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宮大鑫

  【摘要】目的探討遺傳性腎癌診斷和治療策略。方法回顧分析11例雙腎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男8例,女3例,年齡32-62歲,平均47.5歲。3例雙腎癌,4例多發。2例診斷為VonHippel-Lindau綜合徵,6例診斷為家族性腎癌,3例診斷為遺傳性乳頭狀腎癌。結果10例病人行保留腎單位的手術和或腎癌根治術。1例未手術。隨訪12-114個月,4例發生腫瘤復發,1例死於腫瘤轉移,2例死於其他原因,4例無瘤生存。結論遺傳性腎癌發病年齡較早,有家族聚集現象,腫瘤雙側、多中心發病率較高,應該儘量行保留腎單位手術。對患者及其親屬應嚴密隨訪。

  【關鍵詞】遺傳性腎癌;vonHippel-Lindau綜合徵;遺傳性乳頭狀腎癌;Birt-Hogg-Dube綜合徵;家族性腎透明細胞癌;保留腎單位手術

  遺傳性腎癌報道較少,診斷和治療上有一定的特點。本院1993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腎癌1025例,其中遺傳性腎癌11例,佔同期腎癌1.1%,報告如下。

  材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男8例,女3例。年齡32-62歲,平均47.5歲。臨床症狀有:肉眼血尿3例,腰部疼痛3例,肉眼血尿伴腰部疼痛1例,肉眼血尿伴發熱1例;無明顯症狀3例;貧血4例,肝功能異常4例,血沉加快3例。共發現腫瘤21枚,其中雙腎癌3例,多發腎癌4例(包括2例雙側多發),腫瘤大小1.6-8.9cm,平均4.9cm。1例診為視網膜血管網織細胞瘤,後發現左腎癌,右腎多發囊腫;1例左眼視網膜血管瘤行鐳射治療後,發現右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切除後隨訪過程中發現雙腎癌,上述2例診斷為VonHippel-Lindau綜合徵,6例診斷為家族性腎癌,3例診斷為遺傳性乳頭狀腎癌。

  11例均行B超、CT檢查,8例行IVU檢查,9例行腎ECT檢查,4例行CT血管造影及三維重建檢查。B超檢查:11例均為邊界尚清楚圓形或者類圓形腫物。9例B超表現為中低迴聲,2例較強回聲;5例內部回聲均勻,6例內部回聲不均勻,有液化。CT檢查表現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邊界清楚類圓形腫物,內部回升均勻或者不均勻,增強後有明顯的強化效應。10枚腫瘤中心出現不規則不同程度的液化壞死區域。腫瘤CT值為18-61HU,平均為35HU,增強後CT值為35-86HU,平均為62HU。IVU和ECT檢查為腎腫瘤佔位病變改變。4例CT血管造影和三維重建能均清晰顯示腎動脈主幹及1~3級分支,其中1例顯示副腎動脈。

  結果

  6例單側腎癌:3例行腎癌根治術;3例行腎部分切除術,2例復發後行腎癌根治術。

  4例雙腎癌:2例同時性雙腎癌行雙腎部分切除術,1例一側復發後,行腎癌根治術;1例異時性雙腎癌,先行腎癌根治術,術後隨訪發現對側腎癌,行腎部分切除術,復發後未手術;1例行雙腎癌根治術,術後長期透析治療。

  1例發生轉移,未行腎臟手術,轉移灶病理證實為腎癌。

  病理:8例為透明細胞癌;3例為乳頭狀癌。

  11例病人,隨訪12-114個月,平均72.1個月。4例發生腫瘤復發,1例死於尿毒症,1例死於腫瘤轉移,1例死於其他疾病,4例無瘤生存。

  討論

  一、流行病學

  遺傳性腎癌包括:

  (1)vonHippel-Lindau(VHL)綜合徵

  (2)遺傳性乳頭狀腎癌(HPRC),

  (3)Birt-Hogg-Dube綜合徵(BHDS)

  (4)家族性腎透明細胞癌[1]。國內外缺乏確切的統計數字,發病率估計小於同期腎癌3%[2],由於對這種特殊型別腎癌認識不足,國內個案報道較多,本組中,遺傳性腎癌佔同期腎癌的1.1%。

  VHL綜合徵是一組家族性、多發性、多器官受累的良惡性腫瘤徵候群,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VHL基因突變所致,發病率為1/58100-1/13000,常見的多發腫瘤包括:視網膜血管網織細胞瘤、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網織細胞瘤、腎細胞癌或囊腫、嗜鉻細胞瘤、附睪囊腫等[3]。50%的病人會出現腎細胞癌,腎細胞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37歲(16-67歲),並且75%的患者病灶為雙側性、多灶性,病理型別多是透明細胞型。本組2例VHL綜合徵,雙腎癌佔同期腎癌50%,腎癌佔同期VHL綜合徵的2/3[4]。臨床上僅有25%的患者能夠確診。確診困難的原因可能在於:

  (1)約50%的患者只表現一種疾病症狀,致使相當多的VHL綜合徵不能確診;

