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頜面外科 主治醫師 喬峰

  智齒是人類的第三磨牙,牙齒生長在人類的頜骨上,頜骨的生長髮育大約十八歲完成,智齒的正常萌出也在十八歲左右,因此第三磨牙俗稱“智齒”。智齒平均每人長有2-3顆,最多一人可長有4顆。但是,由於智齒在頜骨生長、發育和萌出過程中常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而不能正常萌出,據不完全統計上頜阻生智齒佔8.5%,下頜佔52.4%。可見阻生智齒之多,波及人群之大。那麼,哪些因素造成智齒阻生呢?我們先從頜骨的生長髮育開始分析。

  一、頜骨的生長髮育

  頜骨分上頜骨和下頜骨,上頜骨的下端和下頜骨的上端為牙槽嵴,上、下牙槽嵴上先有20顆乳牙長出,後有28顆-32顆恆牙替換萌出。上下頜牙列形成馬蹄鐵形狀,上下頜牙與牙之間形成咬合關係。6歲左右,第一磨牙萌出,俗稱“六齡齒”。上、下六齡齒形成咬合關係後也確定了牙合關係。上頜牙弓覆蓋在下頜牙弓上。雖然這時上、下頜骨的生長髮育還在同時進行,但下頜骨的生長髮育在上頜骨生長髮育和牙合關係控制下進行的。

  1、下頜骨的生長髮育

  下頜骨由第一腮弓的下頜突發育而成,首先在下頜突的中心形成一條下頜軟骨,又稱Mechel軟骨。胚胎第6周時,該軟骨已完全形成,在Mechel軟骨側方位於切牙神經和頦神經交角處出現結締組織聚集區,分化成骨細胞、出現膜內骨化,形成最初的下頜骨。骨化從此中心在下牙槽神經的下方逐漸向後擴充套件,沿切牙神經的下方向前擴充套件,形成骨組織。

  同時骨化也在上述神經的兩側向上擴充套件,逐步形成下頜骨體部的內、外側骨板和下牙槽神經管和切牙神經管。下頜支是由另一個骨化中心發生的,首先在下頜孔的後上方出現一致密的胚胎性結締組織,以後出現骨膜內成骨,骨化形成下頜升支和喙突。

  髁突在下頜支骨化中心的後方,是一個錐形的軟骨,髁突軟骨與下頜骨體的骨化中心融合形成下頜骨。髁突軟骨隨生長髮育發生軟骨內骨化並形成髁頭。在接近出生時,髁突與下頜體融合出即下頜角處骨組織不斷形成,並出現肌肉的附著,使結合增強,同時髁頭的生長使髁突高度增加。但下頜骨的生長大部分是出現在出生後。

  出生後下頜骨的生長髮育主要有兩種方式,除髁突處軟骨內成骨外,下頜骨的大小的增加主要是由骨膜內成骨形成的。這種骨膜下骨表面基質的沉積又與肌肉的作用、髁突的生長和牙的萌出有關,並由此決定下頜骨的生長,符合功能性生長的理論。

  (1)下頜骨體部垂直方向的生長:隨著下頜骨內牙胚的發育,牙槽骨也在發育;同時下頜骨下緣也不斷有新骨形成,使下頜骨體的垂直高度增加。

  (2)下頜骨前後方向的生長:主要依靠下頜升支後緣的骨形成和前緣的骨吸收,使下頜升支後移,下頜骨延長。同時骨形成比骨吸收快,升支寬度增加。下頜骨長度生長不足,是造成智齒阻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下頜骨內外方向的生長:骨板外面有新骨沉積,骨板內面有相應的骨吸收,使下頜骨體積增大,同時骨板得以保持一定的厚度。

