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師 陳炳強

  近幾年來,噪音、壓力、生活習慣等問題導致聽障及耳鳴發病率增加,聽障、耳鳴做為一類常見病越來越多的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看聽力門診的人數在逐漸增加,人的一生中大約15%的人一生中會不同程度地受到耳鳴的干擾。

  瞭解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聽力的發育,聽覺的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後天的重塑,嬰兒大約在三個月時開始對聲音出現反應,後在聲刺激下逐漸形成聽力,以及形成我們後天的語言。

  研究表明耳鳴可能源於耳蝸,在聽覺通路上以異常時間構型的方式被辨認,經過皮層下中樞的加強,最後形成耳鳴的感覺(包括心理成分)。

  其中聯合皮層、邊緣系統、前額皮層與耳鳴引起的感覺及不良情緒有密切關係;大腦的可塑性變化在嚴重耳鳴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大腦把耳鳴作為一重要訊號而加強對其的感知並捕捉與耳鳴相關的任何變化,形成不良情緒與耳鳴之間的惡性迴圈。

  另一方面聽覺在形成中表現為對靜態的聲變化不敏感,對動態的聲變化敏感。所以出現了“聽不到自己的心跳,卻能聽到他人的心跳”現象。聽力下降了,大腦皮層中原可以聽到的聲刺激不存在了,大腦皮層中原有的信噪比弱化了,不能保持原有聽覺記憶及信噪比平衡,於是耳鳴(噪音)可能就出現了。

  所以耳鳴常伴有聽力問題,聽力有問題一定要早診治。要早期重建大腦皮層信噪比,突出聲音的影響。這時聲資訊治療就尤其重要。

  現實中出現耳鳴多數情況下是伴發聽力下降的,也有部分耳鳴出現現有條件不能發現原因的,也就是說沒有聽力下降的耳鳴。

  目前對於耳鳴的研究處於假說推理階段,認為耳蝸病變區域並不是決定耳鳴音調的唯一因素,耳鳴是外周和中樞病變共同影響的結果。有些蝸後病變早期僅有耳鳴表現,如聽神經瘤。另人一些突發腦部病變出現耳鳴。還有一些如:一側耳鳴會逐漸變為雙側耳鳴,且雙側耳鳴音調相同;切斷或破壞耳鳴側的耳蝸神經,耳鳴的感覺仍然存在;幾乎無聽覺的聾耳亦可有耳鳴。

  耳鳴的匹配試驗提示耳鳴的響度要低於聽閾10分貝左右,大宗耳鳴病例的純音測聽和耳鳴音調匹配的資料後,發現聽覺損失的頻率範圍與耳鳴音調相關,但並不完全一致。

  它可能源於耳蝸,在聽覺通路上以異常時間構型的方式被辨認,經過皮層下中樞的加強,最後形成耳鳴的感覺(包括心理成分)。其中聯合皮層、邊緣系統、前額皮層與耳鳴引起的感覺及不良情緒有密切關係;大腦的可塑性變化在嚴重耳鳴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大腦把耳鳴作為一重要訊號而加強對其的感知並捕捉與耳鳴相關的任何變化,形成不良情緒與耳鳴之間的惡性迴圈。

  耳鳴的臨床客觀檢測

  從80年代起,學者們試圖通過記錄自發或誘發電活動的途徑找到證實耳鳴存在的電生理指標,其理論依據是耳鳴作為一種被異常感覺的“聲音”,應該在聽覺系統的某一水平被反映出來,但至今的各種結果卻似是而非。

  耳鳴電生理檢查結果模稜兩可的原因可能有:

  ①所用的測試手段不夠靈敏;

  ②耳鳴訊號與背景噪聲之間的比率不夠大而難以被辨別:

  ③耳鳴可能以自發活動降低的形式表現;

  ④耳鳴響度與其導致的煩惱程度無關;

  ⑤耳鳴可能代表一分散現象,即是許多腦區相互關係的體現等。

  綜上所述,耳鳴涉及聽覺系統和某些腦區的異常常引起較強的、不易淡化的情緒反應,並伴有不同亞型的聽覺過敏。至今尚無客觀的檢測和衡量耳鳴的方法,尚末完全闡明耳鳴形成的機制。發展建立一套系統的耳鳴分類方法將有助於今後的治療。

  耳鳴發生後,一定要及早就醫,易於查出耳鳴的病因,治療也常有效,對於超過二週的耳鳴,治療起來就比較難,這時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聲資訊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靠後天的聽覺再塑造來修復己經存在的不可逆病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