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大動脈和顱外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見原因,在我國中青年患者中,顱內血管狹窄-特別是大腦中動脈狹窄比例最高。顱內血管狹窄理想的治療方法尚無定論,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血管搭橋治療。對於內科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採取介入治療或血管搭橋手術治療。近年來,雖然已經生產出了專用的顱內血管支架,但價格昂貴,用於臨床時間尚短,長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評價。顱內-外搭橋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一項已經成熟的技術手段,說其是“新武器”,其實上世紀70年代已經有該術式,但是因為以往的研究和設計存在不足,該術式受到冷落,隨著近年來的重新評估,搭橋手術已經在神經外科界獲得令人鼓舞的結果。
哪類患者適合搭橋手術?
腦缺血疾病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腦梗塞兩種。經內科治療無效的反覆TIA是搭橋手術最佳適應症,以達到預防卒中的目的;腦梗死搭橋的目的是挽救半暗帶腦組織,以改善和減少缺血部位腦組織損傷,梗死後距吻合術的時間越短越好,以梗死後1周甚至24h內最理想。另外,搭橋手術同樣適用於Moyamoya病(煙霧病)及顱內巨大動脈瘤的患者。
搭橋手術的優勢在哪裡?
內科保守治療週期長,效果緩慢,病情易反覆,搭橋手術通過血管重建,直接改善了缺血部位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帶來更好的預後;血管介入放置支架治療費用昂貴,是近年新問世的技術,目前尚缺乏大宗病例的長期隨訪結果,故應慎重選擇,而搭橋手術費用相對低廉,手術風險較小,無植入人工材料。
搭橋手術如何做?
顱內-外血管搭橋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有兩種手術方式。一種是低流量(15~25ml/min)搭橋,採用顳淺動脈的分支與顱內血管直接吻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這種低流量的顱內外動脈搭橋,不能滿足腦區域性正常供血(50~55ml/100g/min),並且在末支小動脈吻合搭橋術後,血管開通率不高,因而手術效果欠佳。另外一種手術方式是高流量(70~140ml/min)搭橋,利用橈動脈或大隱靜脈進行搭橋。這種高流量腦血管重建技術治療效果良好,不僅需要選擇適合的供給血管,而且要有能將移植的血管吻合到腦深部主幹供血動脈上的高超手術技巧。這一切不僅需要高精尖裝置的支援,更需要一個技術過硬、多學科密切協作的手術團隊。我院具有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飛利浦3.0TMR、螺旋CT、高倍德國進口萊卡顯微鏡、術中腦電監測、術中多普勒、進口顯微吻合器械等裝置,已在省內率先開展數百例該手術,為腦缺血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