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易善永

  中、老年人要定期做體檢,對有癌前病變指徵的人要定期做檢查,以防癌變的發生。女性應該參加宮頸癌普查和乳腺癌的篩查,大於50歲的男性和女性應該參加結直腸癌的篩查。萬一出現了癌變,應儘快做必要的治療,越早做效果越好.曾幾何時,它奪走了許多燦爛的生命,任你才高八斗,名震邦國,它讓你什麼時候走,就得什麼時候走,它不會等你,也不耐煩什麼功業未完,稍緩時日的請求……。以至於今天人們無不談癌色變。其實,目前公眾對癌症的認識還很迷茫。癌症是如何得的?它會不會遺傳?它會不會傳染?我們應如何來預防它?……正確的認識癌症本質和防治手段,有助於我們樹立起科學的防癌抗癌觀。

  1、癌症是如何得來的?

  醫學研究表明,癌症是一種多因素、多階段及多次突變所致的疾病,除少數幾種單基因遺傳的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外,絕大多數不是僅由內因或外引起,而是由多種因素,內外因互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癌症的形成是源於一組不按身體需要而“失控”地增殖的細胞。所有癌症均來源於機體的自身細胞,是由這些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一些新生物,和正常組織增生所不同的,是這種增生完全不受機體的調控,所產生的新生組織也不具有正常組織的功能,它最主要活動就是不停地消耗機體的資源,擠佔空間並越來越快速的分裂增殖。如果繼續下去,就將造成人體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癌症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以及免疫清除。

  人體記憶體在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抑癌基因正常時起抑制細胞增殖和腫瘤發生的作用。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較弱,因此,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致癌因素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通常,多把“鑰匙”一起作用,才能啟動“癌症程式”;而“鑰匙”越多,啟動機會就越大。這些癌症程式一旦啟動,便一發不可收拾。

  2、癌症也可會遺傳嗎?

  癌症病人的親屬常惴惴不安,害怕自己也遺傳了癌症的基因,早晚也會患上癌症。那麼,癌症是否會遺傳呢?

  研究表明,10%的癌症與遺傳相關,絕大多數癌症不會遺傳,但也有約10%~15%的癌症是遺傳造成的,癌症並不會直接遺傳。在具有遺傳特徵的基礎上,癌症是否形成,還取決於生活方式、飲食、精神情緒、環境、病毒感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等等諸多後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綜合作用。因此,有癌症傾向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得癌,只是得癌症的機率可能會比普通人大一些而已。通俗一點說,遺傳只是讓你“底子薄”,真得癌了還是因為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夠好。因此,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提高防癌意識,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鍛鍊身體,減少致癌因素的接觸,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可以預防癌發生的。對於遺傳性較強的腫瘤,也可通過定期檢查,達到早期發現和徹底治癒腫瘤的目的。

  3、癌症的遺傳風險有多大?

  癌症目前被列為生活方式病,外因還是起主要作用的,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等。如果籠統的說,大概三七分--遺傳因素佔30%,環境因素佔70%,如果一個家族中得癌症的人越多,遺傳風險相對也越大一些。如胃癌患者後代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4倍。同卵雙胞胎同時患乳腺癌、胃癌、腸癌的機會比異卵雙胞胎高2倍。雖然癌症沒有遺傳的必然性,但有些癌症,如視網膜細胞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和結腸癌等癌症比其他腫瘤更有遺傳傾向。

  具體到不同的癌症,遺傳風險也不同。目前認為遺傳風險較高的癌症有:乳腺癌,如果母親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本人乳腺癌的發病機率會比一般女性高3倍;結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多發性結腸息肉瘤導致的結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甲狀腺髓樣癌更是有明顯的遺傳傾向,這類基因的攜帶者90%以上要發展成癌症。此外,肺癌、胃癌等雖然是生活方式癌,但也有觀點認為他們有一定的遺傳性。

  4、癌症也會傳染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聽說在同一家庭中有幾個人都得了癌症,而且還是同一種癌症。如果說是遺傳,有些家庭成員間並無血緣關係(如夫妻)。難道癌症也會傳染嗎?

  癌症是否有傳染性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但並非胡亂推測。迄今為止,醫學專家認為癌症本身並不直接具有傳染性,癌細胞雖然在患者體內能夠到處擴散或轉移,但它不會像細菌和病毒那樣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研究表明,癌症病人本身並不是傳染源。由於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從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組織直接種植在另一個人身上,並不能成活生長。75%的癌症發病本身就是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夫妻癌”現象的發生,起關鍵作用的是同樣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等。夫妻長年“吃的是一鍋飯,睡的是一個枕頭”,彼此相互影響,“同化”了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受到同一致病、致癌因素的作用,所以,同患一類疾病或癌症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癌症本身並不直接具有傳染性,然而,誘發癌症的某些因素卻有明顯的傳播特徵。有些癌症會“傳染”,可能就是因為這些癌症的根源是傳染病原。如: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肝癌;EB病毒感染容易引起鼻咽癌;幽門螺桿菌感染容易引起胃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容易引起宮頸癌。這些導致癌前病變的病毒或細菌都有一定傳染性,並非癌症直接傳染。因此,為預防這類病毒或細菌感染及相關的癌症,我們要對這類癌症病人的分泌物如痰液、血液、糞便應予以消毒處理,同時對高危人群予以接種人乳頭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或適度隔離。

