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薛明強

  1、病史簡介:

  女性,67歲,因體檢發現右肺結節入院。胸部CT提示:右肺上葉尖前段有一結節,混合密度,最大直徑約2.1公分。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術前診斷:右上肺異影,考慮惡性可能,擬行手術:VATS右肺上葉切除術。

  2、手術簡介:

  腔鏡下探查:胸膜腔無明顯粘連,無胸膜腔轉移,無胸水,水平裂未發育,斜裂發育差。擬定手術順序為:上肺靜脈-前幹動脈-右上葉支氣管-後段動脈-水平裂-斜裂後部。上肺靜脈、前幹動脈的遊離切除相對順利,右上肺支氣管和右肺動脈幹之間有多枚腫大淋巴結,粘連較重,並且兩者之間的結締組織較堅韌,這給遊離解剖操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清除淋巴結;電鉤切斷兩者之間的結締組織,以“米氏鉗”將該間隙分開。由於分開的間隙較小且胸腔鏡單孔操作,所以切割閉合器多次試行夾閉上葉支氣管都未能取得成功,多次反覆操作過程中損傷了後段動脈。起初出血量並不大,試行腔鏡下修補破損,但是受到操作空間的限制,手術視野顯示不佳,從而造成動脈破口進一步擴大,出血迅猛。

  急以“海綿鉗”壓住出血部位,迅速中轉開胸,左手捏住出血部位,沿右肺動脈主幹向上、向下適當遊離,用側壁鉗夾住破口處,切斷後段動脈,以5-0的普里靈線修補損傷部位。綠釘切斷閉合上葉支氣管,清除4、5、6、7、8、9組縱膈淋巴結,結束手術。術中出血量約1600毫升,輸血約800毫升。

  3、經驗體會:

  手術後重新再來回顧一下手術過程,思考一下哪些決策欠妥、哪些決策合理,從而有利於技能的提高。

  ①該患者的肺裂發育不佳,選擇從上肺靜脈開始行逆時針處理,符合腔鏡手術原則。

  ②多次試行腔鏡下止血無效後,及時中轉開胸止血是一個英明的決策。

  ③開胸後,術者從容不迫,左手控制出血,以出血部位為中心適當遊離右肺動脈主幹,及時、簡潔、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本手術的最大亮點,也是術者的過人之處,值得學習。

  ④不管是開胸還是腔鏡手術,手術視野的暴露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腔鏡手術更是如此。該手術過程中,如果術中將操作孔增加至3孔或4孔,可能會降低顯露難度,從而給遊離工作帶來較大的操作空間。

  ⑤造成後段動脈損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上葉支氣管與右肺動脈幹之間的間隙遊離不夠充分;二是後縱隔胸膜沒有完全開啟。

  ⑥如果中轉開胸的時間點再把握精確一點的話,或許術中就不需要輸血,手術時間就可能縮短一些,畢竟輸血、手術時間延長也都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