  (4)下頜髁突與喙突的生長:髁突是下頜骨的主要生長中心,是頜面骨中最後停止發育的。胎兒期時在已形成的骨化髁突和喙突表面出現繼發性軟骨,軟骨仍在不斷增厚,同時靠近骨組織側逐漸骨化,由於髁突軟骨和喙突軟骨的不斷增生和骨化,使下頜升支和喙突不斷變長。大約到20-25歲髁突才完全骨化不再生長。

  2、上頜骨的生長髮育

  上頜骨由第一鰓弓的上頜突、側鼻突和中鼻突共同發育而成,分別形成後牙區上頜骨、上頜骨額突和前頜骨。上頜骨是通過骨膜內骨化發育的,骨化中心位於眶下神經發出上前牙神經處和前頜骨處,從骨化中心向各個方向生長,向下形成上頜骨額突,向後形成顴突,向內形成顎突,向下形成牙槽突,向前形成上頜的表面組織。

  新生兒的上頜骨結構緻密,短而寬,以後主要是骨的表面增生和骨縫的間質增生而向下、向前及向外生長,使上頜骨的長度、寬度和高度都有所增加。上頜骨的外側骨板較內側骨板薄,而上頜智齒所在的上頜結節骨質也較薄。

  上頜竇在胚胎三個月時開始形成,出生時仍是一個始基結構,直徑約5-10mm。其發育主要在出生後,12~14歲上頜竇發育基本完成,以後由於上頜竇向牙槽突方向生長,使上頜竇與牙根十分靠近,18歲時發育完全完成。

  二、智齒的生長髮育和萌出

  1、 智齒的生長髮育

  牙的生長髮育是一連續過程,包括牙胚的發育、組織形成和萌出。智齒的牙胚4-5歲時在下頜支內開始形成,7-10歲時開始形成硬組織,在17-21歲時開始萌出。

  (1)牙胚的發育

  牙胚是由牙板的末端結締組織細胞增生形成的,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成釉器:起源於口腔外胚層,形成釉質。

  牙乳頭:起源於外胚間葉,形成牙髓和牙本質。

  牙囊:起源於外胚間葉,形成牙骨質,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是包繞在成釉器及牙乳頭表面的外胚間葉結締組織,在牙萌出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乳牙胚形成後,在牙胚舌側下端會形成相應的恆牙胚,而恆磨牙牙胚是由牙板後方遊離端向遠中生長形成,並與上下頜弓的長度保持一致。開始時頜骨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這些牙胚,因此上、下磨牙發育時其合面先分別朝向遠中、近中方向,後由於頜骨的發育以及牙根的生長而移到正常位置。

  (2)牙體組織的形成

  牙硬組織的形成從生長中心開始,磨牙的生長中心位於牙尖處,各生長中心形成生長葉,生長葉融合處形成發育溝。

  ①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

  成牙本質細胞先形成一層牙本質並向牙髓中央後退,緊接著成釉細胞分泌一層釉質並向外周後退,如此交叉進行,層層沉積,直至達到牙冠的厚度。智齒牙冠完全形成大約在12-16歲。(見圖1)

  ②牙根的形成

  牙冠即將完成發育時,牙根開始發生。牙根的生長來自於上皮根鞘,上皮根鞘內側包繞的牙乳頭可分化成成牙本質細胞,形成根部牙本質,其內牙乳頭形成牙髓。上皮根鞘繼續生長離開牙冠向牙髓方向呈45 角彎曲,形成一盤狀結構,稱為上皮隔。上皮隔圍成一個向牙髓開放的孔,這是未來的根尖孔。

  這是多根牙根分叉區形成前的牙根發育方式,多根形成時,首先在上皮隔上長出兩個或三個舌形突起,與對側突起相連,將單一孔分割成兩個或三個孔,將來形成兩個根或三個根,每個牙根的生長速度相同。在牙根的發育過程中,上皮隔的位置保持不變,隨著牙根的伸長,牙胚向口腔方向移動,併為牙根的繼續生長提供間隙。