  5、基因檢測癌症可靠嗎?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如果能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80%。但要早期診斷癌症,又談何容易?近些年來,五花八門的基因檢測癌症紛紛湧現出來,讓人既欣喜又茫然,基因檢測癌症準確率到底有多高?可靠嗎?

  所謂基因檢測,即一種通過分析基因的型別和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來診斷疾病的方法。近年來,隨著愈來愈多的疾病基因被定位,基因檢測中的很多技術開始向常規化發展演化,基因檢測技術由此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基因檢測可以出現在癌細胞惡變前,就可以評估基因突變發生癌症的風險,指導你以後生活中如何避免癌症發展,實施必要的預防性干預,因而可以及早治療、防止和延緩癌症悲劇的發生。

  由於當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們還不能完全準確的通過基因檢測檢查出所有的疾病。除某些單基因疾病而外,大多數疾病來自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疾病的發病機理都是非常複雜、難以預測的。雖然基因檢測能夠在某人還沒有出現症狀時發現其具有癌症的患病傾向,並分析未來患這些疾病的風險性,但是易感基因並不等同於致病基因。對易感基因的檢測只是表示其患病的機率,並不代表疾病肯定會發生。另外,即使沒有易感基因,也不能夠對疾病放鬆警惕。其他諸多的環境因素也同時影響著疾病的發展,如輻射、化學、藥物、汙染、生活習慣等特定的內外環境因素作用,都可能造成基因的損傷或者突變,從而誘發某些疾病。

  迄今為止,癌症檢測仍然是傳統的方法更為可靠和穩妥。規範的腫瘤體檢包括三個方面:為預防癌症所做的檢查,如乙肝病人應定期查甲胎球蛋白和腹部B超。篩查早期癌症,如婦女進行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查,以及時發現宮頸癌。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詳細診斷和物理檢查,以早期發現癌症訊號。因此,預防癌症要把注意力放在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上,放在改善生存環境上,放在早期症狀的警覺和發現上,而不是依賴基因檢測,查出易感基因,自己嚇自己,或是沒有易感基因就高枕無憂了。

  6、常見癌症有何早期徵兆?

  (1)腦腫瘤。主要表現為頭痛和嘔吐。頭痛很特別,往往是在清晨醒來時頭痛最重,起床後可逐漸減輕,以前額、後枕部及兩側明顯。頭痛多伴噴射狀嘔吐,與進食無關,尤其是疼痛劇烈時,而嘔吐後頭痛即減輕。

  (2)鼻咽癌。鼻咽癌的早期徵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症狀多發生於單側。單側涕血、單側鼻血、單側耳鳴、單側聽力下降、單側頭痛、單側頸淋巴結腫大。

  (3)食管癌。吞嚥食物有遲緩、滯留或輕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數日後又可出現,反覆發作,並逐漸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東西時,總感覺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時感覺食管內有異物且與進食無關,持續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4)乳腺癌。乳房發生異常性變化,如摸到包塊、脹感、出現微凹(“酒窩徵”),面板變粗發紅,乳頭變形、回縮或有鱗屑等,疼痛或壓痛,非哺乳期婦女突然出現單側乳頭流乳樣、血樣或水樣液體。

  (5)肺癌。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狀,其特點是以陣發性刺激性嗆咳為主,有咳不淨的感覺,一般無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繼發感染可出現膿痰。如經抗炎治療2周後無改善,應警惕肺癌的可能。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礎上出現咳嗽性質改變,甚至伴有“氣管鳴”、“氣短”應予注意。肺癌的另一警號是間斷性反覆少量血痰,或痰中帶血絲。此外,還出現胸背痛、胸悶、發熱等症狀。

  (6)胃癌。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狀,而且比較頑固、進展快;突出的表現為食慾迅速下降、食後腹部飽脹感及不適感,伴體重明顯減輕。或過去沒出有胃痛的人,突然出現反覆的胃痛;以前雖有胃痛,但近來疼痛的強度、性質、發作的時間突然改變,且原來治療有效的藥物變得無效或欠佳。

  (7)肝癌。早期肝癌無特異性症狀,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區出現刺痛或疼痛加劇,身體不適,食慾減退,進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頑固性腹瀉及體重明顯下降時,應高度警惕。

