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內科 主任醫師 郭選賢

  溫病的傳染和流行有一定的環節。現代研究表明,這些環節基本上有三個,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如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得以控制,就不會發生傳染,形成流行。因此,針對這些環節,預防工作一方面要採取綜合措施,如經常開展衛生運動等,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病種特點和當時當地具體情況,抓住關鍵環節,採取重點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兩者結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如發動群眾除“四害”,妥善處理糞便、汙水、垃圾、搞好飲食衛生、保護水源、防止空氣汙染、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等,均是行之有效的。一旦發生疫情,應立即按規定上報,並採取各種防疫措施,以減少或杜絕其傳染和形成流行。預防的具體方法很多,現代常用的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對預防相應的傳染病有肯定效果,這裡不予介紹。運用中醫中藥預防溫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固正氣,強壯體質

  《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正氣充足,體質壯實,溫邪就不能侵犯人體,即使感受了溫邪也不會發病,或即使發病其病情也較輕微,易於治癒康復。培固正氣,強壯體質的方法甚多,大致有以下幾種:

  1、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我國醫學家和廣大勞動人民創造了許多強身健體的方法,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氣功、保健按摩及武術運動等,都可以增強人的體質。可以根據個人的條件,如年齡、職業、居住環境,愛好等,選擇鍛鍊專案,提高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

  2、順應四時,調適寒溫人類生存在大自然中,與自然界的四時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應根據季節的變化和氣溫的升降,及時調整衣被和室內溫度。冬日不可受寒也不宜保暖過度,夏日不可過分勞作也不宜貪涼安逸、恣食生冷。這對於小兒尤為重要,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生病。《素問・移精變氣論》雲:“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強調了如果不能順應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而影響人體正氣的危害性。因此,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是保護人體正氣的一個重要方面。

  3、保護陰精,固守正氣人體內的陰精是人體正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抵禦外來溫邪的侵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著重保護陰精,其方法除避免早婚、早育、房勞過度外,還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必須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等。《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強調了保護體內陰精對預防溫病的重要意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說:“不藏精三字須活看,不專主房勞說,一切人事之能搖動其精者皆是。”

  4、注意環境,搞好衛生經常保持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整潔衛生,居住地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溫度適宜、沒有汙染。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後要洗手。在飲食上不食用腐敗變質食物,不過食辛辣炙怪罰皇妊嘆頻取

  現代開展的大規模的人工免疫接種,也可以看作是增強人體正氣的一項有效措施。

  二、及時診治,控制傳播

  對具有傳染性的溫病患者,必須早期診治,及時隔離,控制傳播。並迅速向有關防疫部門報告,使防疫部門能隨時掌握疫情,採取相應措施。

  1、早期診治早期發現並治療傳染病人,是徹底治癒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復的需要。確診早晚,治療的是否及時,直接關係到病勢的發展及預後,萬不可掉以輕心。這不僅對於提高治癒率,縮短病程,減少病死率和後遺症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及早控制傳染源,預防傳染病的傳播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密切注意氣候是否異常,當地是否有傳染病的流行,並熟悉傳染的初始表現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及時隔離對傳染性溫病患者。要及時進行隔離,對烈性傳染性的溫病患者,應立即嚴格隔離,對腸道傳染病患者應作病室隔離,對於疑似病人,病源攜帶者也要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觀察、檢疫,必要時應隔離。儘量減少與健康人的接觸。如需接觸時,也要有一定的隔離措施,如帶口罩、穿隔離衣等。對患者的痰液、嘔吐物、糞便等均不可隨便向外排放,應集中起來作消毒處理。患者的衣物及生活用具也要經過消毒處理。

  3、控制傳播
傳染性溫病的感受途徑不同,因此可採用不同的措施來阻斷其傳播途徑。如對呼吸道傳染病,可在流行期間進行室內空氣消毒,並保持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儘量避免或減少去人群擁擠的地方,外出時可戴口罩。對通過消化道傳染者,應特別注意飲食和環境衛生,不飲生水,保護水源,管好糞便,勤剪指甲,消毒飲食用具,謹防“病從口入”。對於通過蚊子、跳蚤、蝨子、老鼠等動物傳播者,則要採取各種措施予以殺滅。

  三、預施藥物,防止染病

  在溫病流行或可能流行的季節,必須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對可能感染溫邪的人群預施藥物,以防止溫病的發生與傳播。目前較多采用的預防方法和使用的藥物主要用:

  1、燻蒸預防法即用藥物燃燒煙燻,或將藥物煮沸蒸薰。此法一般適用於以呼吸道為傳播途徑的溫病的預防。如在風溫(流感等)病流行期間,可用食醋按每立方米2~10ml加等量清水,在居室內煮沸蒸薰1小時,可預防該病的發生。又如採用蒼朮、艾葉煙燻劑在室內燃燒煙燻,對預防腮腺炎、水痘、猩紅熱、流感等傳染病有肯定的效果。

  2、滴噴預防法即用藥物滴入鼻孔內,或用藥粉吸入鼻腔內或噴入咽喉。此法同樣多用於呼吸道傳染性溫病的預防。例如:在風溫、春溫、暑溫(流感、流腦、乙腦)流行期間,將食醋用冷開水稀釋後滴鼻,有一定預防作用。或用白芷3g,冰片1.5g,防風3g,共研細末,取少量吹入兩側鼻孔,或放在口罩內任其慢慢吸收,也有預防作用。又如在纏喉風(白喉)流行時,用錫類散噴入咽喉部,有預防的效果。

  3、中藥預防法即用一味或多味中藥煎服以預防溫病。如預防風溫(流感等)可用銀花、連翹、野菊花、貫眾等;預防春溫(流腦等)可選用大蒜、銀花、連翹、千里光、貫眾、夜菊花、蒲公英、鮮鬼針草等;預防暑溫(乙腦等)可選用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等;預防溼溫(腸傷寒)可選用黃連、黃柏等;預防爛喉痧(猩紅熱)可選用黃芩、忍冬藤等;預防麻疹可選用紫草、絲瓜子、貫眾、胎盤粉等;預防痢疾可選用馬齒莧、大蒜、食醋等,在使用時,可選其中一味或數味煎湯內服,每日1劑,連服2~4天。

  4、食物預防法有意識地吃用某種食物,有助於預防某些溫病。此法簡便易行,易被人們接受。如秋末冬初,氣候乾燥,多飲甘蔗汁、蜜棗湯、胡蘿蔔湯等,對纏喉風(白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大蒜適量,進餐時拌食用,或馬齒莧加大蒜煎服;可預防痢疾。每日吃大蒜5g左右,可預防流腦。

  此外,尚有許多流傳於民間的預防溫病的方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應注意挖掘整理。

  上述預施藥物的方法,可據情一法獨用,或數法同施,以達最佳預防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