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苗治國

  我們在長期的臨床中發現,不少中風患者,並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不抽菸也不喝酒,年紀輕輕的,卻突然中風偏癱了,仔細詢問,才發覺是長期思慮過度、情志不舒、積勞成疾,最後導致中風。

  中醫學認為,五志過極,肝陽上亢,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血上衝,可導致中風。所以,中風的預防,除了吃藥打針、戒菸限酒之外,還要心情舒暢,睡眠充足,兩個字:養心。

  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養生先養心,這是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養心,就是調整心態,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態,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黃帝內經》將養生與治理國家來相比,說心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狀態就是君主,君主開明則國家協調,養生也是一樣,心態好,就長壽,心態不好,就生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活了74歲,遠遠超過了李白和杜甫,儘管他體質很弱,但心態很好。樂觀、自娛,對物質的追求看得很淡。有詩為證:“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2001年2月8日去世,終年103歲。其養生48字訣為:“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多食果菜,少食肉類,頭部宜冷,足部宜熱,知足常樂,無求乃安”。

  百歲老人袁曉園有一顆平常心,她在《百歲感懷》這首詩中寫道:“不拜耶穌不參禪,不信氣功不練拳,人間哪有不老藥,順其自然過百年”。最終活了102歲。

  著名的佛學大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因病於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他在92歲時作《寬心謠》一首: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喜歡,女也喜歡;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勞勤鍛鍊,忙也樂觀,閒也樂觀;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看看當今,和別人比較,已經成為經濟社會中人們生活的一種習慣方式,而比來比去,你總不可能是第一。你有錢,你比得過比爾蓋茨嗎?你有權,你能調動多少軍隊?你很美,你能有章子怡的風光嗎?有人說,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大半源於攀比。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比來比去,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狀態,於是厭世,於是頹廢,於是抑鬱,於是想到自殺。臺灣作家三毛就是這樣,香港影星張國榮跳樓也是這樣。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是人類的第二死因。據去年的媒體報道,我國去年約有20萬人自殺,而其中80%的自殺者患有抑鬱症。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這氣,就是指心情,中醫有句話,“氣有餘,便是火”。風火上擾,氣血上衝,便能中風,所以,中風病與心境有關,古人說:“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我非常欣賞下面幾句關於處理人間世事的六種態度:凡事由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人在當今世上,說不比是不可能的。但關鍵是如何比較,與什麼比較?我說,對於在職的中青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地位,要比人格的修養,要比對社會、對他人的幫助,要比身心的健康。對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身體,要比快樂,比輕鬆,比誰活得自在。有人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就是這個道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