  (8)大腸癌。凡30歲以上的人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出現便祕、腹瀉或者交替出現,有下墜感,且大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疲乏無力,腹部摸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其中沿結腸部位呈侷限性、間歇性隱痛是結腸癌的第一個報警訊號。下墜感明顯伴大便帶血,則是直腸癌的訊號。

  (9)宮頸癌。宮頸癌的早期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性交、排便、活動後陰道點滴狀出血、血液混在陰道分泌物中。開始出現量少,常自行停止。

  ②不規則陰道出血,尤其是停經多年又突然陰道出血。

  ③白帶增多,呈血性或洗肉水樣。

  ④下腹部及腰部疼痛。

  (10)白血病。發熱、出血和貧血是白血病的三大早期症狀。發熱為37.5℃~38.5℃常提示有感染,如面板、呼吸道、腸道、口腔、泌尿系統等部位炎症。出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皮下、口腔、鼻、牙齦等處常見。出血程度可由瘀點、瘀斑以至口、鼻腔大出血。貧血是因為紅系造血障礙和出血所致,且演進迅速,病人面色蒼白。此外,可出現淋巴結腫大和骨關節疼痛,有特徵意義的是胸骨輕壓痛。

  7、如何遠離癌症的“困擾”?

  俗話說,“治癌在醫生,防癌在自身”。目前癌症已經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最大敵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怎樣才能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如何才能遠離癌症的“困擾”?這已成為當今公眾關注的焦點。

  (1)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期是指雖然增生的細胞已有向癌細胞轉變的傾向,但尚未成為典型癌變。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會發展為癌,大部分癌前病變在此“懸崖勤馬”,長期穩定,甚至“回頭是岸”,消退復原。只有相當小的一部分癌前病變繼續演變為癌。臨床上常見癌前病變有下列10種,需要積極進行治療:粘膜白斑;乳腺囊性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腸道息肉;胃大部切除術後的殘胃;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腺瘤病;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宮頸糜爛;面板慢性潰瘍。

  (2)遠離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癌症的發病原因35%與經常吸菸、飲酒有關;
5%與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有關,3%與電離輻射有關;2%與良性病變有關;1%與醫藥有關;其它相關因素還有感染、性行為等。因此,改變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將在防癌治癌中發揮重要作用。

  (3)健康飲食

  大約有45%的癌症與飲食營養因素有關,如熱量過多、脂肪攝入過多、以及植物纖維、維生素A攝入不足等。推薦多吃植物來源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少食動物脂肪,戒菸戒酒;限制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限制用量;限制醃製食物的攝入並控制烹調鹽和調料鹽的使用。

  (4)經常參加鍛鍊保持合理的體重

  研究表明,身體鍛鍊將有助於降低患各種癌的風險。每天45~60分鐘適度鍛鍊可以讓精力更充沛,還可降低乳腺癌和結腸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醫學研究表明,肥胖會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結腸癌、胰腺癌、胃癌、腎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的發病風險。

  (5)遠離致癌物質

  放射線能致癌,接觸射線的工作,或開採鈾、釷等礦物,都有致癌的危險。生物性致癌物如黃麴黴素,常發生在黴變的糧食、花生或醃菜中。

  (6)保護自己免受傳染

  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被認為是某些癌症的危險因素。如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人乳頭狀瘤病毒是引起子宮頸癌的最常見原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可以增加肝癌的發病風險。人免疫缺陷症病毒,引起艾滋病的病毒,也可以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

  (7)保持心理健康

  臨床研究發現,人的精神鬱悶、孤僻、嫉妒、憂思多愁、急躁、易怒、長期忍氣吞聲、因喪失親友哀痛而不能自慰、蒙受打擊而不得解脫、精神長期緊張等情緒變化等,都可促使癌症的發生發展。此外,心理和情緒也影響治療和康復的效果。究其原因,心理和情緒密切影響人的免疫功能與內分泌,使抗病能力降低,內分泌失去平衡。因此,及時消除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對防癌抗癌具有重大意義。

  (8)定期進行防癌健康檢查

  中、老年人要定期做體檢,對有癌前病變指徵的人要定期做檢查,以防癌變的發生。女性應該參加宮頸癌普查和乳腺癌的篩查,大於50歲的男性和女性應該參加結直腸癌的篩查。萬一出現了癌變,應儘快做必要的治療,越早做效果越好。癌症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第一殺手。曾幾何時,它奪走了許多燦爛的生命,任你才高八斗,名震邦國,它讓你什麼時候走,就得什麼時候走,它不會等你,也不耐煩什麼功業未完,稍緩時日的請求……。以至於今天人們無不談癌色變。其實,目前公眾對癌症的認識還很迷茫。癌症是如何得的?它會不會遺傳?它會不會傳染?我們應如何來預防它?……正確的認識癌症本質和防治手段,有助於我們樹立起科學的防癌抗癌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