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高血壓防治指南[1],年齡R60歲、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R140mmHg和(或)舒張壓R90mmHg,可定義為老年高血壓。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則定義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壓。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27萬人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2],我國R60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顯著高於中青年人群,其中僅32.2%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控制率僅為7.6%。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點主要有收縮壓增高為主、脈壓增大、血壓波動大、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常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常與多種疾病並存,併發症多等特點。
高血壓病屬於中醫學“眩暈”、“頭痛”等範疇,當今臨床上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的常用方法如滋陰潛陽、涼肝熄風,常用方劑天麻鉤藤飲、鎮肝息風湯等,對相應證型的初發高血壓病患者常有良好療效,但用於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效果往往不夠理想。筆者在導師吉中強主任醫師多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認為老年高血壓病的重要病機為陽虛火浮,治療應以溫潛法為主。
1、腎陽虛衰是老年高血壓病的重要病理基礎
中醫學認為導致衰老最重要的因素是腎氣不足,腎者先天之本,主藏精,腎氣的盛衰決定著人體生、長、壯、老、己,老年多表現為以腎虛為主的多臟腑虧虛。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描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中精氣漸衰,其他各臟腑得不到腎氣的濡養、滋潤必然會產生不同形式的功能失調,進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病損日久,使腎中精氣更加虛損,所謂“五臟之傷,窮必及腎”。而腎氣是由腎陽蒸化而產生,氣虛日久必然伴隨陽虛。衛明[3]的試驗研究和實地調查也證明老年人不但以腎虛為主,而且多偏於陽虛。
張景嶽認為“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並根據《內經》中“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的理論,提出了“無虛不作眩,當以治虛為主”的觀點。老年人天癸衰竭是形成陽虛的重要內因,陰損及陽導致陽虛,亦為重要原因。祝諶予[4]認為,高血壓病初期在肝腎,陰虛陽亢,日久則氣病延血,陰損及陽,發展為氣血瘀阻、陰陽兩虛、多臟器受損之晚期高血壓。尚春生[6]指出,高血壓病患者雖以陰虛陽亢證為多,但亦不應忽視屢用重鎮潛陽法,久服苦寒瀉火之品的患者中易出現陽虛證者。徐迪華[5]認為,高血壓病病久陰損及陽,此時的主要矛盾是陽虛,心腎最為突出,並多有兼夾證型。蘇衛東[7]等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及治療欠當、病程過長等原因均可導致高血壓病患者脾腎陽虛。
2、陽虛火浮是老年高血壓病的重要病機
腎陽對人體起溫煦、激發和推動的作用,是全身陽氣的根本。腎陽虛衰,閉藏功能下降,真陽不能潛藏於腎宮,浮越於外,另外,陽虛溫煦失職,陰寒內盛,逼陽浮越,兩者都會引起陰陽格拒的變化。拒格的陽氣可向上浮越,向外浮張,引起格陽、戴陽等證,陽氣鬱積之處,可引起各種熱象,成為典型的浮火表現。張介賓指出“陽虛者亦能發熱,此以元陽敗竭,火不歸原也。”清?何夢瑤亦曰“腎陰盛,逼其浮游之火上升,又一火也”(《醫碥》)。陸以蚪徊講髟弧罷嫜舨蛔悖薷鷂跣八疲厴涎住保ā獨瀆交啊罰U盼吭凇兌窖е災脅撾髀肌分幸嗦墼唬骸奧巰陸怪鶘洗懿還樵嗥T糝≡揭病H黃洳』朊鴆還樵洳∫蛟惺恕釁T樗穡荒芄躺閬陸蠱略粢蛑≡秸摺邢陸拐陰虛損,元陽無所繫戀而浮越者……有氣海元陽大虛,其下焦又積有沉寒錮冷,逼迫元陽如火之將滅,而其焰轉上竄者。”
另外腎陽虛則氣化無力,氣機執行不暢,心火不能下潛於腎,虛陽上浮,失於潛藏。導致上熱下寒,上實下虛。如《素問?五臟生成論》:“頭痛巔疾,下虛上實。”明?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雲:“眩運,上實下虛所致”。李用粹《證治匯補》論述眩暈時指出:“溼痰眩暈,肥白人溼痰滯於上,陰火起於下,痰挾虛火,上衝頭目,邪正相煽,故忽然眼黑生花。所謂無痰不作眩也……腎虛眩暈,人身陰陽,相抱而不離。故陽欲上脫,陰下吸之。若淫夢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原,使諸氣逆奔而上,此眩暈出於腎虛也。”
