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淺靜脈曲張絕大多數是大隱靜脈曲張(少數為小隱靜脈曲張或大小隱靜脈曲張都曲張),臨床上極為常見,全球約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此類疾病,發病常與遺傳因素有關,並且長期站立和重體力勞動可以成為誘因。
病因包括:
1、靜脈壁薄弱;
2、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血液逆流;
3、淺靜脈內壓力升高,如妊娠。
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肢尤其在小腿,淺靜脈隆起,擴張彎曲,甚至捲曲成團,酸脹,乏力,久站後出現足部浮腫,晚期小腿和踝部面板常有褐色色素沉著和溼疹。如時間過長或治療不當均可導致下肢水腫,區域性組織缺氧,引起面板角化、脫屑,輕微外傷即可導致癒合不良,遷延為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俗稱“老爛腿”。大約20%-25%以上的下肢靜脈性疾病合併下肢潰瘍形成。
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各種報刊、媒體出現大量的有關該病治療方法的宣傳和廣告,良P不齊,醫生也會由於認識水平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建議,作為患者很難選擇。
選擇下肢淺靜脈曲張的正確治療方法應該結合不同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和患者的全身情況以及治療要求。
該病的治療方法有:
1、姑息治療:適用於妊娠期,疾病早期臨床表現輕微,高齡或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患者應適當的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和避免長期站立。醫用彈力襪具有良好的彈性和約束力,可以減少活動時因肌肉收縮產生的淺靜脈高壓,配合適當的增加靜脈壁彈性,減少滲出的藥物治療;但合併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慎用彈力襪,且彈力襪應白天穿,夜晚脫去彈力襪並採用下肢稍抬高的體位睡眠。
2、區域性硬化劑注射:即所謂的“打針”、 “注射療法”,“液體刀”等,是一種非針對病因的治療手段,複發率高,併發症較多(如硬化劑過敏,損失周圍神經而引起肢體頑固性疼痛,硬化劑漏入皮下導致面板及皮下脂肪壞死而形成難愈性潰瘍,甚至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僅作為手術後區域性輕度復發患者的輔助治療。
3、外用藥物治療:目前尚無對下肢靜脈曲張有確切療效的外用藥物。
4、手術治療:
大隱靜脈高位結紮+曲張淺靜脈點式剝脫術,該手術適應於絕大多數大隱靜脈曲張患者,手術在腹股溝處大隱靜脈匯入深部靜脈(股靜脈)處高位結紮大隱靜脈及其屬支,分段抽剝下肢曲張的靜脈團塊,治療徹底,複發率低。
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深靜脈瓣膜修補術,適應於部分伴隨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單純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療效不佳,手術在原來的高位結紮和剝脫的基礎上,修補伸長、鬆弛的瓣膜,使其恢復預防靜脈血倒流的作用。
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腹腔鏡下)穿通支結紮離斷術,適用於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單純高位結紮和剝脫術後仍有下肢頑固性潰瘍者;
5、微創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大隱靜脈曲張的微創治療方法,如鐳射,射頻電凝等,創傷很小,僅有微小的面板穿刺點,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但僅適宜部分患者。
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診斷包括:
1、下肢淺靜脈曲張,
2、下肢穿通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3、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