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朱長庚

  肺癌的分型:

  1、未分化癌(小細胞癌)

  發病率僅次於鱗癌,多見於男性,發病年齡較輕,一般起源於較大支氣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據組織細胞形態又可分為燕麥細胞、小圓細胞和大細胞等幾種型別,其中以燕麥細胞最為常見。未分化癌惡性度高,生長快,而且較早地出現淋巴和血行廣泛轉移,對放射和化學療法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預後最差。

  2、鱗形細胞癌(又稱鱗癌

  在各種型別肺癌中最為常見,約佔50%。患病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男性佔多數。大多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常為中央型肺癌。雖然鱗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長髮展速度比較緩慢,病程較長。對放射和化學療法較敏感。首先經淋巴轉移,血行轉移發生較晚。

  3、腺癌

  起源於支氣管粘膜上皮,少數起源於大支氣管的粘液腺。發病率比鱗癌和未分化癌低,發病年齡較小,女性相對多見。多數腺癌起源於較小的支氣管,為周圍型肺癌。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往往在胸部X線檢查時被發現。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腫塊,一般生長較慢,但有時早期即發生血行轉移。淋巴轉移則發生較晚。

  4、肺泡細胞癌

  起源於支氣管粘膜上皮,又稱為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或細支氣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圍,在各型肺癌中發病率最低,女性比較多見。一般分化程度較高,生長較慢。癌細胞沿細支氣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長,而不侵犯肺泡間隔。淋巴和血行轉移發生較晚,但可經支氣管播散到其他肺葉或侵犯胸膜。肺泡細胞癌在形態上有結節型和瀰漫型兩類。前者可以是單個結節或多個結節;後者形態類似肺炎病變。範圍侷限的結節型,手術切除療效較好。

  關於肺癌的預後:

  1、肺癌的組織型別肺癌的組織學型別是影響肺癌預後的重要因素之一,鱗癌的 5 年生存率為 15.3%,腺癌為 11.6%,小細胞未分化癌的 5 年生存率為 7.7%。隨著近年生物高技術的發展,即使同一型別肺癌的預後還與分化程度有關。

  2、DNA 倍體型用流式細胞計數檢測肺癌標本的 DNA 含量表明,DNA 含量是明顯的生存預後因素,研究表明,同期、同級和組織型別相同的肺癌,常存在不同數量的異倍體細胞亞群,DNA雙倍體者 5 年生存率明顯較異倍體高。

  3、p53 基因 p53 基因突變可見於 80% 的非小細胞肺癌,有 p53 基因異常表達者術後生存率明顯較元 p53 異常表達者為短。聯合分析 p53 突變和 rasp21 表達,二者均陰性的病人生存期長,p53 突變和 rasp21 表達更能準確地判斷非小細胞肺癌術後的預後和復發的危險程度。

  4、43-9F 抗原 43-9F 抗原進行免疫組化研究,43-9F 抗原陽性的鱗癌病人預後明顯好於抗原陰性的病人,但腺癌的 43-9F 抗原的表達與生存時間元關。 43-9F 擴L原的表達對判斷鱗癌病人的預後優於 N 分期,且可以反映原發腫瘤的復發。

  5、腫瘤倍增時間對原發肺癌200 例經統計學分析,腫瘤倍增時間對預後有明顯影響,腫瘤倍增時間越短,原發肺癌預後越差;腫瘤倍增時間越長,預後越好。

  6、病期病期越晚則生存率越低,I 期肺癌包括手術和非手術在內,其 5 年生存率最高達 39.3%,E、E期則分別為 11.7% 和 4%,III期肺癌無1 例存活 3 年。

  7、病變侵犯、轉移部位對預後的影響病變侵犯和淋巴結轉移部位對肺癌患者有一定影響。研究表明在同期肺癌中,如 I 期肺癌若肺血管、淋巴管內有癌栓,它就易於復發和轉移,故預後較差。皿期肺癌的縱隔淋巴結轉移的預後明顯為差。而胸膜、胸壁受侵犯被列為皿期的肺癌預後明顯較好,二者 5 年生存率分別為 16.7% 和 43.2%。肺癌各組淋巴結轉移中以食管旁、肺下韌帶、隆突下淋巴結轉移最差。

  8、凋亡指數和有絲分裂凋亡指數取決於腫瘤組織分型,高凋亡指數有明顯好的 5 年生存率和無瘤生存期。鱗癌中高有絲分裂比低有絲分裂者 5 年預後明顯好,而在腺癌,大細胞癌病人則相反。治療前凋亡指數和有絲分裂的水平可預測鱗癌病人的治療結果,判斷腺癌、大細胞癌病人的復發及預測轉移的發生。

  9、治療方法治療方案的正確與否在任何期別的肺癌中和預後均有密切關係。如 I 期經 cox 多因素分析,在所有因素中能做於術治療是唯一影響預後的因素。 I 期肺癌手術治療的 5 年生存率為非手術治療的 3 倍,分別為 50% 和 12.3%-13.6% 間,而手術綜合治療,主要術後加化療,其 5 年生存率大於單一的手術治療為 64%,在任何期別、型別的肺癌均以綜合治療的療效最佳。

  10、社會心理因素決定肺癌預後的因素中,社會心理因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患病初期患者心理上憤怒和悲痛期相當長,病人常常不能承受現實。 起初大多表現為性情粗暴,蠻橫無理。悲觀失望特別嚴重,大多數患者會出現厭世的想法,對未來感到失望,特別是一系列不適症狀的產生。在接受現實治療後,不但病人需要更大的勇氣,更需要社會和家庭給予病人充分的理解,他們中大多因為治療上的一些副作用使外貌改變,更有甚者因為疾病的折磨給他們帶來了許多不便。這就要求家庭、社會多給他們些鼓勵和支援,多給他們些關懷和幫助,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他們能處於一個良好的氛圍內生活。 然而,由於社會上的多種原因,如醫療費用的高漲、工作環境的迫使、對疾病的認識不夠等,許多患者患病後不能及時就醫,結果失去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