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技師 陳太生

  人的每個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內耳由耳蝸和前庭組成。前庭是由充滿液體、相互連通的兩個耳石器和三個半環狀的半規管組成,負責感知人體空間位置和運動狀態並調節人體平衡,其功能異常是引起眩暈的主要原因。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常見眩暈症之一,其基本病理過程是某種致病因素使內耳耳石器的耳石脫落並異位進入某一半規管內,由於重力作用,異位耳石隨體位或頭位改變在半規管內遊動並帶動內淋巴液流動,對半規管感受器構成異常刺激,這時BPPV就發生了。

  BPPV具有以下臨床特點:患者主訴多在躺下、坐起或臥床左、右翻身時發生,甚至長期被限制在某一個體位,如只能左/右側臥位休息;在誘發體位/頭位時,眩暈往往發生在數秒的潛伏期之後;眩暈同時伴有相應強度的眼震,並且眩暈與眼震強度呈現為漸強漸弱特徵;不同型別的BPPV的眼震具有其特異性;眩暈和眼震持續時間短,僅數秒、數十秒,一般不超過1分鐘;重複誘發體位誘發性眩暈及眼震多具有疲勞性。BPPV多不伴有耳鳴、耳聾等。頭外傷、區域性炎症和病毒感染、內耳神經末梢的退行性變是主要病因,常繼發於前庭神經炎、迷路炎、後迴圈缺血等疾病,也有部分患者為原發性。本病屬於耳科診治範疇。

  BPPV半規管結石症和半規管壺腹嵴頂結石症的發病機制學說已經獲得共識,基於該學說而產生的Epley(1992)、Semont等耳石復位治療方法亦被耳科、神經內科等學科接受。耳石復位的基本診療過程是:首先對引起BPPV的異位耳石進行準確定位,然後最適宜在紅外視訊眼震儀監視下對患者實施特殊的體位運動,使異位遊離到半規管中的耳石迴歸原位而終止眩暈發作。該治療過程短則僅需十幾分鍾,一般1-2次復位治療即可解除眩暈。2006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首次釋出了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估” 指導方案,2008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也制定了BPPV的臨床診療指南,對BPPV診斷、治療產生了規範效果。

  既往由於藥物治療對BPPV無效,也缺乏其他有效治療措施,既往以保守治療為主,主要採用前庭習服訓練,但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訓練中反覆誘發的眩暈而終止治療訓練。而各種手術治療因固有的併發症、危險性及療效的不確定性更不易被患者接受,BPPV一度成為困擾患者和醫生的常見難題之一。BPPV耳石復位治療因其神奇效果的即時性、可靠性,堪稱人類醫學史上的又一個奇蹟,更是廣大BPPV患者的福祉。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眩暈診療康復中心”於1999年率先在天津市成功引進該項技術,目前該治療方法已成為國內外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的首選措施。

  耳石復位作為BPPV最便捷、有效的治療方法,其成功復位的基礎是對責任半規管及耳石進行準確定位,並需要與一般的位置性眩暈相鑑別。因為多種前庭性眩暈的發作期也存在與BPPV性眩暈類似的表現,如不敢轉頭、起臥及向一側翻身等,許多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醫生也往往將此類眩暈誤認為BPPV。因此,在耳石復位技術成熟的條件下,對責任半規管、耳石準確定位及與一般的位置性眩暈相鑑別是BPPV耳石成功復位的關鍵環節。本院 “眩暈診療康復中心”在該關鍵環節的研究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BPPV治療的長期共識之一就是藥物無效,其實這是既往對BPPV病因不清情況下的不確切結論。針對BPPV耳石脫落的不同成因,基於防止復發的目的,為阻止或減少耳石再脫落並促進其代謝、胞飲吸收,支援性藥物治療還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