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關節科 主治醫師 朱勇

  【區域性解剖】髂脛束是全身最厚的筋膜,由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腱膜共同組成。闊筋膜張肌起自髂前上棘和髂嵴外脣前2、5釐米處,位於縫匠肌和臀中肌之間,肌腹呈梭形,纖維向下而稍向後走行,在大轉子上方移行為腱性組織,構成髂脛束前上部分的起始。臀大肌起自髂後上棘至尾骨尖部分,肌纖維平行斜向外下,其止點腱膜外上部分構成髂脛束後下部分的起始,止點腱膜的後下部分止於臀肌粗隆。髂脛束與大轉子間有一滑囊,髂脛束淺方有一皮下滑囊,外傷或反覆摩擦會引起滑囊炎症。髂脛束下止點分為兩部分,主要部分止於脛骨上端外側的Gerdy結節,另有一小部分斜行腱纖維止於髕骨外側緣,因此髂脛束攣縮所致的大轉子彈撥感有時可以傳至膝關節外側而被誤認為是膝關節外側半月板彈響。【疾病概述】臀肌、髂脛束攣縮症的病因有多種看法,有人認為是先天因素。目前多數認為其與臀大肌內藥物注射後肌肉組織發生纖維瘢痕化引起。個別患者可能與運動訓練中反覆摩擦有關。本症還常合併髂脛束腱下滑囊的炎症,部分患者攣縮病變還可累及臀中肌筋膜。

  彈響髖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1)股骨大轉子部位的彈響,合併滑囊炎是區域性有疼痛和壓痛。屈髖屈膝髖內收內旋後再伸直下肢時會誘發彈響和彈撥感。患者亦可主動誘發彈響,個別患者可無彈響徵。髖關節內收、內旋和屈曲受限。(2)步態異常,雙下肢呈外旋、外展狀。(3)站立位雙下肢不能完全併攏或困難。(4)坐位時雙膝不能併攏,不能做膝關節重疊(翹二郎腿)動作。臥位直腿不能坐起。(5)不能並膝下蹲。(6)有些患者沿臀大肌方向可觸及攣縮帶,內收髖時更明顯。(7)骨盆正位片可見“假性髖外翻”。(8)若雙側攣縮程度不同,會出現骨盆傾斜和脊柱側彎。

  【手術適應徵】一般患者,如果對日常生活和體育運動無明顯影響,僅有彈響無疼痛等症狀,不一定需要手術。如果症狀明顯,對生活和運動有影響可以考慮手術。運動員患者如果因本症影響訓練或影響動作質量,應考慮手術。目前無確定療效的保守治療方法。

  【手術步驟及術中注意事項】

  手術可以採用切開手術或關節鏡下鬆解術。

  1、 切開手術:

  2、 關節鏡下鬆解術:

  近年來內鏡技術的發展使得本手術亦可在關節鏡下完成,由於創傷小,效果肯定,操作安全,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其優點為:(1)關節鏡監視下手術,視野清晰,對血管、神經可以清晰地辨認,且工作區遠離坐骨神經、臀上和臀下神經的解剖部位,避免損傷坐骨神經、臀上和臀下神經。(2)用射頻汽化僅作用表層1 mm,對周圍組織無損傷,且止血效果好.不廣泛剝離肌肉組織傷小,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區域性血腫形成。(3)手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術後組織反應輕,有利於早期功能鍛鍊和康復。

  【術後處理與康復】負壓引流24-48小時拔除,術後臥床休息自由體位,注意觀察患病部位出血情況及彈力繃帶的鬆緊度。負壓引流24-48小時拔除。單側手術48小時後即可扶拐下地行走,但術後3日內不建議過多活動。術後8日可扶單拐或去拐行走及屈髖(坐位)。術後二週左右拆線,鼓勵髖內收(翹二郎腿),不用拐。術後四周,運動員患者可逐步恢復訓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