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是一種令患者害怕、醫生頭痛的較嚴重的疾病,病程長,治療難,後果嚴重。若對股骨頭壞死危害的警惕認識不夠,早期患病時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系統的治療,甚至誤診,最後發展到不得不進行關節置換的地步。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為:創傷、濫用激素、過量飲酒、髖臼發育不良、強直性脊柱炎等,而車輛的增加,車禍的增多,使髖部骨折後而致股骨頭壞死率增加,而且越來越年輕化。而一旦發生股骨頭壞死,80%的患者將難以逆轉,若任其發展,柺子和輪椅將終生相伴。對該病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未經有效治療約80%的股骨頭壞死會在在0.5~3年內出現股骨頭塌陷。股骨頭一旦塌陷(新月徵陽性),則87%的髖關節會在24月內進展到需行人工關節的程度,對家庭、社會危害都很大。
目前,臨床中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方法很多,琳琅滿目,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主要適應於股骨頭未變形的早期患者,保守治療只能算是一種護理保健,並不能算是一種治療方法,所以保守治療並不能起到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作用。其方法包括:停用激素、戒酒、限制負重、臥床加牽引,防治骨質疏鬆,活血化瘀通絡中藥,物理療法等治療方法。很多股骨頭壞死病人都想著保守治療能夠治好,不想進行手術干預治療,因此就多個地方亂跑,遇到了不負責任的大夫說吃藥能治好,就開始吃幾個月到幾年的藥,到最後錢沒少花,關節也廢了。
手術治療根據每個病人病變的發展程度不同,採用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如:介入術、減壓術、骨瓣植入術、幹細胞植入術及髖關節置換術。對於早中期的股骨頭未塌陷或少許塌陷患者,現在臨床上多采用微創支撐手術治療。而80-90年代廣泛採用的各種骨瓣植入術因為損傷大,療效不確切,影響最後的關節置換手術,現在已很少應用。微創支撐手術就是採用較小的切口,放入各種強度較大的內植物支撐股骨頭,不破壞髖關節的結構,早期干預,增強股骨頭的力學結構和防止塌陷,注重內建物和人體的相容性及生物活性材料的應用。臨床中有學者應用多枚空心鈦合金螺釘植入支撐、鈦合金網及各種支撐器配合植骨支撐;磷酸鈣骨水泥、複合人工骨及生物活性材料應用。降低髓內壓,注重即時效果的同時,能起到極好的預防塌陷目的。在治療中也儘可能減少了對原有組織的破壞,將醫源性損傷減少到最低程度,不影響再行其他手術。
目前,我們醫院採用已獲得美國fda和我國sfda批准的美國研製成功的股骨頭壞死再血管化重建棒用於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取得良好效果。再血管化重建棒是由金屬鉭製成,具有人體鬆質骨結構特點,孔隙較大,接近人體骨小樑的孔距,其彈性也接近人體骨骼的彈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又被成為“金屬骨頭”。它不但可以使血管穿過鉭棒的空隙,對壞死區域提供再血管化途徑,而且可以使人體骨組織很好地長入金屬鉭棒的孔隙中,使人體骨骼和金屬鉭棒渾然一體,對將要塌陷的股骨頭具有很好的機械支撐作用,達到延緩股骨頭塌陷,推遲全髖關節置換時間或阻止股骨頭壞死病人進行全髖關節置換的治療作用。
Heiner等製作股骨頭壞死模型並生物力學測試、評估多孔鉭金屬植入物對軟骨下骨板的支援強度和有效性,結果顯示植入後軟骨下骨板骨缺損平均減少29%,植入物本身的強度是植入股骨頭後所受壓力的9.3倍,且經受住4倍於體重的疲勞試驗。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再血管化重建棒植入術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能降低骨內壓,改善股骨頭血液供應,促進骨組織再生,預防或延緩股骨頭的塌陷,具有手術簡單,創傷小,出血少,併發症發生率低,不破壞股骨頭血運,不影響髖關節的穩定性,高孔隙率的骨小樑結構有利骨組織及軟組織的長入,促進壞死區的再血管化,有利於股骨頭壞死的修復與重建,恢復快,對工作及生活影響較小等特點,加快了患者的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