腎陽虛衰,失於溫養,脈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另外陽虛特別是脾腎陽虛,脾不能運化水溼,腎不能蒸騰氣化水液,水液執行代謝失調,出現痰濁水飲,阻滯脈管,上犯清陽之位;虛陽浮越,鼓動血脈,均可出現血壓升高。
陽虛火浮型老年高血壓病在臨床上呈現出兩組相反的症狀:一是腎陽虛,是疾病的本質:面色白光白或黧黑,腰膝痠軟,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神疲乏力,或見便洩稀溏,五更洩瀉,或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等症狀體徵;二是虛火,如《景嶽全書?火證》所云:“寒從中生,則陽氣無所依附而瀉散於外,即是虛火,假熱之謂也”。虛陽上越,虛火上衝,症狀偏於頭面五官區域性,以頭暈頭痛、口乾口苦、面紅或顴紅、頭汗出、心煩不寐等症為主。容易誤診為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這是臨證時應詳細辨清的。
3、溫潛法是治療老年高血壓病的重要治法
3.1溫潛法之源流
溫潛法,是指溫陽藥與潛鎮藥同用,溫陽藥如姜、桂、附之類以扶頹衰之陽氣,配伍潛鎮藥如三甲(牡蠣、鱉甲、龜板)、磁石之類以潛制其虛亢之陽,適用於陽浮於上,上盛下虛型的陽虛火浮證。
溫潛法中以溫熱藥配合重鎮藥,這一配伍可追溯到張仲景。《傷寒論》中“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這就是溫藥加重鎮安神的配伍之祖。這可以說開了溫潛法之先河。“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這裡仲景明示了這種驚狂、臥起不安,其主要病機是亡陽。這也是對陽虛引起陽浮的最早論述。
“眩暈者,中風之漸也”,《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治療中風的重要方劑侯氏黑散和風引湯都蘊涵溫潛法的配伍思想。從侯氏黑散組方來看,該方以牡蠣平肝,桂枝、細辛、乾薑等溫通陽氣。風引湯雖以寒涼重鎮為主,方中以赤白石脂、紫石英、龍骨、牡蠣鎮肝潛陽,但亦配伍乾薑、桂枝等溫熱藥,使之溫通且固護正氣。
清代鄭欽安為“火神派”創始人,其創制的潛陽丹組方獨特,是溫潛法的代表方。近代因善用附子治病而成為滬上著名“祝附子”的祝味菊先生,則明確提出“溫潛”之名,並認為“陽不嫌多,以潛為貴”。
3.2 溫潛法之方藥
導師吉中強主任醫師多年來以溫潛法基礎方――溫潛降壓方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基本組方如下:炮附子9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杜仲15g,肉蓯蓉15g,砂仁6g,澤瀉15g,生山楂9g,制首烏12g,懷牛膝15g,葛根12g,炙甘草6g。陽虛甚者,加仙茅,肉桂;火浮明顯者,加鱉甲、龜板;氣虛者,加黨蔘、黃芪;兼有陰虛者,加熟地,石斛;痰溼內蘊者,加豬苓,茯苓;氣滯明顯者,加陳皮、枳實。方中以炮附子、杜仲、肉蓯蓉溫腎助陽,扶正固本,《本草求真》雲:“附子……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為補先天命門真火第一要劑。”杜仲是治療腎虛型高血壓的常用藥物,《藥性賦》謂之:“強志壯筋骨,滋腎止腰痛”;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生龍骨、生牡蠣重鎮之品潛鎮浮陽,《本草思辨錄》謂之“龍骨攝陽以歸土,牡蠣據陰以召陽”;砂仁辛溫具有引氣歸原之功效,《本草乘雅》:“與命門火衰,不能納氣歸元者,亦可使之從降從入矣”;澤瀉利水滲溼而不傷陰;生山楂活血化瘀、化滯消積;制首烏滋陰養血,意在從陰引陽,且補而無助火之弊;葛根、懷牛膝一升一降,調理氣機;炙甘草調和諸藥,培土斂火。諸藥相配,溫而不燥,補而兼通,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共奏溫陽潛鎮,引火歸原之功,恢復人體陰陽平衡、陰平陽祕的狀態。
4、討論
溫潛法適合於陽虛於下,火浮於上證型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以溫潛法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應當根據老年人體弱久病的特點,使之溫陽不致燥烈,潛鎮不致鬱遏。溫陽的同時注意滋陰,正如張景嶽所主張的“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多有痰飲水溼停聚,高血壓病久病入絡,痰瘀多互結為患,所以應當根據病情配伍利溼化痰、活血通絡之品。“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脾與腎相互依賴,一方面脾之運化有賴於腎陽之溫煦,另一方面,腎陽之盛衰又有賴於脾氣散精之滋養。臨證常在扶陽益腎的同時,輔以補氣健脾,俾使脾腎相互資助而生化不息。另外,還應注意溫養與溫通結合,使之補而不滯,調氣與潛鎮相伍,使之潛而不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