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推拿科 主治醫師 康獻勇

  中風後遺症是每個中風病人要面對的最關心、最複雜的問題,每位中風病人都希望恢復到正常,但事實上致殘率相當的高。幾乎都要不同程度的留下後遺症。原有的推拿學教材僅有短小篇幅論述推拿治療中風後遺症,相比康復未成系統治療。事實上西醫的康復療法目前主導著中風後遺症的治療工作,還有傳統的鍼灸療法,一直應用於臨床發揮它的光芒。筆者經過幾年的臨床研究,總結一套推拿、火功療法系統的治療中風後遺症。如下:

  推拿火功療法運用於中風後遺症,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

  一、早期的推拿、點穴刺激經絡,有利用促進精神、語言、肢體、感覺的恢復。

  二、以關節為中心,防止關節粘連並恢復其正常屈伸、旋轉功能,以及恢復正常的肌張力。

  三、防止肌肉萎縮、促進排尿功能、性功能的恢復。

  為了便於臨床治療,防止關節粘連的形成,按時間段進行推拿火功療法

  一、中風穩定後約三週即可推拿治療

  推拿的目的、意義

  1、是防止關節粘連的重要時期,防止肩關節脫位,半脫位的最佳時期。  中風後血運不暢、經絡不通,另因臥床狀態,關節開始不同程度的粘連,而且肩部各個滑囊開始鬆動,容易造成半脫位。推拿能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肌力,能鬆動關節防止粘連。

  2、受到的刺激越早、精神的恢復越早,下床活動才能更早。是推拿介入的最佳時期

  手法操作

  1、拿捏頸部斜方肌、前斜腳肌、岡上肌、岡下肌、二頭肌長短頭、三角肌,可以變換按揉等手法。接著在肘關節點按揉二頭肌、三頭肌的止點、旋前圓肌、肱骨內外上髁、肱橈肌直到手腕。手指的肌腱點按,手腕進行屈伸旋轉、拔伸手法。

  2、一手按膝關節雙側副韌帶,一手握小腿屈伸膝關節,踝關節進行搖、按、拔伸、掌揉等手法。最後返回在股骨小轉子處用點按手法。

  3、對二腹肌,肩胛舌骨肌按揉。

  4、推拿結束後可以在踝關節、肩關節處交替火功。

  手法特點及注意事項:因病情剛穩定,手法應以輕柔為主;肩關節容易半脫位,不要大幅度的搖轉;踝關節可以大幅度鬆動;二腹肌治療時會有疼痛。

  邊治療邊與患者交流、鼓勵,告訴患者治療能帶來希望,帶來效果,要配合治療,並根據患者身邊的人、事、工作環境,進行交流,促進精神恢復。

  二、4~6周後

  推拿的目的、意義  以加強恢復肌力,恢復關節功能,降低肌張力為主,為下床行走進行準備。

  手法操作

  1、肩、上肢同上,並加以大小圓肌、背闊肌、背部肌按摩。

  2、仰臥位    股四頭肌、股內側肌、雙側副韌帶、進行按揉、點按、拿、撥等手法為主。

  3、側位    按腰大肌,找腰大肌溝,深按揉,並在臀上皮神經出去口處點按、臀大肌處點按推,並順著推按髂脛束到止點。

  4、俯臥位    腰部豎脊肌、大腿股二頭肌、小腿腓腸肌、比目魚肌、脛前肌進行按、推、拿、揉、彈撥為主。

  5、踝關節    以搖為主,並對小肌腱、韌帶拇指輕按

  6、點穴    腰陽關,風市,委中,足三裡,陽陵泉,承山為主。

  7、在關元,中極處按摩,並配合點、按、壓、揉等手法。

  手法特點

  以重手法、強刺激為主。

  三、一年後

  推拿的目的、意義  

  重點鬆關節、糾正步態、減少肌張力為主。

  手法操作:

  1、以按壓腰大肌為主

  2、以搖動關節為主

  3、輕柔肌張力高處

  4、糾正步態  屈髖屈膝也就是說抬大腿、伸小腿、腳尖朝前、髖部內收為主

  手法特點

  肌張力高處要輕,關節處要重,並防摔傷造成二次損傷。

  中風後,中樞損傷,給機體帶來一系列的損傷,輕則偏癱,重則失去生命,給自己給家庭帶來身心,財產的災難。因此怎嗎能快速溶栓,挽救生命,怎嗎能儘快恢復,降低致殘率,是擺在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面前的重要問題。二者最好是完美的結合,但往往臨床上先重點搶救生命,然後過一個月,或三個月後,在開始康復,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方案,也是普遍的方案,結果呢,大多數中風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並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佔相當的數量。它給家庭帶來的危害,誰體會過誰知道,誰經歷過,誰的體會最深。推拿治療效果快,防止關節的粘連,促進關節的恢復效果明顯,既能起被動鍛鍊又能主動恢復,又能點穴刺激作用。下床後又能配合康復等一系列恢復手法。為降低自殘率,促進生活的自理,甚至完全康復起到關鍵性,獨到,特效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