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科 住院醫師 楊愛民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變,常同時有咽炎、支氣管炎和肺炎。支原體肺炎約佔非細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種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 %。秋冬季節發病較多,但季節性差異並不顯著。

  病因和發病機制

  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兼性厭氧、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健康人吸人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引起散發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支原體肺炎以兒童及青年人居多,嬰兒間質性肺炎亦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發病前2-3天直至病癒數週,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發現肺炎支原體。病原體通常存在於纖毛上皮之間,不侵人肺實質,通過細胞膜上神經氨酸受體位點,吸附於宿主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抑制纖毛活動與破壞上皮細胞。肺炎支原體的致病性可能與患者對病原體或其代謝產物的過敏反應有關。

  病理

  肺部病變呈片狀或融合成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和細支氣管炎。肺泡內可含少量滲出液,並可發生灶性肺不張。肺泡壁與間隔有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支氣管黏膜充血,上皮細胞腫脹,胞漿空泡形成,有壞死和脫落。胸腔可有纖維蛋白滲出和少量滲出液。

  臨床表現

  潛伏期約2-3周,通常起病較緩慢。症狀主要為乏力、咽痛、頭痛、咳嗽、發熱、食慾不振、腹瀉、肌痛、耳痛等。咳嗽多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咳少量黏液。發熱可持續2-3周,體溫恢復正常後可能仍有咳嗽。偶伴有胸骨後疼痛。肺外表現更為常見,如皮炎(斑丘疹和多形紅斑)等。體格檢查可見咽部充血,兒童偶可併發鼓膜炎或中耳炎,頸淋巴結腫大。胸部體格檢查與肺部病變程度常不相稱,可無明顯體徵。

  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X線顯示肺部多種形態的浸潤影,呈節段性分佈,以肺下野為多見,有的從肺門附近向外伸展。病變常經3-4周後自行消散。部分患者出現少量胸腔積液。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起病2周後,約2/3的患者冷凝集試驗陽性,滴度大於1:32,如果滴度逐步升高,更有診斷價值。約半數患者對鏈球菌MG凝集試驗陽性。凝集試驗為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傳統實驗方法,但其敏感性與特異性均不理想。血清支原體IgM抗體的測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最敏感,免疫熒光法特異性強,間接血凝法較實用)可進一步確診。直接檢測標本中肺炎支原體抗原,可用於臨床早期快速診斷。單克隆抗體免疫印跡法、核酸雜交技術及PCR技術等具有高效、特異而敏感等優點,易於推廣,對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有重要價值。

  治療

  早期使用適當抗菌藥物可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本病有自限性,多數病例不經治療可自愈。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為首選,如紅黴素、羅紅黴素和阿奇黴素。氟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四環素類也用於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療程一般2-3周。因肺炎支原體無細胞壁,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等抗菌藥物無效。對劇烈嗆咳者,應適當給予鎮咳藥。若繼發細菌感染,可根據痰病原學檢查,選用針對性的抗菌藥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