  (2)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導致臨床上的漏診或誤診[4]。

  遺傳性乳頭狀腎癌也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7號染色體上的MET基因突變和本病的發生有關,患者常表現為雙側、多灶發病,發病年齡平均45歲[5]。本病不像VHL綜合徵,不伴有其他系統的腫瘤。病理上分級較低,血管相對不豐富,常伴有嗜鹼細胞,預後相對較好。本組3例乳頭狀腎癌,分佈於1個家系。

  BHD綜合徵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腫瘤綜合徵,由位於染色體17p11.2上BHD基因突變所致,患者常表現為良性面板腫瘤,腎臟腫瘤和自發性氣胸[6]。腎細胞癌的病理型別多是嫌色細胞型。PavlovichCP[7]報道了19個家庭30例病人,共發現腎臟腫瘤130個,平均每個病人6.5個,平均發病年齡50.7歲。本病罕見,本組未發現該病例。

  家族性腎透明細胞癌的臨床特徵為有家族聚集遺傳傾向,不像其他臨床綜合徵,有其他器官受累的現象。診斷年齡相對較晚,腫瘤大多是孤立、單發病灶,相關基因的研究目前正在探索中[8]。本組6例,分佈於2個家系。

  二、診治要點

  遺傳性腎癌有獨特的流行病學、臨床、影像學和生物學特點。

  (1)發病年齡較早,多集中於30-50歲年齡段,本組11例,平均年齡47.5歲。VHL綜合徵患者腎癌的發病年齡最年輕,其次為遺傳性乳頭狀腎癌,BHD綜合徵,家族性透明細胞癌。

  (2)有家族聚集現象。家族中有人診斷為遺傳性腎癌綜合徵,親屬中發現腎癌者,高度懷疑遺傳性腎癌的可能。

  (3)多器官受累的現象較常見。VHL綜合徵和BHD綜合徵,常表現為多器官受累,發現腎臟佔位,同時有相關臟器病變或者先前有綜合徵相關臟器病變者,高度遺傳性腎癌的可能。本組2例VHL綜合徵患者先後3個臟器有病變。

  (4)除家族性透明細胞癌外,腫瘤雙側、多中心生長較為常見。本組雙側、多發病例佔45.5%,而非遺傳性腎癌雙側的發病率僅為2-4%。即使在診斷時為單發腎癌,其發生異時性雙腎癌的風險較大。

  (5)遺傳性腎癌有相關的基因改變。臨床診斷目前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確診,VHL綜合徵有VHL基因的突變,遺傳性乳頭狀腎癌有MET基因的突變,BHD綜合徵有BHD基因的突變[2]。

  手術治療是仍是治療遺傳性腎癌的重要治療手段,保留腎單位的手術為首選,復發後仍可手術治療[1]。如果雙側腫瘤都較大,應該採用雙側腎癌根治術,術後採用透析治療。首選保留腎單位的手術原因為:

  (1)有腎癌家族史、VHL綜合徵及BHD綜合徵患者,因為異時性雙側腎癌和多發的風險性較大,往往在一側腎癌根治術後,發現另一側腫瘤,增加了治療難度,目前國外學者多主張即使對側腎功能正常,也應積極行保留腎單位的手術。

  (2)遺傳性腎癌的分級較低,生長緩慢[9],且大多數腫瘤直徑小於3cm,一組關於96例VHL綜合徵和23例遺傳性乳頭狀腎癌的患者的研究表明,52例VHL綜合徵患者和10例遺傳性乳頭狀腎癌的患者中確診時最大腫瘤直徑小於3cm,直徑小於3cm的患者都未出現轉移灶[10]。對65例VHL綜合徵腎癌患者研究表明,實行保留腎單位手術,5年和10年腫瘤特異生存率高達100%和81%[11]。

  國外最近有應用射頻和冷凍療法來治療較小的VHL和遺傳性乳頭狀腎癌,可以達到避免或者延遲手術的效果。

  近年來發展的CT血管造影和三維重建技術,能夠清晰顯示段間血管的解剖、腎癌的節段性定位、是否存在動脈畸形和腫瘤與腎門血管、集合系統和腎實質的關係,從而幫助制定腎部分切除術方案,有利於術中控制腫瘤血管,避免腎臟集合系統的損傷,最大限度切除腫瘤[12]。本組1例顯示出腎臟血管的變異情況。

  三、預後和隨訪

  雖然遺傳性腎癌的分級較低,但是由於多中心、雙側發病機率較高,腫瘤的複發率較高,本組複發率達36.4%(4/11),應嚴密隨訪。遺傳性腎癌多是遺傳綜合徵其中的表現之一,由於多器官受累,總體上講,預後不良。

  如果家族中先證者的基因異常被證實,對有風險的親屬應該行基因篩選檢查,發現突變基因攜帶者,應該嚴密隨訪,包括對腎臟和相關臟器的影像學檢查,有利於早期發現病灶[8]。目前在國內應用基因篩選還有一定的困難,一些遺傳性腎癌的基因研究(家族性透明細胞癌)還在探索中,建議對所有遺傳性腎癌患者及其親屬應嚴密隨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