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上經常接觸聽力障礙的孩子,有初次確診的,也有帶著疑問再次檢查的,初次確診者多表現為難以接受,複診者大多帶著“能治癒或被誤診”的希望走遍了大小醫院,這樣做往往耽誤了孩子聽力康復的最佳時期。我曾經遇到一個家長,孩子2歲被診斷為重度神經性耳聾, 家長執著的認為可以治癒並通過廣告找到一家不知名的醫院治療了1年多,聽力提高甚微,不僅花了錢還耽誤了孩子聽力康復。
當寶寶完成了所有的聽力學檢查,大夫綜合分析檢查結果,告知您的寶寶有聽力障礙時,多數的家長都難於接受,表現為或認為診斷不正確、或發怒、或悲傷、或混亂等,這都是很正常的一種反應。但是,我勸寶寶的爸爸媽媽,您如果對診斷結果有懷疑,一定要找一個對小兒聽力學比較精通的大夫,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解釋。眾多的報告已經表明,當寶寶聽力損失比較輕或單耳聽力損失時,靠主觀的觀察是很難發現的。如果家長自己認為孩子聽力沒事,不帶孩子進行定期的複查,或確定了聽力損失也不為孩子實施任何的干預措施,這是不可取的。
有兩次的診斷性聽力檢查結果,多數可以確定寶寶是否有聽力障礙。如果確診有聽力障礙,首先需要寶寶的爸爸媽媽和家人冷靜下來接受“聽力障礙”這一事實,然後考慮應該怎麼辦,而不是奔波忙碌於帶孩子到不同的醫院進行反覆的聽力檢查,有的家長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去檢查和觀察,既耽誤了孩子,又浪費了錢。其次,在得知寶寶有“聽力障礙”後,寶寶的爸爸媽媽和家人都需要進行一些聽力學知識的學習,您需要了解寶寶聽力損失的程度(輕、中、重、極重度)、性質(傳導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內耳及聽神經);最後需要了解聽力障礙的治療、干預和康復訓練方法。只有當寶寶的爸爸媽媽和家人都能接受事實後,才能為寶寶進行早期干預和康復奠定基礎。
聽力障礙的治療和干預,不外乎有藥物、手術、助聽器及人工耳蝸植入等手段,主要是讓寶寶的聽力得到改善和得到聲放大。哪個方法更合適,具體怎麼辦,需要根據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來選用。
傳導性聽力損失,屬於中耳積液者,首先觀察到第二次檢查(生後6個月內),確定積液吸收或排除不好者,可以考慮用藥物促進積液吸收或排除,繼續觀察。觀察期間,應避免不要讓寶寶感冒和避免寶寶嗆奶,一般寶寶在1歲左右,中耳液體可以吸收或排除乾淨。傳導性聽力損失,屬於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閉鎖、中耳聽力小骨畸形)者,如果是單耳,需要每年複查聽力,保證健耳聽力正常,一般不影響孩子學說話,待到10歲左右可以選擇外中耳重建手術,以改善孩子的聽力。如果是雙側外耳道閉鎖,建議在6個月內佩戴骨導助聽器,幫助寶寶提高聽力學會說話,手術年齡一般在5-6歲以後較為合適。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屬於重度或極重度者,建議4個月即可開始佩戴助聽器,培養其聽覺的察覺和感知能力。經過1.5―2個月左右的訓練,進行小兒行為聽力測試後,進行助聽器除錯,除錯後繼續進行聽能和言語的康復訓練。確診為中度聽力損失,6個月需要開始佩戴助聽器,經過1-1.5個月的訓練,經小兒行為測聽後進行助聽器除錯,除錯後繼續接受訓練。輕度聽力損失,隨訪至8個月左右,確定為永久性聽力損失時,建議佩戴助聽器。
混合性聽力損失,重度或極重度合併中耳積液者,建議6個月內佩戴助聽器,並積極治療中耳積液,定期複查聽力,除錯助聽器。閤中度聽力損失合併中耳積液者,如果中耳積液吸收,確定有永久性聽力損失者,建議1歲以內佩戴助聽器。混合性聽力損失合併外中耳畸形者,建議6個月內佩戴助聽器,擇期進行外中耳重建手術。
佩戴助聽器的寶寶,一般建議至少每3個月複查一次聽力。對於康復訓練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極重度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兒,建議1歲左右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術後繼續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輕度聽力損失患兒,建議家長在隨訪期間採用語聲放大,盡力讓孩子能聽清說話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聲放大效果。屬於確診前庭導水管擴大綜合徵的患兒,當發現聽力下降時,應及時就診,有的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幫助其提高聽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