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齡最大69歲,最小15歲,以40――60歲為多見。工人16例,農民14例,駕駛員7例,公務員4例,學生1例。病程最長20年,最短3天。病變部位:L3、4右突11例,左突8例,中央型2例;L4、5,L5、S1右突9例,左突6例,中央型2例;多椎間盤突出6例。
臨床表現:有明顯外傷、勞累史28例,腰痛41例,下肢痛35例,腰椎弧弓變直13例,腰肌痙攣明顯者11例,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3例。
二、診斷依據
病史、症狀、體徵及 CT檢查。
三、治療方法
1、手法按摩:
第一步:採用按揉法、滾法及點穴法:患者俯臥,術者立於其身旁,從病人肩背部開始循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進行推拿。按揉法及滾法每法重複2――3遍,消散病變處異常積聚的能量點、打通不通之處;使氣血流通,溫通自脈,消散瘀滯以而疏通經絡。使病人肌肉鬆緩,經絡舒通,氣血調和,促使組織胺樣物質釋放,從而擴張毛細血客,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炎性水腫吸收。同時為第二步手法作準備。
第二步:揉背封腰、斜扳牽抖手法:鬆解腰部組織,改善椎體、椎間盤、神經根、肌肉、韌帶之間的相對生理位置。從而解除神經根的受壓,糾正椎間關節錯位、筋錯縫等小關節紊亂,恢復脊柱正常的生理力學平衡,使變形、移位的椎間盤突出部得以回納,解除脊神經等的壓迫。
第三步:理筋手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絡之功效,恢復筋結、筋強之柔韌濡潤,使腰背部肌肉各依其位,以鞏固治療成果。
2、運動療法:
(1)屈膝屈髖旋 腰法:病人仰臥,雙下肢併攏,屈膝屈髖,全身放鬆,意守丹田,調理氣息。雙膝向一側傾倒,同時帶動腰部旋轉,保持背部及肩部不離床面,左右兩側交替進行各三遍。由膝帶髖同時旋動,使腰部肌肉組織得到鍛鍊,兩側腰肌的舒張收縮得以協調。從而達到舒筋通絡,調和氣血,緩解腰肌痙攣的作用。
(2)側臥旋腰法:患者側臥,雙下肢前後交叉,在上的下肢向前,在下的下肢稍向後。使臀部向前旋,腰以上向後扭動致反旋。此法使病人腰部旋轉,協調腰腹部肌肉,改善壓迫症狀,有利於鞏固手法成果。
(3)俯臥挺胸法:病人俯臥,雙上肢用力支撐,挺胸,使胸以上部位離開床面,反覆三遍。此法達到鍛鍊腰腹肌力。同時也有助於糾正腰椎間盤突出病人的平腰畸形,恢復病人正常腰曲。
手法按摩治療與運動療法應相互結合。手法按摩隔日一次,三次為一療程。運動療法每日早晚各做2――3遍。
四、治療效果
1、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治癒: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參加恢復原工作。
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
無效:症狀、體徵無改善。
2、治療結果:
本組病人43例,治療2-3個療程,治癒30例,好轉8例,治療4個療程,無效5例,其中2例接受手術治療。總有效率88.4%。
五、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及其遠期療效是一個長期困擾病人和醫生的問題。許多病人經過治療後,臨床症狀消失,但是一段時間後因各種原因而復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的責任不僅在於對疾病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向病人傳授疾病預防知識。筆者多年探索應用手法按摩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正是基於此目的。
手法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使突出的椎間盤或髓核變形回納或收位,解除脊神經根受壓迫,消除或緩解臨床症狀,只是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第一步。因為,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基礎除了椎間盤硬化萎縮及纖維環破裂外,腰部肌肉勞損鬆馳或萎縮,腰部生理曲度改變,腰椎穩定性減弱導致該病反覆發作,也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只有消除該病的病理基礎,腰椎間盤突出的遠期療效才有保證。筆者在治療中探索出的屈膝屈髖旋腰法、側臥旋腰法、俯臥挺胸法及運動療法,不僅能促進腰部損傷的恢復,還能起到對腰部的保健和預防腰部損傷的作用,提高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的遠期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