  (3)牙周組織的形成

  牙根形成時,其周圍牙囊內細胞分化為成牙骨質細胞、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別形成牙骨質、牙周膜、牙槽骨。

  2、智齒的萌出

  牙萌出是指牙冠形成向合面方向移動,穿過骨隱窩和口腔黏膜達到功能位置的一個複雜過程。

  (1)萌出機制

  牙萌出是一個多因素參與的複雜過程,對其萌出機制還不是十分確定,萌出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兩種生物學行為:

  ①牙槽骨的吸收

  牙萌出的過程中,牙槽骨隱窩記憶體在廣泛的骨改建,在合方出現破骨細胞調節的骨吸收,而在發育中牙根周圍的基底部區域則出現骨新生。牙槽骨吸收使恆牙胚合方引導管增寬,從而能容納牙冠通過,此過程在牙萌出中有重要意義,對於埋伏在牙槽骨中的未萌牙齒,萌出的關鍵是骨吸收形成萌出通道。另外,發育中的牙齒根尖部的新骨形成也是牙萌出動力之一。

  ②牙囊的作用

  牙萌出時合方骨組織吸收形成萌出通道、根分叉區的骨形成、牙根生長以及基底部骨沉積將萌出中的牙齒移動到萌出通道上,這些事件均由牙囊調控,合向、周圍以及根尖部牙囊均發生變化。合向部位的牙囊與口腔黏膜固有層相連,形成引導管,牙萌出時此處牙囊單核細胞增多,並接收成釉上皮發出的訊號,然後遷移至骨陷窩表面轉化成破骨細胞並吸收牙槽骨形成牙萌出通道隨著牙齒冠方移動.

  牙根隨之生長來填充被動產生的空間,根尖部的牙囊組織為牙根形成提供必要的空間並引導牙根向正常方向生長,基底部牙槽骨的沉積也是牙萌的動力之一;在牙根周圍,牙囊組織形成牙周膜,其中佔多數的成纖維細胞收縮可帶動牙周膜纖維收縮,牽引牙齒向萌出方向移動,這種變化牙進入口腔後起開始發生。另外,牙囊還可以分泌調控因子與星網狀層分泌的細胞因子相互作用調控牙的萌出。

  有學者認為恆牙胚在牙槽骨中處於一個流體靜壓力平衡系統中,乳牙受咬合力或正畸力後,平衡被打破,圍繞恆牙胚的牙囊將受到的流體靜壓力轉變為細胞內外基質的生物化學訊號,產生一系列形態學、細胞學和生物化學改變,進而對牙齒萌出起調節作用。

  (2)萌出過程 可分為以下三期:

  ①萌出前期

  主要變化是牙根形成過程中,牙胚在牙槽骨內的移動。這種移動有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牙胚的整體移動,二是牙胚一部分保持固定而另一部分繼續生長使牙胚的中心發生改變。前者是指頜骨發育時,由於骨組織吸收及其相反方向上的骨組織形成,造成牙胚整體向骨形成方向移動;後者指牙根形成時,上皮隔處於固定位置,牙冠逐漸向口腔黏膜方向移動,牙槽突高度也增加。

  ②萌出期

  牙通過萌出通道進入口腔到咬合接觸,從牙根形成2/3開始。智齒萌出一般在17-21歲。

  ③萌出後期

  也叫功能性萌出期,當牙萌出到咬合建立後,周圍牙周組織和骨組織改建,根尖牙骨質和牙本質沉積,根尖部完全形成,一般要經過2-3年時間,智齒牙根完全形成大約在18-25歲。合面的不斷磨耗也由牙的輕微合向移動補償,此外牙也有輕微的側向運動。

  三、頜骨、智齒髮育與智齒阻生的關係

  1、先天性因素

  (1)頜骨發育的退化

  隨著食物的不斷精細,人類咀嚼功能減退,頜骨生長髮育也有明顯退化,主要表現為下頜支與頜弓的長、寬、高均有減小,其中以下頜支寬度和牙槽後退最為明顯。另外,下頜角隨年齡增大而變小、下頜支前緣的吸收減少、下頜長度生長不足等也是導致下頜智齒阻生的原因。

