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是大腦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頸動脈狹窄或者閉塞是 “中風”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以及吸菸、高血壓、高脂血症、運動量減少、情緒緊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血管也在不斷的老化,以致於在血管腔內形成象“水垢”一樣的贅生物貼附在血管壁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阻礙血流的通過,造成血管的狹窄。當“水垢”出現在頸動脈上時就造成了頸動脈狹窄。
當頸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時,大腦也就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現為:耳鳴、視物模糊、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乏力、嗜睡、失眠以及多夢等。也可以出現眩暈、眼前發黑(黑),重者可以出現反覆的暈厥,甚至偏癱、失語、昏迷,少數人可以有視力下降,偏盲、複視,甚至突發性失明。最嚴重的後果則為動脈硬化斑塊脫落,堵塞顱內頸動脈,引起腦梗死(中風),出現偏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喪失生命。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三種:藥物治療、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
1、藥物治療。基本方法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對於超過75%狹窄的患者一般建議進一步治療。
2、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基本方法是內膜切除,解除動脈狹窄和粥樣硬化斑塊,恢復大腦血供,消除腦梗塞栓子來源。該手術比較成熟,開展有50多年了。
3、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即在腦保護裝置下,在狹窄的頸動脈裡應用球囊擴張再安置支架的方法。
何時需要治療?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需進行手術或支架治療:
1、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5%;
2、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75%,但頭暈、黑等腦缺血癥狀典型,或者硬化斑塊不穩定,容易脫落;
3、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有中風發作史,或腦梗塞後仍有小中風發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