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治療科 主治醫師 龐紅立

  1、開顱清除血腫:可以在直視下徹底清除血腫,達到立即減壓的目的。遇有活動性出血,能徹底止血。如術前病情嚴重,腦水腫明顯,術畢時顱內壓下降不明顯,能同時行去骨瓣減壓,血腫腔內留置引流管,以順利渡過術後反應期。因此,開顱手術多用於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線移位嚴重,術前病情分級在Ⅱ級以上並已有腦疝形成但時間較短的患者。小腦出血也適用此法,以期達到迅速減壓的目的。

  2、腦室引流術:腦室有促進血液吸收作用,小量的腦室出血可自行吸收,無需手術。當腦室內出血阻塞腦脊液通路,引起顱內壓增高時,則需及時行腦室引流術。

  3、穿刺抽吸引流術:將穿刺針或吸引管通過顱骨鑽孔準確置於血腫中心,在抽吸血腫時,可以防止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對不易吸出的血凝塊可注入能溶解血凝塊的藥物(如尿激酶,組織纖溶酶原啟用因子等)使血腫液化,或用機械裝置(如螺旋裝置,高壓噴水或超聲波等)使血腫碎解,便於吸除。

  也可在血腫腔內留置一個直徑3mm(10F)的矽膠管,作血腫持續引流。當出血量不是過大,首次穿刺如能吸除出血總量的60%-70%,顱內壓及腦受壓即可得到一定緩解,以免顱內壓波動過大,中線復位過快出現對介硬膜外或下血腫等意外。

  穿刺吸除血腫法適用於各部位出血,特別是深部出血,如丘腦出血,腦實質出血伴腦室出血。本法的缺點是不能止血,有發生再出血的危險,對於出血量大,病情進行性加重者不宜採用。

  手術時間晚(>24小時),血腫已形成較堅固血凝塊,該方法治療失敗者,應及時改為開顱血腫清除術;

  如果殘餘血腫較多,原穿刺針又不能達到,建議根據CT結果,再進行一次穿刺,進行對口引流。

  微創術後24小時,血腫清除不很理想,經CT複查,發現穿刺針雖在血腫腔內,但偏向一側,或在血腫邊緣處,先可採用調整穿刺針側孔方向,讓側孔對準血腫主體方向,同時加大血塊液化劑濃度和清除次數,大多可達治療目的,凡經此處理仍不解決問題,才可加用一微創針。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