  (2)磨耗性間隙

  原始人類的牙齒的高度和近遠中寬度不斷磨耗,使後面的牙齒可依次向近中傾移,由於鄰牙間的磨耗,智齒有充足的空間可以萌出,避免埋伏阻生。而現代人類因為牙齒磨耗減少,智齒萌出時間又推遲至18-25歲,頜骨的生長已近停滯,智齒萌出受到阻力加大。

  (3)遺傳性與血統混雜

  遺傳和血統混雜也是原因之一。遺傳性狀的表現分三種類型:一為混合型,二為混雜型,三為互斥型。混合型是兩親特徵的混合,後代形成新的與任意親體不同的性狀。混雜型是指後代表現父母兩方形狀的混雜。互斥型是指後代僅表現為某一個親體單獨的遺傳性狀。

  (4)病理因素

  某些全身疾病或區域性病變科影響下頜長度的發育,導致牙齒錯亂或阻生,如先天性異常下頜綜合症、軟骨發育不全,還有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機能減退,或腦下垂體機能減退,也可影響頜骨的生長,牙齒遲萌,智齒阻生。頜骨受到外傷或者是感染或顳頜關節強直等疾病可使頜骨生長紊亂而至牙齒阻生或牙列錯亂。

  2、後天性因素

  (1)智齒冠牙合面傾斜角度的變化及牙根形態改變。

  如前所述,下頜智齒是在下頜支內開始發育的,開始時其牙合面與下頜平面呈一定角度即前傾角,要獲得正常的萌出,必須經歷直立過程,前傾角越小越有利於萌出。前傾角的改變可能是智齒牙冠近中和遠中部分、近中和遠中根的生長速度不完全一樣造成的。若牙冠近中部分和近中根的生長先於或大於牙冠遠中部和遠中根的生長,可能會使智齒直立萌出,在x線片上往往可以見到一向遠中彎曲的近中根,並且比遠中根稍長;若牙冠遠中部分和遠中根的生長先於或大於牙冠遠中部和遠中根的生長,可使智齒向近中傾斜,出現近中阻生,在x線片上往往可以見到一向近中彎曲的遠中根,並且比近中根稍長。

  (2)第二磨牙遠中與下頜升枝距離

  第二磨牙冠的遠中外形高點到下頜升枝的水平距離要大於或等於第三磨牙近遠中冠的距離,智齒才有萌出的可能。(見圖3和圖4)

  (3)前伸咬合

  右下智齒阻生有二個因素:一個是冠部的傾斜角度;另一個是智齒近中緣與第二磨牙遠中間隙小。

  (4)第二磨牙遠中與智齒近中冠緣間隙

  即使第三磨牙冠的咬合面、傾斜角度小於35度或能夠萌出的角度,即使第二磨牙冠的遠中外形高點到下頜升枝近中的間隙能夠達到第三智齒萌出,如果第三磨牙近中緣與第二磨牙遠中冠、頸或根的距離非常近或已經接觸或堪入,那麼智齒也不能夠達到萌出的目的,因此,第二磨牙遠中冠、頸根水平與第三磨牙冠的近中切緣的水平距離也是智齒是否萌出的因素之一。

  (5)第一磨牙咬合關係與智齒阻生

  上下頜牙列咬合關係與智齒是否萌出有關,日常我們見到反合的患者日常很少見到智齒阻生的現象,而小合畸形的患者不單是第三磨牙常常發生阻生,而且前牙也常常出現牙列擁擠,那麼智齒阻生為什麼頻發於下頜,臨床發現下頜阻生智齒與上下第六牙的頜關係以及上頜牙列對下頜牙列的覆蓋關係相關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