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炎,是軟骨的長期退化性變化,又稱為退行性關節炎或增生性關節炎。在該關節韌帶的附著處,常因骨質增生後形成骨贅,俗稱“骨刺”。全身大小關節均可受累,多累及膝、髖、手指間關節、脊柱的關節突關節(常伴脊椎間盤退行性病變。)
2、骨關節炎的發病情況是怎樣的?
骨關節炎多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在絕經期以後發生率明顯高於男性。肥胖患者關節負重增加,常較早發生骨關節炎。某些特殊職業如礦工由於長期處於半蹲或蹲位,且需用肘關節,而引起膝、肘關節骨關節炎發生增加。許多職業運動和過度勞損也會引起骨關節炎,如踢足球、舉重可導致膝骨關節炎。
3、骨刺是怎麼形成的?
關節軟骨覆蓋於關節面上,像襯墊一樣,保持關節面的平滑。疾病、創傷、活動過度或磨損均可造成軟骨損傷,使其平滑的表面受損並變得粗糙。我們的機體試圖通過生成新骨修復損傷,但適得其反,常常以骨贅(骨刺)形成增生,造成關節活動受阻並引起疼痛。此時軟骨下面的骨開始變形,關節間隙變窄,出現關節無力、活動不便、疼痛、僵硬和發炎等症狀。
4、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或不穩;活動時或疲勞後疼痛加重,休息後緩解;有時開始活動時有僵硬感及疼痛,但稍加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關節活動有摩擦感,當軟骨脫落成為關節內遊離體時,患者有關節的突然絞鎖(關節卡住了的感覺)。也有一些患者,僅在拍攝X線片時發現骨刺,而無任何症狀,稱無症狀骨關節炎。
5、到了更年期女性的關節有什麼變化?
更年期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可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和破壞,同時骨量的丟失明顯加速,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從而加速骨關節炎的發生。反過來因骨關節炎所產生的疼痛、患者不敢活動患肢,亦會產生或加重骨質增生,如此產生惡性迴圈。因此,女性更年期更要注意對關節的保護,同時要治療骨質疏鬆。
6、關節炎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
手術治療包括關節清理術、截骨術、關節融合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及關節鏡手術等。關節鏡可對關節內的疾病進行觀察、診斷及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對關節廣泛破壞、畸形明顯、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關節病變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可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但各種手術都有各自的適應證,一定要聽從專科醫生的意見。
7、骨關節炎患者如何自我保健及鍛鍊?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適度的運動、鍛鍊,不需要打針吃藥,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原則,減少估計磨損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少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要注意一下幾點:
(1)不宜爬山或減少爬樓梯;
(2)避免蹲馬步,下蹲時扶物借力;
(3)提倡騎自行車代步及游泳;
(4)關節部位要保暖,避免著涼受潮。
8、通過鍛鍊能磨掉骨刺嗎?
有些老朋友總是希望通過鍛鍊來把骨刺磨掉。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骨刺本身是關節慢性磨損、退變而形成。不當的鍛鍊非但不能磨掉骨刺,只會加大磨損、加重骨刺的形成。適當的鍛鍊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症狀,緩解關節退變。只有骨膜出現炎症時,才會產生疼痛。骨刺大小與疼痛並無直接關係,但炎症是可以消退的。只要消除了骨膜炎症,減少了滲出和腫脹,就消除了疼痛。有些人吹噓有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藥,純屬子虛烏有。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除了手術,其他任何藥物和方法,都不能除掉已經生產的“骨刺”。但不是所有“骨刺”都要手術切除,只有極少數引起疼痛的“骨刺”才考慮手術切除。
9、爬山或者爬樓梯對老年人的膝關節是否有益?
膝關節的負荷隨人體的運動和步態方式有很大的變化,爬山或爬樓梯時,關節負重是正常時的4-5倍。因此,患有骨關節炎的中老年人必須走樓梯時,一定要扶著欄杆或牆壁,不要跨步上樓梯,要等雙腳全部在一個臺階上後,再走下一步,減少關節的承重。在生活中,提醒骨關節炎的中老年朋友,莫要將爬山或者爬樓梯當成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
10、骨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有那些?
避免致病因素,如休息、減肥,避免外傷,使用手杖減荷,肌肉鍛鍊以增加關節穩定性,佩戴護膝保暖等,均有利於病情康復。中醫中藥、中藥燻蒸、中藥熱奄包、中藥封包等傳統治療對早中期治療效果顯著。藥物治療有口服鎮痛抗炎藥、軟骨保護劑(改變病情藥)及關節內注射關節潤滑劑等。老年人易對各種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尤其應注意胃腸道、心肝腎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1、什麼是人工關節?
常有人錯誤的認為人工關節置換術是將關節全部切除,然後裝上一個鋼鐵打製的人造關節,手術後就像機器人一樣僵硬而不靈活。其實,人工關節置換術如同修理磨損的桌面一樣,是將粗糙不平的表面拋去,然後貼上一層光滑的新面。因此人工關節置換是將已損壞的關節面切除,然後植入特殊材料的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從而消除行走和負重時的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目前,越來越多的病人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術。
12、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一般認為,年齡在60-75間做人工關節置換術較合適,但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手術適應症的年齡範圍有所放寬。許多高齡患者雖然超過了75歲,但全身情況很好,完全可以做人工關節置換。許多非常嚴重的骨關節炎病人,雖然不滿60歲,但病痛與功能障礙極大地影響生活和工作,也可以考慮人工關節置換。因此,關節置換與否應對病人作綜合評價後決定。
13、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幾天下地?多久能行走?
原則上講,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應該儘早下地,早起鍛鍊能儘快恢復。若關節固定方式是使用骨水泥固定,術後肢體可以立即承重及行走,縮短柺杖使用時間。若不是採用骨水泥固定,術後通常使用助行器或柺杖六週至三個月,在此期間,避免關節完全負重,以使骨頭與人工關節表面牢固結合。一般來說,術後三個月均可恢復正常日常活動。
14、人工關節能用多久?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對於使用壽命問題,有許多因素所決定,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肢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骨質條件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