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主任醫師 周衍文

  誤區一:白內障可以通過藥物或者其他非手術療法得到根治而避免手術。

  老年人常常從各種權威報紙或者廣播上看到各種挖掘祖國醫學寶庫而名貴中藥製作的治療各種眼病的奇藥或者奇人。這些藥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保證用藥後視力可以迅速提高,常常同時有N多“使用者”的良好反饋和“磚家”的推薦。作為一種“無毒副作用”的中藥,可以讓混濁的晶狀體返老還童,重新透明而避免手術之苦。因此很多老人會花重金購買這些“名貴中藥”製作的各種“治障丸”“復明散”“亮睛貼”之類。但這些藥物常常起不到提高視力避免手術的作用,甚至因為過敏或者其他副作用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失明。

  誤區二:白內障要成熟才能做。

  這是一個非常陳舊,甚至可以說有點害人的說法。在二三十年前由於白內障手術還缺乏清晰的手術顯微鏡,大多數眼科醫生還在依賴放大鏡做白內障手術。如果白內障不成熟,無法看清全部混濁的晶體皮質並加以清除,因此要求患者在白內障成熟以後才能做。其實是醫學落後的表現。隨著手術顯微鏡的普及和高清手術顯微鏡的推廣,眼科醫生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所有混濁程度的晶體皮質,甚至是完全透明的晶體的皮質,所以手術技術上再也不需要等待白內障成熟才做。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也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等待白內障成熟,會讓老人度過一段漫長的低視力階段,不僅會造成老年人的生活不便,質量下降,也會增加兒女的負擔。

  誤區三:白內障手術需要視力下降到0.3或者0.5以下。

  其實醫院視力表檢查的視力只是代表了我們視覺功能的一部分,一個完美的視覺還包括良好的色覺,對比敏感度和像差。什麼是對比敏感度呢?簡單來說就是分辨灰度的能力。因為我們的世界不是單純的黑與白,還存在很多介於二者之間的灰度,分辨存在這些不同程度的“灰色”的能力就是就是我們的對比敏感度。而醫院檢查的視力表上只有純黑和純白的對比,所以有很多白內障患者會有良好的視力表“視力”,可以在0.6-0.8,甚至1.0,但是卻總感覺模糊,總是生活中嚴重的霧霾之中,眼前若有塑料薄膜或者擦不乾淨的眼屎。其實這些都是對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現。對比敏感度的下降,在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對臺階的分辨能力下降。這也是老人常常摔跤的一個重要原因,無法清晰的分辨大片平地中的少量臺階,容易導致踏空摔倒,甚至導致骨折。我曾經有位醫生同事的父親視力不好準備來看看是否需要手術,結果在出地鐵後的廣場中未看清檯階而踏空導致骨折,結果到了醫院沒來眼科直接去了骨科住院手術了。因為不能僅僅因為視力表“視力”還不錯就放棄白內障手術,要綜合考慮對比敏感度/色覺/像差等因素。

  白內障術後視力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

  一是患者本身眼部情況,比如角膜透明程度/是否角膜散光/玻璃體透明程度/視網膜視神經健康狀況,

  二是植入人工晶體的位置以及術中是否發生意外/併發症。

  三是術前計算的人工晶體的度數與實際需求是否一致,因為人工晶體的特殊性,我們無法用類似常規驗光插片的方式來選擇合適的度數,只能在術前通過角膜弧度,眼球長度,前房深度等生物學測量,通過特殊的計算公式得出預期的效果,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計算公式已經進步了很多,各種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人工晶體計算公式都開始應用於臨床,但是作為一種經驗公式,所有的計算都有一定的偏差,通常會在200度之內,所以植入晶體的度數是否正好是所需度數也會影響術後視力(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術後配鏡來改善)。

  人工晶體的價格不是術後視力的決定因素。但是貴一點的人工晶體常常意味著更小的傷口,術後更小的散光,更好的視覺質量。高階晶體價格很貴,常常是為了滿足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多焦點/可調節人工晶體是為了提高白內障手術後看近看遠都不需要眼鏡的比例,散光晶體是為了矯正角膜散光,三合一晶體是同時矯正角膜散光和多焦點。但是作為這些特殊用途的高階晶體,不是每個人的眼睛情況都適合。比如多焦點晶體就不合適眼底有基礎疾病的,角膜散光超過100度的。因此人工晶體的選擇通常是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眼部情況作出一個初步的建議範圍,患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情況量力而行,當然手術最終植入什麼晶體只有手術當中醫生根據術中情況才能最後確定,之前的選擇和建議都只是一個初步的意向。

  所以人工晶體的選擇並非越貴越好,而是適合的最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