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楊森

  靜脈血栓栓塞每年的發病率大約是0.1%,發病率隨年齡逐漸增加,60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高達1%,一半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都和深靜脈血栓相關,為減少出現致命性肺栓塞的機率,對病人進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據Virchow提出的觀點,靜脈血栓的形成有三大因素,即靜脈壁損傷、靜脈血流淤滯和血液高凝狀態。深靜脈血栓大多來源於小腿肌肉靜脈叢,未經治療的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大約有25%延伸累及近端靜脈,而大多數致命性栓塞都來源於近端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可無症狀或在受累部位的上方有壓痛、疼痛、水腫、溫度增加、面板色澤改變以及淺表靜脈隆起,DVT影響、股和髂靜脈,在腹股溝的股三角,大腿中部或窩在受累靜脈上方可觸及硬的條索。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在小腿、大腿、髖部及下腹部可見擴張的淺表側支靜脈。由於至少有三支主要的靜脈彙集小腿的血流,一支靜脈血栓形成不影響靜脈迴流,故不會產生水腫、皮膚髮紺和淺表靜脈擴張。病人主訴站立或行走時有痠痛或疼痛,休息及將下肢抬高通常可獲得緩解。

  1、診斷

  在50%的病例,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不能單獨由臨床診斷,Homan徵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水腫亦可能由於其他原因,由於臨床診斷的不可靠性,需要進行一些準確的診斷實驗,由於血管造影本身的特點,技術上的要求、花費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等多方面的原因,使該診斷措施在臨床上並不是經常使用。在懷疑有深靜脈血栓時多采用無創性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診斷DVT的首選診斷方法,據報道,靜脈超聲對症狀性、中央型DVT診斷的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96%;對周圍型DVT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0%和70%。研究表明,血漿D-二聚體含量的檢測也是DVT篩查的一種有效手段。研究發現,靜脈造影證實為DVT患者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若用以D-二聚體>50ng/ml為陽性,則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5%和77%,陰性預測值為92%。因此,疑似DVT患者D-二聚體結果正常,有助於排除DVT的診斷。深靜脈造影仍是DVT診斷的“金標準”,如診斷可疑應作靜脈造影,肺掃描或肺動脈造影可發現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如漏診,可導致肺栓塞而死亡。但如果未經超聲檢查,靜脈造影或肺掃描就應用抗凝治療會有嚴重出血的危險。

  2、治療

  一旦確診為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肺栓塞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近年來DVT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溶栓、抗凝、濾器置入以及其他介入治療手段,偶爾需手術治療。

  2.1 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和抬高患肢高於心臟水平30°,急性DVT,需臥床休息1~2周,使血栓緊粘附於靜脈內膜,減輕區域性疼痛,促使炎症反應消退。

  2.2 抗凝治療 目前是最基本的治療DVT手段,常用的藥物有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華法林等。

  2.2.1 傳統普通肝素(UFH) 通常是在給予負荷劑量後再進行持續靜脈輸注,比如先以80IU/kg的負荷劑量靜脈推注,繼以18IU/(kg・h)的劑量進行維持;6h複查APTT,根據APTT調整用量,使APTT在正常對照1.5~2.5倍範圍內;長期使用肝素(>1個月)會導致骨質疏鬆和肝素誘發的血小板減少症,有肝素引起血小板減少症病史的患者需要採用其他抗凝藥物,如:danaparoid,lepirudin,argatroban。

  2.2.2 低分子肝素(LMWH) 有資料分析顯示,對於預防靜脈血栓栓塞復發,低分子肝素與傳統肝素效果相同,但是低分子肝素導致的出血情況較少。低分子肝素通常皮下注射,1天1~2次,按體重調整劑量,一般不需要監測。儘管低分子肝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要少於傳統肝素,但是低分子肝素經常會與抗體發生交叉反應,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症,因此有該病史的患者應禁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導致的骨質疏鬆症也少於傳統肝素。LMWH不通過胎盤屏障,孕婦使用較安全。LMWH抗凝效果用抗Xa水平評估,使其在0.5~1.5U/ml之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