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病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現已升至肺癌、胃癌之後居第三位。目前認為,自身免疫在結直腸癌的發展過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因圍手術期輸血可影響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其與結直腸癌的關係也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
有關此方面的文章時見報導,現本文就此問題綜述如下:
自1982年Burrows和Tartler第一次報告輸血與結直腸癌複發率高和存活期短相關以來,該問題日趨引起人們的重視,被認為是“紅色危險”,近年來許多學者都作了深入的研究。
Heiss.M(1)研究了120例異體或自體輸血的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發現異體輸血組腫瘤復發危險明顯增高,(RR=5.16,P=0.034),並認為輸血方式對結直腸癌術後腫瘤復發有明顯作用,異體輸血是腫瘤復發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並進一步猜測輸血方式的改變,對結直腸癌術後腫瘤復發的作用,可能勝過選用任何一種新的輔助治療策略。
國內謝鎏金等人研究了71例直腸癌患者,認為圍手術期輸血量越多,尤其是手術中輸血,術後復發機會就越多。同時,他還研究了低血壓對直腸癌預後的影響,認為低血壓影響更帶大。低血壓持續時間越長,術後癌腫復發時間明顯越短。因術中低血壓的影響因素很多,在文章中很多因素未納入,且未作協方差分析,所以低血壓與直腸癌預後的關係並不明顯,不能排除其中存在混雜因素。
Corman報道了281例結腸癌手術患者,結果顯示術後生存期在輸血與否之間有著明顯差異,且輸血量越多預後越差。Francis和Judon(3)報導: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輸血的53例中,術中輸血29例複發率52%(15/29);術前、術後輸血24例,複發率17%(4/24),顯示了術中輸血對癌腫患者預後影響更大,但鑑於例數較少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VAMVAKAS作了多個腫瘤手術患者的薈萃分析,認為,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輸血的負性結果,危險率為1.49(95%CI.1.23-1.79),並且在乳腺、骨、頭頸部、胃部的惡性腫瘤患者中,圍手術期輸血的負性結果也都較差。Tom.H等研究了336例結直腸癌患者,隨訪中位年限為5.8年,其OX2迴歸顯示圍手術期輸血患者的區域性複發率及遠處轉移率都較高,相對危險率為2.7( 95%CI 1.4-5.2),儲存血的時間長短與預後無關。
另有學者深入討論了其中的機理,孫家潭等研究了圍手術期輸血對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和血清SIL-IR水平的變化。
研究推測,圍手術期輸血使T細胞下降的原因可能為:
1、與輸血後T細胞克隆無能有關,輸血後MHC在抗原呈遞方面的異常,使T細胞不能有效的發揮功能效應,只是T淋巴細胞轉化受阻,T細胞下降;
2、Fe2+負荷增加,輸血後20%的紅細胞在24小時內被單核內皮系統所吞噬,Fe3+負荷增加,在通過某些機理引起前列腺素E釋放,前列腺素E能抑制T細胞轉化為母細胞,並抑制有絲分裂,使T細胞下降,NK細胞減少可使術中游離出的微小癌栓成活,引起術後的復發與轉移,造成患者預後不佳。實驗的SIL-IR及單核細胞活性提示機體免疫功能受損。
Perttila等認為血細胞成份如組織抗原(人血細胞抗原)可致免疫異常,繼而產生免疫抑制。
Lawtance RT.等認為,腫瘤細胞常伴隨著血小板血栓,血栓崩解形成腫瘤細胞血小板栓子進入迴圈,血小板在受刺激後釋放脫顆粒衍生生長因子(來源於血清,可影響術中播散入血管和腹腔內的腫瘤細胞的存活),促腫瘤生長;腫瘤細胞也可啟用血小板,加速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形成,庫存血中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隨庫存時間的延長而活性持續增高,所以,庫存血存放時間越長對患者預後越不利。
Kim werther.研究了術前SVEGF圍手術期輸血與原發性結直腸癌生存率,可溶性VEGF與腫瘤生成血管的刺激因子。輸血後明顯的有可溶性VEGF增高,有利於腫瘤內部形成血管,使腫瘤細胞有利於釋放入血轉移到其它臟器。有趣的是,它只發現在直腸癌中圍手術期輸血與預後有關,在結腸癌中無關。他們解釋為:1)直腸癌患者輸血較結腸癌患者多,輸血的副作用也較結腸癌明顯;2) 直腸癌患者多在術中、術後輸血,而結腸癌患者多在術前輸血。
Naoto等研究了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輸血和術後白介素-6的水平的關係。研究表明術後白介素-6的水平,在輸血組明顯高於不輸血組。人們都知道白介素-6是抑制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即負調節因子,它的升高無疑會使腫瘤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降低,造成腫瘤細胞的轉移或復發。
但是相反的結論也有不少。甘露等研究了339例大腸癌的患者,並用Hazard風險比例分析,對總生存率和無復發生存率進行統計,儘管沒有腫瘤固定及位置等引數(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輸血組的生存率),但統計分析結果差異仍無顯著意義。所以,他們認為圍手術期輸血對大腸癌手術患者的預後沒有影響,即使有影響也是很小的。
荷蘭學者Busch OR成功地將外科手術的大腸癌患者,根據與接受自體輸血或異體輸血將患者進行了隨機分組,近半數的患者接受了自體輸血,這一研究顯示兩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差異無顯著意義。Sibbering(12)也持同一觀點。Vamvakas作了圍手術期輸血的薈萃分析,表明異體輸血與近、遠期死亡率無明顯關係但在亞組分析中,發現在心臟手術中輸血與死亡率有關。
在圍手術期輸血與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預後方面還是眾說紛紜,但總的說來還是支援輸血對結直腸癌患者預後有影響。現在多數認為術中輸血以及輸儲存時間長的血對結直腸癌的患者預後不利,自體輸血較異體輸血較好。
但筆者亦有如下疑問:
1、腫瘤細胞的生成是在腫瘤患者自身免疫失控下生成的,並且不斷長大。即便輸血對自身免疫力有所降低,也不會引起腫瘤失控的生長。如不手術及放化療,腫瘤細胞仍難以消亡。再則手術、放化療無一不是抑制自身免疫力,所以不應對術中輸血產生“紅色危險”的恐懼心理。
2、Stephane Benoist研究表明,圍手術期輸血主要是,年齡>65歲,體重指數>27kg2/m2,術前血紅蛋白≤12.5g/dl,ASA>2,都為一般狀況不好的病人,可能會有偏倚在其中。
3、是否存在文章發表觀點偏倚。
4、輸血和免疫抑制的機理還不是很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從目前研究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應按外科常規處理,應輸血時還是以輸血為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