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崔群力

  單憑雙手震顫不能診斷為帕金森病。因為引起雙手震顫的原因可以有許多。我們首先應該瞭解震顫有多種型別。

  根據震顫與隨意運動的關係,可以將震顫分為以下幾類:

  1、靜止性震顫:是在靜止或肌肉放鬆狀態下出現的節律性震顫,一般頻率多為4~8次/秒,一般要比單純性震顫稍慢,幅度稍大,而比動作性震顫的頻率快,幅度略小。在靜止狀態下出現,運動時減輕或消失,多以肢體遠端比較明顯。靜止性震顫是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之一。帕金森病的靜止性震顫常伴肌張力增高,於檢查時可發現“齒輪樣”或“鉛管樣”強直,在頭頸伸屈及肘、腕關節被動活動時容易發現。其腱反射可以正常,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覺障礙。震顫累及的部位、震顫頻率與幅度具有特徵性;震顫是否影響運動功能取決於震顫的嚴重程度。

  2、姿勢性震顫:是在身體主動地保持某一姿勢時出現震顫,多見於肢體的遠端,震幅較小者,肉眼覺察不顯著。偶爾也可能在動作時震顫略微明顯,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勢時最為明顯。一般較靜止性震顫細而快,一般頻率8~12次/秒。

  臨床上常見的姿勢性震顫有以下三種:

  (1)變異性生理性震顫。系生理性震顫強化所致。如應用腎上腺素後、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低血糖、情緒緊張、焦慮、驚恐、疲勞等引起的震顫,也見於可卡因、酒精中毒和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認為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

  (2)家族性震顫。也叫單純性震顫或特發性震顫。它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震顫,可以發生於各年齡段,震顫的幅度隨肌肉緊張程度而變化。震顫主要見於上肢遠端,累及下肢較少,口脣、下頜、舌等部位也可以發生。注意與帕金森病的靜止性震顫、小腦病變引起的動作性震顫相鑑別。

  (3)撲翼樣震顫。系由於既有基底節病變又有小腦性共濟失調而引起。此種震顫比較粗大、節律較慢,呈對稱性累及四肢,肌張力高低可變。這種震顫頗似鳥類煽動翅膀樣,故名“撲翼樣震顫”。主要見於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尿毒症等代謝性腦病。

  3、意向性震顫:也稱動作性震顫。是指出現於隨意運動時的震顫。特點是在隨意運動中或將要接近目標時震顫最為明顯,主要見於小腦及其傳出通路病變時。意向性震顫也可以不伴肌張力的減低,只是在肢體運動時才出現。

  4、其它震顫:如癔病性震顫,大多數為動作性震顫,也有呈靜止性震顫者。震顫多限於一側肢體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無一定規律。多數較為粗大,有時呈搖動狀。分散患者注意力時,震顫往往緩解;集中注意其震顫部位時,症狀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誘因或伴有癔病的其它徵象。

  震顫是神經系統疾病時的表現之一,是一種症狀而不能構成診斷。對震顫以及與其相關聯的症狀需要認真觀察,仔細體會,結合其他檢查手段來考慮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