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處理
一、0糖尿病足處理
該級屬於壞疽前期也稱高危足期,面板尚無開放性損傷或病灶。但常表現肢端供血不足,皮溫下降,乾枯,刺疼、灼疼,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骨質破壞,肌腱韌帶慢性損傷,跖骨頭下陷,跖趾關節彎曲,常形成爪狀趾、槌狀趾,拇趾外翻,足的畸形及夏科關節等,高危足等表現。因此,造成足的負重點移位,新的負重點易受損傷,肌腱韌帶容易撕裂,骨質破壞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肢端供血不足容易發生缺血性壞疽,神經病變容易發生穿透性潰瘍,感染而導致嚴重壞疽。該級處理原則:
(1)以預防壞疽為主,保護足部不受損傷。除醫護人員深入宣傳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加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患者自身防禦能力,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2)積極控制糖尿病,合理分配飲食,嚴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粘稠度,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肢端缺血和神經功能;適當運動,禁止吸菸、酗酒、可長期服用改善迴圈與微迴圈,活血化瘀藥物,軟化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迴圈,恢復周圍神經功能。
(3)積極預防危險因素
1、保持足部清潔衛生,每天應洗腳,一般洗腳水溫不宜超過患者下肢體表溫度,以防燙傷起皰感樑化膿。剪趾甲不宜太短而失去防禦能力。
2、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凍傷。但慎用熱水袋,電熱毯,紅外線,理療,火爐取暖,以免燙傷感染。並慎用按摩器按摩手足,以防摩擦面板起皰感染導致壞疽。
3、對足部有畸形者,可穿矩形鞋糾正足的負重點,或穿休閒鞋,鞋襪要命腳,不宜過緊或過鬆。鞋襪要清潔,通氣要良好,最好穿軟底布鞋,棉質襪,不穿露趾鞋,(涼鞋),禁止赤腳行走。患者不宜劇烈運動,避免雙足過度負重。預防外傷,每天應檢查足部有無面板損傷,並妥善處理。足趾或足畸形者應儘早作矯形手術,清除隱患。
4、對吸菸,胼胝,骨刺,甲溝炎,囊腫或腳癬及時請醫生治療,教育患者不要自行處理。以防消毒不嚴細菌感染,而導致壞疽。
5、對下肢供血不足,迴圈障礙者,應及時檢查下肢血管彩色超聲多普勒。動脈嚴重阻塞者,必要時早作血管重建術或介入放射學治療,以根除隱患。
該級預防工作是患者與醫護人員的長期任務。應從小問題著眼,從患者健康著想。不放過微小損傷和各種危險因素的處理。如果預防工作有力,處理得當可完全避免肢端壞疽。
二、一級糖尿病肢端壞疽的處理
該級屬於壞疽初期,面板已有開放性損傷或病灶。如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1-2度燙傷或凍傷及其他面板損傷所致的淺表潰瘍。但病灶尚未波及到肌肉組織。其處理原則:基礎治療,去腐和生肌三個階段,可同時進行。
(1)患者年齡較小,其他相關併發症較少,肢端供血尚好,創面較小,在控制糖尿病基礎治療的同時,應掌握時機,可儘早進行去腐,逐漸清除潰爛組織,有利於潰瘍癒合。
(2)患者年齡較大,體質較弱,其他併發症較多,下肢供血不足,並伴有周圍神經病變,但壞疽病變較輕者。治療重點是控制糖尿病,選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改善肢端供血,對壞疽區域性創面,每天換藥一次,清除潰爛組織,但不宜過分清創,當肢端供血得到改善,再做清創處理。並給予活血化瘀去腐生肌藥物。
(3)對水皰、血皰的處理,一般患者經過基礎治療階段,在嚴格消毒條件下,選用無菌注射器,由水皰低位處將其內容物抽出,並塗以2.5%碘酒預防感染使其乾燥。對雞眼、胼胝,作部分或全部切除,塗以生肌散,生肌膏或表皮生長因子等生肌藥物,促進面板生長,使創面早日癒合。如果處理得當可順利治癒。
二級糖尿病肢端壞疽的處理
由於皮下組織感染形成膿灶或蜂窩織炎,致病菌已侵入深部肌肉組織,造成肌肉嚴重感染,形成局灶性或多發性小膿腫,或膿性分泌物沿肌肉間隙蔓延擴大形成竇道,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膿性分泌物常由竇道口流出,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處理得當預後較好,治療原則:
(1)基礎治療階段:
1、區域性處理需要在控制糖尿病,改善肢端血液迴圈的基礎上進行。
