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主任醫師 竇啟鋒

  前列腺癌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美國黑人前列腺癌發病率為全世界最高,目前在美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經超過肺癌,成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腫瘤。近年來在我國呈明顯上升趨勢。在我國由於許多患者就診時多已發生轉移,或者在原發侷限病變行根治性治療後發生復發和轉移,因此內分泌治療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1941年,Huggins和Hodges發表了獲得諾貝爾獎的有關雄激素去除對晚期前列腺癌的作用的研究,開創了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先河。前列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包括聯合內分泌治療(CAB)、單獨去勢治療、新輔助內分泌治療(NHT)、輔助內分泌治療(AHT)及間歇內分泌治療(IAD)等,而前列腺癌經內分泌治療後由激素依賴性轉變為非激素依賴性,最終轉化為激素不敏感性腫瘤,是前列腺癌患者癌特異性死亡的原因。近年來研究表明完全雄激素阻斷並不能延長前列腺癌細胞進展到非雄激素依賴的時間,同時完全雄激素阻斷帶來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如性慾低下,勃起功能障礙,疲勞,智力下降,心理障礙-精神抑鬱,肌力降低,脂肪聚積,生理活動和整體活動能力降低,同時增加了患者的相關治療費用。

  Goldenberg等提出的IAD治療的新概念認為,全雄激素抑制間斷後,存活的腫瘤細胞通過補充雄激素而進入到正常的分化途徑,從而恢復凋亡能力,並能推遲進入激素非依賴性細胞的程序。從此以後不斷有大量報道採用IAD概念在臨床上治療前列腺癌。近年來有研究表明間歇內分泌治療能推遲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細胞向非依賴性細胞的轉化,同時減少藥物用量和毒副作用,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降低治療費用。

  間歇內分泌治療生物學基礎

  Huggins等在1941年發現前列腺癌細胞的存活和生長需要一定雄激素水平,在雄激素缺如時,前列腺上皮細胞通過程式性細胞凋亡過程使腫瘤體積減小,細胞數目減少,前列腺特異的蛋白質PSA下降。如果在雄激素缺如時前列腺上皮細胞不能誘導凋亡,並持續性生長則該種細胞稱為非雄激素依賴性細胞。完全雄激素阻斷治療的最終結果幾乎都是非激素依賴狀態,一旦腫瘤呈現出激素非依賴特性, 一旦進展為雄激素不敏感細胞後,對所有化療細胞毒藥物產生高度耐藥性,對任何進一步的治療效果均很差。有些化療藥物腫瘤緩解率約20%,但這些腫瘤消退期極短,而且至今還沒有任何細胞毒治療可明顯延長前列腺癌病人的生存率。

  雄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細胞的產生有幾種學說:

(1)克隆選擇性學說:由腫瘤遺傳不穩定隨機產生抗凋亡的雄激素非依賴性細胞克隆選擇。

(2)適應性學說:睪丸切除後,去除了前列腺內60%的雄激素,而來自腎上腺的雄激素未清除,癌細胞在低濃度雄激素的環境下,逐漸適應。由雄激素抑制適應機制和生長因子的上調節,逐步變成雄激素不敏感細胞。

(3)抗凋亡基因學說:前列腺基底細胞內含有大量抗凋亡基因,Bcl-2或突變型p53,這些基因均具有抗凋亡功能。

(4)雄激素受體(AR)突變和表達消失,對雄激素不敏感,使抗雄激素治療失去效應。1993年Sher與Kelly發現緩退瘤治療反應良好者,長期應用後症狀復又加重,PSA升高,撤除藥物後,症狀迅速好轉,PSA亦下降。這種緩退瘤撤除綜合徵與AR突變有關。該綜合徵發生率約44%-75%,多在用藥後3年發生。過去15年,大多把治療失敗歸結為雄激素產物的抑制不完全,因此試圖最大限度去除雄激素,即聯合應用能抑制和阻斷來自睪丸和腎上腺兩方面的激素。但這種方法增加了治療相關副作用和費用,大多數病人進展時間僅推遲3-6個月。

(5)多肽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皮生長因子(EGF)在前列腺中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於前列腺基質及上皮細胞起到促進分裂,調節腺體與基質細胞比例的作用。在前列腺癌中, EGF由旁分泌作用轉化為自分泌作用刺激癌細胞產生而無抑制生長作用。

  雄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的產生機制較為複雜,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完全合理解釋這種複雜的現象,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總體來說,目前的證據表明在雄激素缺如狀態下能夠生存的前列腺細胞癌可以通過補充雄激素獲得抗凋亡潛能從而延長進展到非激素依賴的時間。

  間歇內分泌治療動物模型

  LNCaP是一種人類身體細胞來源的可分泌PSA的激素依賴性腫瘤細胞,研究者將他們種植於裸鼠體內,並分別進行間斷雄激素與連續的雄激素阻斷治療。兩者相比,LNCaP腫瘤發展到非激素依賴的時間, 間斷雄激素阻斷組用77天而連續的雄激素阻斷組則用了26天。閹割後,連續的雄激素阻斷組在28天時血清PSA值均高於閹割前,而間斷雄激素阻斷組在70天后只有75%高於閹割前。該組資料說明間斷雄激素阻斷在動物模型中確有可能延遲發展到腫瘤非依賴的時間。

  間歇內分泌治療臨床應用

  間歇內分泌治療方法是指前列腺癌行內分泌治療一段時間後PSA<0.2ng/ml,維持3-6個月後 可停止治療一段時間,待PSA回升至一定界值後重新開始內分泌治療,如此迴圈往復。在雄激素缺如或低水平狀態下,能夠存活的前列腺癌細胞通過補充的雄激素獲得抗凋亡潛能而繼續生長,從而延長進展到激素非依賴的時間。IAD的優點包括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能延長雄激素依賴時間,可能有生存優勢,降低治療成本。IAD的臨床研究表明在脫離治療期間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如性慾恢復等。可使腫瘤細胞對雄激素依賴時間延長,而對病變進展或生存時間無大的負面影響。IAD更適於侷限性病灶及經過治療區域性復發者。

  臨床應用中相關問題

  IAD的治療模式:多采用MAB方法,也可用藥物去勢(LHRH-a),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和布舍瑞林,或甾體類醋酸環丙孕酮(CPA)。

  IAD的停止治療標準:理論上,激素阻斷應維持到最大去勢所導致的凋亡及腫瘤的退化時,並在腫瘤細胞發展到非激素依賴前停止。IAD每週期治療的時間及停止治療的標準各家報告不一,多數學者認為在PSA<0.2ng/ml後應持續數月(3-6個月),然後再停藥。少數報告停藥標準為PSA<4.0ng/ml。國內推薦停藥標準為PSA≤0.2ng/ml後,持續3-6個月。

  間歇治療後重新開始治療的標準:IAD治療後重新開始治療的標準也存在很大差異。如PSA恢復至>4ng/ml、10-20ng/ml、20ng/ml及升至治療前的1/2,對於PSA下降80%而未達到正常值者,在PSA上升了最低值的20%時重新開始治療。目前國內推薦當PSA>4ng/m1後開始新一輪治療。

  IAD適應證:侷限前列腺癌,無法行根治性手術或放療;區域性晚期患者(T3-T4期);根治術後病理切緣陽性;根治術或區域性放療後復發。

  IAD的意義及潛在風險可能保持前列腺癌細胞的激素依賴性,延緩前列腺癌細胞進展到非激素依賴性的時間,最終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治療潛在的風險:是否可加速雄激素依賴性向非激素依賴性的發展;在治療的間歇期病灶是否會進展,尚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或排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