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慄華

  潰瘍性結腸炎診斷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非特異性炎性腸病,可能與遺傳、飲食過敏、感染、自身免疫、精神抑鬱及焦慮等因素有關。本病主要累及大腸黏膜層,病變從直腸遠端向近端發展,呈連續性,遠端重於近端。臨床上以直腸、乙狀結腸受累多見,其中病變侷限於直腸者稱潰瘍性直腸炎或遠端結腸炎。主要併發症有中毒性結腸擴張、癌變等。本病可發生任何年齡,但以20~40歲者多見。常見於不吸菸者。關於診斷本病呈慢性過程,起病隱匿,病程遷延數年至十餘年,常呈發作期(活動期)與緩解期(靜止期)交替。多數患者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就診。腹瀉次數及便血與病變輕重程度有關: 輕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少量或無; 重者每日10次以上,膿血顯見。患者多伴有腹脹、發熱、體重減輕。有典型臨床表現者,結合結腸鏡、鋇劑灌腸發現始於遠端結腸的黏膜連續性、糜爛潰瘍性炎症可初步做出診斷。臨床上可分為慢性復發型、慢性持續型、暴發型和初發型等型別。嚴重程度可分為輕、中、重3度。病變範圍可累及直腸(>95%)、直乙結腸、左半結腸、全結腸。病情分期可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腸外表現及併發症包括關節、面板、眼部、肝膽等系統受累; 併發症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及癌變等。需鑑別的病症主要有感染性腹瀉、結腸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炎、放射性結腸炎等,需多次糞便培養痢疾桿菌、非傷寒沙門菌、空腸彎曲菌、塗片找阿米巴併除外血吸蟲感染等。結腸鏡檢查是關鍵。

  內鏡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方法。

  關於治療治療目的是控制急性發作、緩解症狀、防止併發症及預防復發。輕症者以水楊酸製劑為主,必要時可輔以區域性灌腸或給予中藥製劑; 重型者在使用水楊酸製劑和區域性灌腸基礎上,需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者加用免疫抑制劑或使用生物製劑。同時要加強全身營養和對症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血及白蛋白,重症及暴發型者需給予TPN或要素飲食。

  治療上活動期和緩解期都要用藥,但藥物種類和劑量並不相同。水楊酸製劑是主藥。

  水楊酸製劑傳統的藥物有柳氮磺胺吡啶,藥物比較便宜,口服後需由腸道細菌分解成5-氨基水楊酸(5-ASA)發揮治療作用,發作期用藥4~6g/d,分4次口服,病情緩解後改為2g/d維持。但該藥在細菌分解時也會產生磺胺成份,可引起許多副作用,如頭痛、關節痛、噁心、嘔吐、皮疹、白細胞減少、尿路結石、肝功能損傷。服藥期間應定期複查血象,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因為要長期服藥,目前主張應用無磺胺組分的新型氨基水楊酸製劑,如莎爾福、艾迪莎等,但藥物太貴。

  總體上新型水楊酸製劑在臨床上用藥量及療效上與SASP相似,但副作用發生率低。一般來說,所有潰結患者均推薦終生維持治療,尤其是左側結腸炎或廣泛性結腸炎,以及每年復發1次以上的遠端結腸炎患者,但潰瘍性直腸炎已緩解2年或不願接受該類藥物治療者可停止治療。

  關於區域性灌腸治療口服藥物能到直腸部位發揮作用較少,多數可能包埋於糞便中,因此對於便血的患者,灌腸治療更為重要,療效也更確切。灌腸液主要由利多卡因、甲硝唑、地塞米松等組成,也可採用中藥錫類散和冰硼散、苦蔘鹼合劑等保留灌腸。患者可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會自己在家庭灌腸,即可方便治療,也省很多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