2、區域性感染早期,膿灶形成之前應加強抗感染力度,靜點大量有效抗生控制感染。區域性可採用理療,紅外線照射,但應防止燙傷,區域性紅腫可塗中藥雙黃液溼敷,達到消炎祛腫,延續或控制發展。如處理得當可避免蔓延擴大形成竇道和膿腫。
3、區域性感染晚期,已形成侷限性膿腫並有波動感或形成竇道,應在基礎治療同時掌握時機切開排膿引流,防止小膿腫融合形成大膿腔。如果患者年齡較大,下肢供血較差,除切開引流外暫不急於作大面積擴創手術,等待全身情況好轉再進行去腐。一般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6―8.3mmol/L,下肢供血改善,區域性炎症得到相應控制,可進入去腐階段。
4、去腐階段:應對蜂窩織炎或多發性膿腫切開排膿,保持引流暢通。但避免擠壓或過分沖洗,以免感染沿肌間隙蔓延擴大。對壞死組織多采取蠶食的方法逐漸清除,但應特別注意保護肌腱和韌帶,將對預後恢復足的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創造條件。
5、生肌階段:經過去腐階段治療,壞死組織及膿性分泌物明顯減少,肉芽組織開始新生,可進入生肌階段。但仍需要基礎治療,控制糖尿病高血糖、改善迴圈與微迴圈,預防繼發感染。對壞疽創面可給予貼敷654―2外用藥膜,藥膏及中藥粉等。以達到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消炎止痛,改善區域性創面微迴圈,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使壞疽早日癒合。
三級:糖尿病肢端壞疽的處理
該級壞疽範圍,深度,進一步擴大加重。肌腱,韌帶組織已遭破壞,由於某支小動脈血流突然中斷,區域性急驟缺血而造成乾性壞疽,少數足趾或足跟、足底或足背某一部位侷限性變黑壞死或乾枯;溼性壞疽者,多由於感染進一步加重,侷限性或我發性膿腫融合,形成大膿腔,肌肉,肌腱,韌帶組織均遭破壞。足底或足背隆起,觸之有波動感,膿腫周圍炎性反應明顯,常有紅、腫,熱,痛,全身不適,體溫上升,白細胞計數增多,部分病人可能出現毒血癥臨床表現。但骨質尚未破壞。此級處理原則:
(1) 基礎治療階段
1、多數患者需要胰島素治療,控制糖尿病。改善肢端供血,同時優先控制感染出現的毒血癥,選用有效廣譜抗生素靜脈點滴,使體溫,白細胞降低到正常範圍。並給予支援療法,在不影響心腎功能前提下,加大靜脈液體輸入量,促進毒素排出,控制毒血癥。
2、對區域性膿腫及早切開排膿,減輕其內壓,對口小腔大的壞疽,應擴大切口,對多囊膿腫應多個切口,保持引流通暢,使膿性分泌物順利排出,但不宜過分擠壓或沖洗,並禁止患足負重。
3、對老年糖尿病肢端壞疽患者或嚴重的動脈硬化使肢端供血不足及其他心腦腎併發症較多者,在未控制之前雖然壞疽已被切開引流,但仍避免大面積徹底擴創,而多采取蠶食的方法,逐漸清除壞死組織。對乾性壞疽應等待與健康組織分界清楚再做處理。
(2)去腐階段
1、去腐時機的掌握很重要,當患者經過基礎治療,全身情況好轉,血糖及感染得到基本控制,迴圈與微迴圈得到改善,各種相關併發症基本控制,區域性炎症減輕,可進入去腐階段。
2、加大清創範圍和力度,逐漸清除壞死組織。但儘量保護有生命能力的肌腱和韌帶組織。
3、對局灶性或少數足趾乾性壞疽,並與健康組織分界清楚後,手術清除。
(3)生肌階段
生肌和去腐階段時機的掌握,是相對而言,不可能絕對分開,一般在去腐階段後期,壞死組織逐漸清除,分泌物明顯減少,創面比較清潔紅潤,應該側重生肌藥物的應用研究。但區域性仍需要抗生素來預防感染,特別應該保護新生肉芽組織。
四級:糖尿病肢端壞疽的處理
該級屬於重度壞疽,由於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骨髓炎及骨關節病變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指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溼性或乾性重度壞疽。由於區域性感染嚴重足骨浸泡在膿腔之中,直接加帶加重了骨骼感染或骨髓炎,骨質破壞。使肌腱,韌帶失去附著點,骨關節失去周圍組織肌腱韌帶固定和張力平衡。很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而形成假關節。另外,該級臨床上也常遇到下肢及足背,足底較大動脈突然阻塞,造成部分足趾或足的部分供血停止,而導致缺血性乾性壞死,。其處理原則:
(1)基礎治療階段
1、該級壞疽嚴重,應選用有效抗生素靜脈點滴,加大抗感染力度,多數患者需要胰島素控制糖尿病。積極改善肢端供血,加大活血化瘀,改善迴圈與微迴圈藥物,每療程15天,直到迴圈得到改善。必要時可作介入放射大血管再疏通。
2、積極控制心腎腦及其他急慢性併發症。加強支援療法,注意心與電解質平衡,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
