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治醫師 史紅敏

  臨床表現

  1、多數為亞急性起病,發熱無定型,或體溫正常,咳嗽較重,初期為刺激性乾咳,常有咽痛,頭痛等症狀。

  2、可出現多系統多器官的損害,面板黏膜表現為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偶見非特異性肌痛和遊走性關節痛;也有表現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損害、血尿及溶血性貧血等。

  3、全身症狀比胸部體徵明顯。體檢肺部體徵不明顯,偶有呼吸音稍低及少許乾溼粽。

  檢查

  1、X線改變明顯,多為單側病變,也可見雙側病變,以下葉為多見,有時病灶呈遊走性,少數呈大葉性陰影;病程2~3周不等,X線陰影完全消失比症狀消退更延長2~3周之久,偶有延長至6周者。

  2、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下降,伴血沉增快。

  3、血清冷凝集反應陽性,滴度>1s128有診斷意義,50%~60%患兒冷凝集試驗陽性,滴度>1s32可作輔助診斷。

  4、血清抗體檢測陽性,滴度>1s160有診斷意義。

  5、支原體培養陽性為診斷金標準,但實驗要求高,一般實驗室很難開展。

  治療

  1、對症治療

  退熱、氧療、霧化、補液、鎮靜。

  2、抗生素治療

  首選大環內酯類,療程一般不少於2~3周,停藥過早易於復發。

  (1)阿奇黴素 溶於5%葡萄糖液中靜滴。

  (2)紅黴素 溶於5%葡萄糖液中靜滴。

  3、肺外併發症的治療

  對症支援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