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科 副主任醫師 王玉民

  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特點:

  老年高血壓是指年齡在65歲及以上、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安靜狀態下的坐位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的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儘管西藥降壓有很好的療效但是,由於老年人的自身特點,即使是按時服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物患者的血壓仍表現為:血壓水平的波動性大;血壓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高壓低壓)差別即脈壓過大;有時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以及餐後低血壓。這些情況即使是用降壓效果很好的長效降壓藥,單純用西藥難以控制,而通過中藥治療,平衡陰陽,疏通脈絡,能夠改善機體的血壓調節功能,改善血液迴圈,促進血壓穩定,降低脈壓,消除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後低血壓。

  二、西藥治療:

  1、老年高血壓病的臨床特點如下:第一:以收縮壓增高為主,脈壓增大:佔老年高血壓的60%。老年人收縮壓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而舒張壓在60 歲以後則緩慢下降,從而表現為脈壓增大臨床常常見到老年患者的血壓:180/60mmHg,因為沒有一個只降收縮壓(俗稱高壓)而不降舒張壓(低壓)的西藥降壓藥物,因此像這樣的血壓單純的西藥難以選用到合適的,治療非常困難。脈壓是反映動脈彈性的指標,老年人脈壓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預測因子,脈壓越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機率就越大,總死亡率也相應增加。 第二: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的動脈壁僵硬度增加,順應性降低, 頸動脈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隨之降低,即自身穩定血壓的能力降低,即使是應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物也難以避免這種血壓的波動。因此,隨情緒和季節的變化血壓易出現較明顯的波動,血壓“晨峰”現象和餐後低血壓者亦較多。而體位變化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尤其是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及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藥或精神類藥物者更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第三:常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老年高血壓患者非杓型血壓(夜間血壓較日間血壓下降幅度不足10%)發生率可高達60%以上。 第四:常伴發多種疾病:老年高血壓常伴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腎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等疾病,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和複發率明顯增加。

  2、老年高血壓患者使用西藥降壓藥:

  第一、對於剛發現有高血壓病的老年患者,開始服用降壓藥物的時候應該從小劑量開始,密切觀察不宜使血壓降的過低過快:一方面,老年人藥物代謝相對較慢,這是因為腎的血流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的緣故。腎血流量的減少,使得腎臟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下降,給予老年人和青年人同樣劑量的藥物,老年人會因腎臟對藥物清除率降低,而血中藥物濃度升高,導致降壓過低過快。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的動脈壁僵硬度增加,對血壓變化的敏感性隨之降低,極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例如利尿劑,由於老年人自身保留鈉的能力下降,體內液體量相對減少,服用利尿劑後,有效血容量會明顯減少,可致體內各器官的供血量減少,容易出現立位低血壓,造成腦供血不足導致頭暈甚至暈厥。此外,小劑量有助於觀察藥物反應。例如α受體阻滯劑容易使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治療時應從小劑量開始睡前服用,並監測立位血壓以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醫生可根據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逐漸調整劑量,特別在體質較弱,對藥物不良反應比較敏感的患者中尤應如此。在治療取得效果需要減藥時,也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減藥,若驟然減藥甚至停藥很可能引起血壓反跳,出現頭痛、頭暈及交感神經興奮等停藥綜合徵,重者甚至導致高血壓腦病、腦卒中的發生。

  第二、應該選擇每日服用一次的長效降壓藥物:老年高血壓常見晝夜節律異常及血壓在早晨偏高的所謂“晨峰”現象。因此儘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給藥而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可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如使用中、短效製劑,則需每天2-3次用藥,由於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甚至有些智力障礙的患者容易漏服,從而影響療效。因此為保證服藥不出現漏服,家屬應該每日核查老年人的服藥情況。

  第三、兩種或多種藥物聯合應用:聯合治療可利用不同種類降壓藥機制的不同,可以起到協同的療效。因此小劑量聯合治療比大劑量單藥治療降壓效果好、不良反應少、更有利於靶器官保護。當使用單藥常規劑量不能降壓達標時,應採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由於總體血壓水平較中青年患者要高,常需服用2種以上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

