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周圍血管科 主治醫師 劉平

腦中風、高血壓病、冠心病是本世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其中腦中風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並且有極高的致死性和致殘性。病人即使僥倖逃脫死神的魔爪,大多也會遺留腦痴呆、半身不遂甚至全癱等症狀,給個人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包袱。那麼如何有效的預防腦中風呢?這一直是醫務工作者和廣大患者最關心的問題。目前醫學界廣泛認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引起腦中風的罪魁禍首!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周圍血管科劉平

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呢?我們把它形象的比喻成血管內的“垃圾”。人體就好像一座大房子,血管就好像房子裡的下水管道。人吃五穀雜糧,再加上緊張的生活節奏和長期的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血管內的“垃圾”越來越多,血管彈性漸差,內膜增厚,血管內逐漸形成粥樣斑塊造成管腔狹窄,最後就像年久失修的房子一樣,下水管道出現阻塞情況。這時候人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的表現,如:睡眠差,易醒、多夢、入睡困難;性格反常,易怒、易激動;工作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嚴重還可出現頭暈、頭昏,耳鳴、視物發黑,步態不穩、身體僵硬等症狀。如果頸動脈斑塊一旦發生脫落,就會形成栓子,順血流直上進入腦血管而發生中風。

如何發現頸動脈斑塊呢?首先病人出現上述腦供血不足的表現時,應高度重視頸動脈的檢查。另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頸動脈硬化逐漸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我們見到過30多歲男性出現頸動脈嚴重狹窄的病例。因此,我們建議40歲以上尤其是長期吸菸史的人群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進行頸動脈血管的篩查。其中最簡單、經濟、無創的檢查是頸動脈血管彩超,可以較早的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並可以大致測量斑塊的大小、評價管腔狹窄的程度。這項檢查手段因其易操作而在絕大多數醫院得到廣泛推廣。但是血管超聲檢查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可能出現判讀誤差,簡言之就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彩超醫生和一個經驗欠缺的彩超醫生對同一病人頸動脈的判讀結果可能會出現人為不同。因此,相對更加客觀準確的頸動脈造影術和雙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已成為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指標。這些檢查在我們醫院均可以一次完成。

怎樣處理頸動脈斑塊呢?常規的藥物治療是必不可少的,如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以及他汀類降脂藥物等。但是對於頸動脈管腔超過50%以上的狹窄,單純的藥物治療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這時候我們就要採取手術和介入的治療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頸動脈的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頸動脈的內膜切除術自1951年Spence首次手術成功以來已經有近60年的歷史,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目前僅20餘年歷史。經過國外大宗病例報道、多中心對比研究,目前證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要優於頸動脈支架植入術,能更好解決頸動脈狹窄的問題,這一術式在美國每年將近開展10萬多例。那麼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有哪些優點呢?第一,此類手術術式成熟,操作難度不大,效果確實。第二,手術創口不大,頸部切口並不影響美觀。第三,費用廉價,此類手術費用大致在4000―5000元左右,而1個頸動脈支架的費用大約需要8到9萬。第四,安全性高,術後併發症少。減少了因放置支架過程中由於擠壓斑塊而造成小栓子形成、脫落,誘發腦梗塞的風險。經詢證醫學證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術中術後併發腦梗塞的風險要少於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第五,手術重複性強,頸動脈內膜切術術後病人即使再次出現狹窄也可繼續放置支架治療。避免了因先放置支架,術後造成支架處血栓形成,而無計可施的局面。第六,術後長期經濟負擔低。此類手術術後病人無需像頸動脈支架植入病人一樣長期服用波立維等價格昂貴的抗血小板藥物,家庭經濟負擔低。我們近期曾採用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了一例老年頸動脈狹窄病人,術中自頸動脈剝離出約100px大小筍狀斑塊,術後病人無任何併發症,腦缺血癥狀完全緩解。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歐美等國家已經廣泛開展,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已成為治療此類疾病的首選方法。其適應症較為廣泛,對於無症狀頸動脈狹窄(狹窄≥75%)或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狹窄≥50%,6個月內多次發生短暫性腦缺血或輕中度腦卒中)均可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但是在國內,限於觀念和條件的制約,此類術式開展的很有限。因此國內某些學者認為頸動脈支架優越性較高的觀點我們認為是缺乏依據,有失偏頗。本文謹希望通過宣傳教育,讓更廣泛的患者瞭解頸動脈斑塊的潛在危害,選擇合適的檢查治療手段,從而達到預防為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避免腦中風的發生。也希望能通過本文和醫學同道進行交流,能更加客觀合理的選擇手術方式,為患者提供更為合理有效的治療建議,使患者受益最大,從而構築和諧醫患關係,共同創造綠色的醫療環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