

  (2)1-2歲補鋅食譜:

  牡蠣湯

  原料:

  鮮牡蠣肉、紫菜、蔥、姜,調料適量

  做法:

  鮮牡蠣肉60克洗淨,切小片。紫菜清洗放入大碗中,加清湯、牡蠣肉片、蔥花、細薑絲,放入蒸鍋蒸30分鐘。取出加入精鹽、胡椒粉、紹酒調勻。

  牡蠣最好能放入清水中2個小時以上,以便其吐出殘留泥沙。

  (3)2-3歲補鋅食譜:

  果仁粥

  原料:

  大米、花生、核桃仁

  做法:

  大米、花生洗淨後,放水煮成粥,煮至八成熟時放入核桃仁,喜歡吃甜的可以加一點糖。

  花生、核桃仁儘量剁碎並煮軟,以免寶貝發生嗆咳。

  缺鋅症狀明顯的,依靠食物補充可能不夠,那就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含鋅的藥,如葡萄糖酸鋅。缺鋅,能引起孩子食慾降低,味覺敏銳度減退,久之還可導致生長髮育遲緩,免疫力降低,皮炎,舌炎。甚至影響孩子的智慧發育。專家表示: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一般不會缺鋅,因為,城市兒童吃的食物品種較豐富,營養也更全面。但難免會有孩子會缺鋅。

  糾正缺鋅可通過兩種方式:

  1、飲食療法;

  2、使用鋅製劑(如:葡萄糖酸鋅)。

  對這兩種糾正缺鋅的方法,一般父母會採用兩者並用,但治療重點更偏向於後者,畢竟“病還需藥來醫”父母補鋅不能太盲目,如果服用不恰當,反而會損害孩子們的健康。

  當懷疑孩子缺鋅時,切不可隨意讓他們長期服用葡萄糖酸鋅等製劑,而應去醫院請兒保醫生診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進行補充治療。

  兒童保健專家給父母防止孩子缺鋅的最佳方法是:

  平衡孩子膳食。

  通俗點說便是:

  吃得食物雜一點、粗一點。

  鋅與鈣、鐵等元素一樣,在人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對嬰幼兒來說,鋅的缺乏與否,關係到孩子身體、智力的發育及免疫功能的健全,所以防止小兒缺鋅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小兒缺鋅的主要表現是厭食或食慾不好,嗜食異物(包括土塊、煤渣、火柴頭等),貧血,生長髮育遲緩,容易反覆發生呼吸道感染等。如出現上述異常表現,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去診治。目前,兒科臨床上含鋅製劑很多,如硫酸鋅、氧化鋅、葡萄糖酸鋅、生物酵母鋅等。至於怎樣服用,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在家庭飲食中,如果能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一般不會導致缺鋅。母乳餵養的嬰兒,一般不需要補鋅。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海產品中牡蠣、魚類含鋅量較高;動物性食物中瘦肉、豬肝、雞肉、牛肉等也含一定量的鋅。另外,豆類、堅果等都是補鋅的好食品。如果能經常給小兒增加些含鋅量高的食品,一般不會發生缺鋅。另外,據報道,德國的醫務工作者發現,能夠使菜餚鮮美、提高人們食慾的味精,竟是引起缺鋅的禍首之一,並提醒哺乳期的母親和嬰幼兒應儘量減少味精的攝入量。

  嬰兒出生後4―6個月完全依賴純潔乳餵養(即純母乳餵養),可以滿足嬰兒生長髮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在此階段新增其它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損害了嬰兒身材的發育。4―6個月以後,嬰兒必須開始新增輔食。研究與實踐證實,兒童生長髮育所需的熱能與營養素如鋅、鐵等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及蔬菜。18―24個月的嬰幼兒如在食物中新增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發生率則下降2.6%,新增蔬菜水果類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結果。

  身高是由骨骼決定的,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基礎,蛋白質膠原纖維組成了骨骼的鋼筋。鈣磷等是骨骼的混凝土。魚、蛋、奶、瘦肉、豆製品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牛奶、蝦皮、動物軟骨、海帶、芝麻、豆類、粗雜糧含鈣豐富。含磷豐富的食物有:蛋黃、大豆、花生、南瓜籽、葵花籽、核桃、魚。同時要供給孩子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是產生人體膠原組織的必需元素,一旦停止供應,骨骼的生長也會停止。獼猴桃、大棗、山楂、柿、椒、菜花中含維生素C頗豐。胡蘿蔔、紅薯、綠色蔬菜和黃色水果中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具有抗病助長人作用。禽蛋和動物內臟含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鐵是人體血液的魂,動物內臟、魚蝦瘦肉、動物血中含鐵豐富,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時吃,可提高鐵的吸收率。鋅參與體內許多酶的合成,缺鋅的孩子生長髮育明顯落後於正常兒。缺鋅還會使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影響生長髮育。經常吃海產品、瘦肉、動物肝、花生能有效防止缺鋅。碘是組成甲狀腺素的必需元素。甲狀腺素與智力和身高至關重要。

  總之在嬰幼兒生長高峰期的每一天,每一餐都應以營養科學指導膳食,不論食物貴賤,都要保證孩子吃飽吃好,使孩子長得更高更壯。

  嬰兒出生後4―6個月完全依賴純潔乳餵養(即純母乳餵養),可以滿足嬰兒生長髮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在此階段新增其它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損害了嬰兒身材的發育。4―6個月以後,嬰兒必須開始新增輔食。研究與實踐證實,兒童生長髮育所需的熱能與營養素如鋅、鐵等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及蔬菜。18―24個月的嬰幼兒如在食物中新增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發生率則下降2.6%,新增蔬菜水果類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結果。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唾液量增加,愛流口水,比較喜歡咬硬的東西,哺乳時可能還會咬媽媽的乳頭,睡眠不安,那你就要注意了,寶寶在提示你:我要長牙了!這個時期是父母最應該注意的是寶寶的營養。正確的輔食新增可以為寶寶牙齒萌發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還鍛鍊了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迴圈,進而加快了剛剛萌發露白的牙齒的發育。需要注意的是,輔食新增要按照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順序,符合孩子牙齒生長規律,逐步讓孩子學會吞嚥、咀嚼。

  4~6個月,寶寶的輔食應以泥糊狀食物為主,鍛鍊孩子吞嚥、舌頭前後移動的能力。食物性狀從稀糊狀過渡到稠糊狀。例如,米糊、蛋黃糊、土豆泥糊等。

  7~9個月,可以為寶寶新增一些比較軟的食物,鍛鍊他的舌頭上下活動,能用舌頭和上鄂碾碎食物的能力。比如,菜末面片湯、爛面、蘋果泥、鮮蝦麥片粥等。

  10~12個月,為寶寶選擇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讓他練習舌頭左右活動,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比如饅頭片、麵包片、乳酪、豆腐、小餛飩、水果沙拉、蘋果片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