  第四、採用區別對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老年高血壓常伴發多種疾病,因此要根據老年個體特點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一般老年高血壓以收縮壓增高為主者,使用利尿劑和鈣離子拮抗劑降收縮壓療效較好如氨氯地平之類和氫氯噻嗪等;合併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時首選b-阻滯劑如倍他洛克或長作用鈣拮抗劑氨氯地平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依那普利;合併糖尿病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依那普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合併慢性腎病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有利於防止腎病進展,重度病人可能須合用袢利尿劑;預防卒中,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優於b阻滯劑,鈣拮抗劑優於利尿劑;改善左心室肥厚,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優於b阻滯劑;延緩頸動脈粥樣硬化,鈣拮抗劑優於利尿藥或b阻滯劑;對於部分存在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患者或其他降壓藥物不能理想控制血壓的患者,α受體阻滯劑亦可用於降壓治療。同時應配合治療合併疾病的藥物。

  總之,老人應用西藥降壓應遵循從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製劑,聯合應用及根據不同的身體體狀況而個體化的原則。

  但是從臨床來看特別是七十以上的高齡老人所表現的脈壓大,血壓波動性大,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血壓節律異常這些老年高血壓病的臨床特點尤為突出。臨床單純應用西藥即使是半衰期達到二十四小時的很好的長效的降壓藥物也不能夠使老人人的血壓達到滿意的穩定程度,表現為血壓忽高忽地,頭暈行走不便。病人家屬感到十分苦惱,頻繁的更換降壓藥物,用遍了所有的降壓藥物,治療持續很長的時間也不能消除由於血壓不穩帶來的,頭暈、乏力、行動困難等一些列不舒服的症狀。而配合中藥治療,可以克服單純西藥治療的不足,使老年人血壓趨於穩定,消除不舒服的痛苦症狀。

  三、中藥治療:

  從中醫理論來看老人的體質狀況是屬於正氣不足,陰陽失調,痰瘀內阻,脈絡不暢。臨床常表現為頭暈動則加劇,動則面紅潮熱,失眠心煩,氣短肢體痠軟多為氣陰兩虛,心神不寧,虛風內動。因此培補元氣,健脾腎,補腎益精,平肝潛陽,寧心安神等綜合這些扶正治法能夠增強老人的體質,增強老年人的血壓自我調節機制,促進血壓穩定。對於老人血壓不穩,體位性低血壓,以及餐後低血壓這些西藥難以解決的問題,用中藥治療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活血化痰通絡療法有利於改善病人的血液迴圈,能促使血壓下降,而且能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同時改善病人的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缺血情況,使患者的頭暈,肢體無力,等因血壓下降導致的臟器供血不足情況得到改善,避免患者用西藥降壓後出現頭暈、心慌胸悶、肢體無力等症狀出現。

  我們臨床經過長期總結出治療方法是用舒脈飲加減:

  選用天麻、鉤藤、川穹、葛根、懷牛膝、丹蔘、杜仲、寄生、黃芪、枸杞子、地龍等。本方具有補腎潛陽,活血通絡的療效。

  1、失眠者:可加夜交藤,茯苓、知母、棗仁。

  2、有潮熱者:可加知母、黃柏、梔子、丹皮等。

  3、有下肢發涼的同時又有潮熱者:可加知母、黃柏,當歸、淫羊藿、巴戟天等。

  4、單純肢體發涼怕冷的患者:可以加附子、肉桂、熟地、雞血藤。而有腹冷,腹瀉中陽脾虛患者可加乾薑,白朮黨蔘等治療。

  5、氣短不足以吸,動則頭暈的患者:重用黃芪可以用50克,加紅景天,刺五加等,同時可加枳實或陳皮以寬中下氣。

  6、胖人有痰、舌苔厚膩的患者可以加膽星,半夏、茯苓、陳皮等。

  7、便祕患者火旺的可以選用決明子以及槐花;或者陽虛怕冷者選用肉蓯蓉;陰虛舌紅者選用何首烏、當歸等;而氣虛便祕者重用黃芪加蜂蜜。

  由於老年人動脈硬化嚴重,體內重要臟器心腦腎血管對血壓反應的敏感度降低,當血壓下降時不能隨血壓降低而相應擴張,因此血壓下降過快,過低往往容易發生腦缺血意外。65歲以上老人的血壓應該保持正常範圍內稍高的水平。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血壓可以在140/90mmHg左右甚至稍高一些也可以,八十歲以上老人可以維持血壓在160/100mmHg左右。從臨床來看稍高一點沒有問題,而往往是血壓低了容易導致心、腦缺血性疾病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