3、壞疽區域性處理,對溼性壞疽,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逐漸清除壞死組織,保持引流暢通,每天換藥1―2次。應特別警惕厭氧菌感染,雖然氣性壞疽罕見,一旦發生可危及生命,應儘早處理。但對乾性壞疽或骨質破壞者不宜過早急於處理。最好在條件成熟,有待去腐階段清除,否則可能加重潰爛壞疽的發展。
(2)去腐階段
1、去腐生肌時機的掌握,基本上與三級壞疽處理時機相同。由於糖尿病肢端壞疽的特殊性,過早與過晚清創去腐,均對治療壞疽有很大影響。過早徹底清創不利於控制壞疽發展,其原因是患者血糖和感染尚未得到控制,肢端缺血尚未改善,各種併發症尚未基本控制,而急於徹底清創,往往事與願違,清創面積趙大潰爛越深。而且急於截肢趾不易一次成功。但過晚清創去腐,又不利於新生肉芽組織生長,影響壞疽創面癒合時間,因此,必須掌握清創去腐時機,進行分期處理。
2、對四級溼性壞疽患者,多在血糖控制接近正常,區域性感染減輕,相關併發症得到相應控制,全身情況基本好轉時。常採用蠶食的方法,逐漸清除壞死組織,加大引流深度,避免引流過淺,過緊捲曲堵塞竇道,應確保引流暢通。引流條內可放置足量外用抗生素,直接抑制細菌繁殖生長。對疑有厭氧菌感染或竇道較深,膿性分泌物較多的患者,區域性可敞開創面,高壓氧艙或紅外線照射。對大面積壞疽或已形成假關節者,應給予管型石膏固定,開窗換藥。
3、對乾性壞疽或部分足趾變黑的處理。多在肢端供血改善,區域性炎症減輕,乾性壞死與健康組織分界清楚後,可自足趾基底部切除;如果足背足底發生部分乾性壞疽,可將壞死足趾連同跖骨一併切除。多個足趾壞疽並波及跖骨壞死,可作跖骨部分截除,根據壞疽平面最大限度可做跖附關節離斷術。
4、對截趾斷端的處理,溼性壞疽或乾性壞疽,截趾或足的前部跖骨離斷,術後傷口開放還是關閉,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開放傷口對區域性換藥,引流有利,但因創面過大容易繼發感染影響癒合。對一趾乾性壞疽無明顯感染,而且足部動脈搏動尚好者,多在靠近健康組織處截趾,縫合皮瓣,放置引流;對溼性壞疽截趾或跖關節離斷後,常採取半開放創面,手術時儘量多保留皮瓣,以便縫合,縫合的目的為防止術後皮瓣攣縮。但縫合不宜過緊,縫線不宜過多,能達到輕鬆敷蓋創面為宜,如果縫線處變黑,可能縫線過緊造成區域性缺血壞死。應及早間斷拆線,改用消毒蝶形膠布牽拉皮瓣,既能防止皮瓣壞死,又可防止皮瓣攣縮,有利於縮短創面生長時間。
5、對骨質破壞感染者,除積極抗菌感染外,在清創時應對已失去生命力,脫離骨膜的死骨加以清除。慢性骨髓炎是糖尿病肢端壞疽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運用抗生素治療並非完全有效,由於足骨較小,骨鑽孔引流術不易成功。當久治不愈或影響壞疽癒合者應予以摘除。
(3)生肌階段
由於感染嚴重或缺血性壞死麵積較大,潰爛較深,程度嚴重。而且此類患者久病長期臥床,體質較差,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基礎治療和去腐治療階段的處理。
五級:糖尿病肢端壞疽的處理
該病糖尿病肢端壞疽,在壞疽中屬於極重度壞疽。臨床表現常見有三種類型,一是由於嚴重感染導致手或足大部或全部溼性壞疽;二是由於肢端較大動脈完全阻塞造成手或足大部或全部缺血性乾性壞死;三是既有感染,又有肢端嚴重缺血導致手或足大部或全部混合性壞疽。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並危及生命。
(1)基礎治療階段
1、由於該級絕大多數需要截肢手術,因此,在基礎治療階段應著重做好術前準備工作,首先控制糖尿病高血糖,改善肢端血液迴圈,加強全身和區域性抗感染力度,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控制急慢性併發症。提高患者機體抗病能力。
2、查明直接病因,儘早檢查血管彩色多普勒,必要時可做血管造影,瞭解下肢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儘早檢查肢端X線骨片,瞭解骨骼破壞情況;並監測血糖,血脂,血常規及壞疽分泌物細菌培養或塗片,瞭解致病菌株。
(2)去腐階段
1、患者下肢較大動脈粥樣硬化或血栓形成阻塞N動脈或髂、股動脈者可做取栓或進行血管重建術及介入治療,使大血管再疏通,改善下肢供血,對壞疽治療可取得滿意效果,否則對壞疽治療或截肢手術不易成功。
2、由於該級壞疽需要截肢,在截肢前壞疽區域性以預防繼發感染為主,但不可放鬆治療。應加強消毒觀念,清除壞死組織,保持引流通暢,清除膿性分泌物,減少毒血癥和敗血症隱患,伴有氣性壞疽,破傷風及其他特殊菌株感染者。
3、下肢截肢平面選擇,多在動脈阻塞部位以上近心端。最佳部位是膝下小腿中上1/3交界處,為患者利用膝關節安裝假肢提供方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