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治療通常採用溶栓抗凝祛聚,抬高患肢等治療方法,但由於靜脈內粘連結構的存在以及靜脈解剖上的狹窄、閉塞,IVCS所致髂股靜脈的急性血栓形成往往療效較差,腫脹嚴重病例可影響動脈血供,出現股青腫症狀,甚至截肢。對於溶栓失敗和錯過急性期的患者,往往採用保守治療,等待血栓機化側枝迴圈建立,但由於側枝迴圈建立緩慢,及側枝迴圈不能滿足靜脈迴流需要,會導致程度不同的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由於IVCS是繼發血栓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治療髂靜脈壓迫也成為徹底治療血栓的關鍵。1965年Cockett和Thomas對IVCS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同時也介紹了主要的手術治療方法,如髂靜脈切開成形術,右髂總動脈移位術,靜脈旁路轉流術等,以後又有髂靜脈帶戒術,雙股靜脈轉流術(Palma手術)等術式用於該病的治療。但此類手術大多創傷較大,手術難度較高,且遠期效果不佳,因此臨床治療上一直存在著爭議。
隨著腔內技術的提高和應用的普及,腔內治療IVCS已經逐漸成為首選方法。治療方法包括導管接觸性溶栓、超聲消融、PTA及支架置入術。血管腔內治療技術有如下幾大優勢:
1、術中直接血管造影可以直接評價靜脈阻塞和側支迴圈的程度;
2、經導管小劑量接觸性溶栓術、經頸靜脈髂-股靜脈血栓清除術清除血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瓣膜功能;
3、靜脈內的粘連結構可以在清除血栓的同時經PTA和/或Stent加以解除。
超聲消融是新興的超聲溶栓技術,為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國外興起的治療,在介入技術引導下,經皮穿刺後將超聲探頭置於血栓的遠端,通過釋放低頻、高能的超聲能量,選擇性地作用於血栓,通過超聲波的機械振動作用和空穴化效應,最終使其碎解為直徑小於7um的碎片,從而達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復的治療目的,避免了傳統大手術的創傷痛苦,並且對血管壁無任何損害,具有創傷小、療效快、安全可靠、可重複進行等優點,為臨床治療IVCS併發血栓形成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方法。
IVCS的治療包括祛除繼發的血栓、解除髂靜脈狹窄、恢復血流並保留靜脈瓣膜功能,減少血栓形成後綜合徵的發生。傳統方法無法完全滿足所有要求,而腔內技術的應用有望成功解決這一問題。導管接觸性溶栓後的支架置入治療具有安全、微創的特點,技術成功率和血管通暢率高,已成為IVCS的首選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