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推拿科 主治醫師 王筱鋒

  以傳統醫學為指導,在牽引下運用正骨推拿糾正頸椎關節錯位,解除損害交感神經的骨性壓迫,再輔以火功療法改善脊柱及周邊軟組織的血液迴圈,緩解頸肌痙攣及促進無菌性炎症的吸收,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利用牽引增寬椎間隙,減輕椎管內壓力,同時進行正骨復位操作,改善頸肌痙攣,提高頸椎關節復位的成功率,更有利於椎間盤的回納。鄭州市中醫院推拿科王筱鋒

  特點:可操作性強,應用廣泛,安全性更高

  適應症:頸椎骨性改變所引起的多種疾病:如頸性頭痛、頸性眩暈、頸性血壓不穩等。

  禁忌症:骨結核、腫瘤病人,嚴重髒(讀第四聲)器虛衰者,孕婦,有出血傾向者,化膿性脊柱炎,骨橋形成者。

  具體治療步驟:

  (一)三步定位診斷:

  第一步:神經定位診斷:詢問病情,據其疼痛、麻木或主要症狀表現的器官定位。按神經定位診斷脊神經根損害部位,初步定出發病的脊柱或關節

  第二步:觸診、檢診定位診斷。據術者進行頸椎檢診結果,包括橫突、棘突及椎旁壓痛、椎間隙壓痛、病理陽性反應物(硬結、摩擦音、肌萎縮或代償性肥大)、頸椎的活動範圍、各項試驗神經系統檢查,結合第一步定位診斷,進行第二步診斷

  第三步:X線或MRI(注:讀“核磁共振”)定位診斷,確定病變部位,排除骨折脫位、結核、先天畸形後,做出最終診斷。

  (二)治療:

  1、牽引: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症狀,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有利於已外突的髓核及纖維環組織復位,緩解和解除神經根受壓與刺激,促進神經根水腫吸收,解除對椎動脈的壓迫,促進血液迴圈,有利於區域性淤(yu)血腫脹及增生消退,鬆懈粘連的關節囊,改善和恢復鉤椎關節,調整小關節錯位和椎體滑脫,調整和恢復已被破壞的頸椎內外平衡,恢復頸椎的正常功能。牽引力度因人、因病情而定(5kg-15kg)。

  2、手法正骨:

  (1)放鬆手法:採用拇指旋點旋揉等手法作用於風池、肩井、缺盆、氣舍、肩中俞(shu)、大椎等穴。手法要求滲透、柔和,時間在10分鐘左右,以改善頸肌痙攣狀態。

  (2)正骨手法:

  推正法:用於前後滑脫式錯位及左右旋轉式錯位。術者雙拇指分別置於左右偏向不同的兩個棘突,向前推動時,雙拇指加力以推正之。

  搖正法:用於中下段頸椎左右旋轉式錯位。選用好復位角度,固定病變部位,以C4-5(注:此及以下的“C”讀“頸”)椎間關節旋轉錯位為例,觸診橫突C4偏左,C5偏右,取牽引角度30°,術者左拇指按其C4、5隆凸偏下做“定點”,右手托起左面頰部,將其頭作左右轉動,當活動1-2次,感其頸肌放鬆後,將頭向右轉至最大限度時,稍加有限制的“閃動力”,“定點”阻力同時加大,使C4、5椎間關節復位。

  (3)理筋手法:提拿雙側肩井、風池穴等。

  3、火功治療:火功療法是鄭州市中醫院所具有的獨特臨床治療方法,是將精心配置的中藥,經白酒浸泡後,用準備好的紗布浸入適量的藥酒後,經酒精燈點燃,迅速扣於患處的一種具有中醫特色的外治療法。從七十年代發展至今,經多年臨床實踐證實此療法具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適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風後遺症、急性乳腺炎、褥瘡、運動損傷等疾病的治療。針對頸椎病,藥酒選用紅花,木瓜,元胡,乳香,沒藥,三七等加白酒配製而成,火攻選穴為大椎穴,每次操作5分鐘,每日一次,連續10天一療程。特點是:酒借火力、藥借酒力,達到改善迴圈,開洩腠理,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之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