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明盛

  顱內動脈瘤被稱為人體的“定時炸彈”,它的破裂是造成腦出血致死的重要原因。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專家對473名患者的分析研究表明,顱內動脈瘤的大小不是衡量瘤子是否容易破裂的最準確指標,顱內動脈瘤體長度和寬度的比值越大,破裂的風險越大。這一研究成果對發現和預防腦出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見的腦卒中(腦出血)病因之一,而其中80%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所引起。破裂後,12%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就死亡了,40%住院患者於出血後1個月內死亡,1/3患者遺留下神經功能缺陷,是高致殘和高致死疾病。而早期判定什麼樣的瘤體容易破裂,是早期發現和預防的關鍵,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機率和生存質量。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宋劍平醫師等研究人員對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473名顱內囊性動脈瘤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有426例動脈瘤破裂,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隨瘤體長度與瘤頸寬度的比值(AR值)增高而增大,且AR值不受動脈瘤分佈部位影響。

  AR值不僅考慮到瘤體大小,也考慮到瘤頸因素,而且AR值不受瘤體存在部位的影響,可以作為評估動脈瘤內血流動力學的獨立指標來預測動脈瘤的破裂風險,比單純使用瘤體長度預測破裂風險更敏感。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還需要多中心合作研究,通過更大樣本量的分析,找到AR值臨界風險值。這一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協和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共同推薦,發表在近期的《中華醫學雜誌》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